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花》是鐵凝六年磨一劍而創作出的一部四十四萬字的長篇巨著,用“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來形容它最合適不過。小說將“歷史”作為底色,展示了冀中平原一個叫笨花的小村莊的民俗風情以及幾代人的命運沉浮,呈現出過去的中國近五十年的歷史畫面。在看似平凡的描述中,不僅讓人感受到笨花村中人情的溫暖,民俗的悠遠,更是從中看到了一個民族在國家危亡之際強烈的民族意識以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鐵凝通過簡樸、溫潤、準確、結實的敘述表達了平凡人的生活,展現了冀中平原“笨花”小村的溫暖,描繪出一幅廣闊的深邃的融壯闊雄渾于平凡之中的歷史長卷。
“笨花,洋花都是棉花,笨花產自本土,洋花由域外傳來。”鐵凝以此作為小說的題記,可謂是意蘊豐富。“笨花”契合著本土文化的特質,由這個詞便可見其中蘊含的民族意識,“笨花”二字可謂是一語雙關,明指中國本土的棉花,以此命名的種棉花的小村莊,展現了冀中平原一個小村莊的農業生產特點,鄉土風貌可見一斑;暗指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笨”實質上也展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辛勤勞作的特性,蘊含著強烈的民族意識、本土意識。將笨花與洋花明確的區分開來,展現了冀中平原農村人民強烈的抵制外來侵略的意識,從中可以看到笨花村人濃厚的民族意識和歸屬感。正如鐵凝自己對寫作初衷的解釋:“我希望寫出人情中大的美,和生活中的情趣。在閉塞環境中人心最終保有著道德秩序和智慧,在狹窄的東西里面有著相對永恒和寶貴的東西,那是一種積極的美德。”
一.笨花村的風土人情之美
1.笨花村處處彌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可以說,《笨花》是一幅民俗的展示畫。鐵凝在小說中對冀中平原笨花村風俗的描述極其深入。小說以西貝一家為開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鄉村小院西北一家人的生活圖景,繼而又引出整個笨花村的黃昏:門前打滾的牲畜,雞蛋換蔥的小車,賣酥糖燒餅的老人,賣酥魚的騙子……還有笨花村特有的歷史悠久的風俗,流傳在笨花的拾花時節的“鉆窩棚”,關于笨花來源于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傳說。這些民俗的嵌入,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真切的感受到純樸自然的鄉村生活。
2.笨花村處處充斥著溫暖的人情,讓人感受到鄉土世俗的人情美,人性美。小說著墨最多的是向喜,全篇記敘了其幾十年的命運沉浮他本是賣豆腐腦的普通農民,由于他的勇敢機智,最后屢立戰功,成為一名有名的軍官,但他始終堅守著道德準則,有著作為丈夫,作為父親的擔當,不斷的把積攢下來的軍餉寄回老家,說明他有著極強的責任意識,孝敬父母,關愛妻兒。為了不屈服于日本人主動放棄高官厚祿甘愿回家當個挑糞工。最后為了解救同胞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不是亂世中的英雄,最終也沒有在軍界和政界混出名堂,但是他有著最樸素的內心道德秩序 ,最終他的歸屬還是笨花村。”向氏家族與鄰人之間的關系充滿了友善。取燈與同艾,向文成之間的關系也相處的十分融洽,從他們的相處中可以感受到一中純樸自然而又格外率真的人性與人情之美。小說的筆調是很簡樸,溫潤的,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笨花村的溫情。
二.笨花村人強烈的民族意識以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1.笨花村人有著自己的道德堅守。向文成本可以有著很優渥的待遇,但因為心中的民族意識,道德底線而放棄了高官厚祿,拒絕為日本人做事,甘愿回鄉當一名卑微的挑糞工;他的兒子向文成雖沒有直接投身革命,但他也盡最大的努力為革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瞎話盡管平時“瞎話連篇”但一旦面對日本人他就表現了充分的機智和勇敢。
2.笨花人有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取燈、文麒、文麟勇敢的參加了抗日戰爭,有備、武備也是勇敢的參加了革命。總而言之,在民族危難關頭,笨花人充分展示了他們強烈的民族意識以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笨花》這部小說真的是意蘊豐富,鐵凝以平實的敘述方式向我們展示了笨花村人幾十年的命運沉浮,同時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溫馨和諧的農村生活圖景,讓人讀來眼前一亮,給人一種很濃烈的感染力,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