雖然作為一個文科生,但好像我天生與歷史無緣,那些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總是走不進我的心里。就如“秦”這個朝代,似乎唯一的印象就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除此之外的記憶,相比較書,更多的來自于各種電視劇,比如《尋秦記》這類。
意外地被《大秦帝國(精華版)》這本書吸引,還是因為它大氣的外表和厚實的裝幀,讓喜歡讀書的我愛不釋手。所以,拿到它的第一個目的并不是為了讀,而是為了收藏,但為了滿足好奇心,還是忍不住翻開了。
孫皓暉的這本《大秦帝國》與其他版本的有很多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書名所提出的“精華”二字。之所以被稱為是“精華版”,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誠如作者所說的那樣,這本書并非記載了大秦帝國的全部興衰變遷,而是進行了刪選。比如,刪除了包括山東六國的獨立故事,刪去了陰陽、天象這些不具備傳承的元素,也刪掉了與歷史無關的民俗起居、婚姻禮儀等,這樣做是為了將整個目光聚焦于“秦”創(chuàng)建的歷史。
第二,是整本書是經(jīng)過了作者的重新梳理和闡述。作者孫皓暉,作為一個中國文明史領域重要的理論家,以及著名的歷史小說家,他以更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即使是非歷史專業(yè),沒有做過歷史研究的人,也可以輕松閱讀,收獲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讀到一個又一個酣暢淋漓的歷史故事。
書中每部分的內(nèi)容,都獨立成為章節(jié),我們就不必一定要從頭到尾讀,而是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任何一頁開始閱讀,這大大降低了閱讀難度,提升了閱讀體驗,讓我們可以更輕松的了解大秦帝國的歷史。
在這種愉快的閱讀氛圍中,我快速翻完了《大秦帝國》這本書。 雖然,這本書的結尾并不是大秦帝國的滅亡,而是嬴政死去,這個一代帝王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可即使是這樣,我也總想著,如果他沒有做出錯誤的決定,如果他不執(zhí)意北上,不派蒙毅回咸陽;如果他最終托付的人不是趙高,而是李斯;如果……那樣,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我們都知道世上沒有后悔藥,也沒有那么多如果,可我們也不知道,嬴政對自己臨死的這個決策是否有過后悔,但他臨終的一系列決定,確確實實決定了秦的命運,或者說讓秦注定走向了滅亡。
說實話,讀完全書以后,能記住的并不多,但書中人物、故事給我?guī)淼恼鸷常瑓s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們所讀的不僅是一個故事,還有作者的思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待歷史和人物。此外,心里難免充斥著割舍不掉的遺憾和惋惜。讓我想起了那句“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除了這些,在書中,還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典故。比如荊軻刺秦王、晏子使楚、圍魏救趙、合縱連橫、田忌賽馬……如果說之前看這些,只是單純的看到了這個故事本身。那么,在《大秦帝國》中,我們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故事前后發(fā)生了什么,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們這么做,到底是為了什么,從而更清楚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同時,你還會發(fā)現(xiàn),對于整本書來說,這些故事只是歷史一個很小的時間點,這些人也只是屬于大秦帝國這個時代,這個時間長河里的小人物,或者說是一個過客。
所以,當我們透過人物、故事,去看時代,去了解歷史時,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會更清楚一個國家,一種文明誕生、發(fā)展和延續(xù),需要的從來不是“1”,而是數(shù)以萬計的“0”,是數(shù)以萬計人努力、拼搏的結果。
這讓我想起,在《大秦帝國(精華版》的開篇,作者孫皓暉將大秦帝國與羅馬帝國相比。同樣都曾是泱泱大國,為什么消失后,一個的文明,隨著時代更迭發(fā)展,而另一個的文明,卻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作為后來人,我們沒有資格去判斷哪種文明更好,我們只知道哪一個是時代的最終選擇,因為歷史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
因此,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如果你想了解大秦帝國的形成、發(fā)展,又或者你對大秦帝國這個時代中的某段歷史、某個人物,有著執(zhí)念,想要探尋,那不妨翻開《大秦帝國(精華版)》這本書,去了解它,去觸摸它,去感受那個時代所帶來的震撼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