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洛陽牡丹的傳說故事】可以看哭的花事。
昨天我們說了姚黃和魏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說說呂洞賓和白牡丹的愛情故事。
每年農歷谷雨,生長在巢湖南岸銀屏絕壁上的白牡丹含苞吐蕊,花開數朵,奇葩妖艷,清秀美麗,它座落于巢湖銀屏山的一個仙人洞,煙波浩渺的巢湖西岸,方圓3 平方公里。仙人洞是一石灰巖溶洞,洞高20米,寬80米,深數里,傳為呂洞賓、崔自然修煉成仙之地。洞中乳泉滴瀝,五光十色,絢爛璀璨,兩壁怪石,鱗次櫛比。仙人洞洞口上方,有一勢如斧削,高達五六十米絕壁,巖石縫里,生長著一株蒼勁翠拔、縹渺超脫奇花。這就是千百年來被民間譽為“天下第一奇花”銀屏白牡丹。每年谷雨前后,牡丹花盛開,根據花開朵數多少不等,能夠預示當年旱澇天氣。仙人洞前,生長著一對孿生楠木和一株九椏闊葉楊柳,風姿綽約。
相傳古時候,河南洛陽有一位姓慕的女兒,遠嫁巢湖,身懷有孕,在娘家住了幾日準備回家。這天,來到洛陽河邊,滾滾河水攔住去路,小婦人犯了愁,站在河邊,哭哭啼啼,對天許愿,“將來如生一子,升官為民,定造洛陽大橋”。后來,這個婦人果然生了一子,其子刻苦攻讀,中了狀元。于是替母還愿,要建造洛陽大橋。可是,這個姓慕的狀元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拿不出造橋的錢來。他求皇上,皇帝不答;他求財主,財主不理。這時候,他含著眼淚,身背榜文,四處募捐,字字是血,聲聲是淚,感動了天上的牡丹仙子。
這一日,洛陽河畔,突然展出一棵白牡丹,花下站著一白衣美妙的女郎,旁邊立牌寫道:“誰人能以元寶擊中牡丹,便將花下的女子許配與他”。這一下轟動了洛陽城里城外,頓時人山人海。那些地主豪紳家的公子一見花下美女,神魂顛倒,垂涎三尺,拼命地以元寶擊花,元寶落了一大堆,卻沒有一個擊中。落地的元寶全讓慕狀元拿去造橋。三天下來,元寶車載船裝,牡丹仙子估了一下,造洛陽橋已綽綽有余,正要收法,忽然,被在巢湖銀屏仙人洞修煉的呂洞賓云游至此,也被少女的美姿迷住,他取出一粒金丹,變成一個元寶,一下子擊中牡丹。傾刻,花瓣紛飛,女子也不見了。呂洞賓如夢初醒,知道這是牡丹仙子顯形。這件事被玉帝知道,玉帝勃然大怒,說牡丹仙子觸犯天規非法集資,說呂洞賓貪戀紅塵,雙雙被打降到凡塵。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美麗善良的牡丹仙子來到人間,沒有失約,她為了尋找呂洞賓,走遍了萬水千山,她走呀走呀,不知越過多少山,跨過多少水,也沒有發現呂洞賓的影子。這一年,她來到了巢湖的銀屏山,登上山頭,看到巢湖兩岸山青水秀,美 不勝收,決定暫時降落人間,投胎重心做人。
銀屏山下住著一位白老石匠夫婦,他們辛苦一生,一無所有,牡丹就降生在他家,牡丹降生后母親因生產時去世,只有父女二人相依為命,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白老石匠給女兒取了一個名字叫牡丹。
再說呂洞賓被打入凡塵后,繼續在巢湖銀屏山修煉,故我們稱他們修煉的洞叫崔仙洞,十八年過去了,牡丹已經長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某一日,她和母親來到銀屏山上打柴,來到了山上仙人洞,牡丹是一個膽大的姑娘,趁母親在休息,她并去仙人洞中看看,當她來到洞中后,發現一個熟悉的雕像,她想我怎么會對這個人怎么熟悉呢?但她怎么也想不起來。牡丹從仙人洞回到家里后,突然發現窗臺上放著一面棱花鏡,她好生奇怪,走到鏡子跟前一照,暗自吃了一驚,原來自己竟長得這般美麗,裊娜動人,簡直象一朵鮮艷的“白牡丹”。
第二天,白牡丹從外面回來,又發現屋子里多了梳妝臺,還有衣柜、條桌、板凳等。第三天,當她從外面回家時,竟發現屋里放著一張紅漆花架床,還配著白生生的綾羅帳。牡丹看來看去,把眼睛都看花了。她愈想愈奇怪,又愈想愈糊涂,決定不去動它。
晚上,她剛要上床去睡,忽聽山中傳來“咚咚”的擊石聲,她覺得蹊蹺,順著聲音尋去,不知不覺來到了仙人洞口,原來聲音就是從洞里傳出來的。她小心翼翼地順著洞口走去,向里一看,發現仙人桌上放著一支蠟燭,燭光下,發現呂洞賓正在雕鑿神像。這尊神像已經工成畢形,只剩最后的細部,還是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仙姑呢。牡丹因一時好奇,來到這里,現在是進退兩難了。正在猶疑,呂洞賓已經發現了她,牡丹慌忙躲避,扭頭往回就跑,呂洞賓卻起身對她施禮道:“牡丹休要驚慌,我是呂洞賓呀! ” 牡丹一聽“呂洞賓”三字,又驚又喜,當即回身以禮相敘。兩人談得情投意合,相恨太晚。呂洞賓說他早就見到牡丹經常來仙人洞,只是有意避開她,說得牡丹桃臉緋紅。呂洞賓對牡丹說:“你還記得我嗎?牡丹搖搖頭,我是了呂洞賓呀?你還記得元寶擊中牡丹一事嗎?牡丹好像想起什么,腦海里立即浮現呂洞賓元寶擊中牡丹的事,以及玉帝是怎么勃然大怒的,然后是牡丹呂洞賓,雙雙被打降到凡塵的情景。她想起原來自己是牡丹仙子投胎來到人間。
自那以后呂洞賓經常夜間把牡丹留宿在仙人洞,從未碰到過什么人,呂洞賓說牡丹既然你我都是神仙,我們在這里相遇可能是緣,可能是玉帝恩賜給我倆的吧! ”一句話說得牡丹害羞地低下了頭。倆人沉默了好一會,還是呂洞賓鼓起勇氣打破了沉默:“白妹,我們在一起過日子好嗎?”白妹羞澀地點頭答應了。于是,兩人遂請仙姑神像為媒,海誓山盟,兩人在那年春暖花開谷雨之日過起了同居生活。不久牡丹懷孕了,呂洞賓發現牡丹懷孕后,在夜晚時到村里去看望照顧牡丹,他們生了個兒子叫白氏郎。后來牡丹不堪眾人的嘲弄,干脆就和兒子搬到南邊的銀屏山上仙人洞和呂洞賓住在一起了。不久上帝組建八仙呂洞賓被觀音搭救加入八仙之列。
白氏郎長到八九歲,生得伶牙俐齒,十分討人喜歡,可就是沒有個名正言順的父親,這里孩子經常叫他(野種),整天在外邊被人打罵,受人欺負,這天,正是臘月二十三,白牡丹讓白氏郎跟村里的小伙伴上山砍柴,自己在家里弄些水酒淡菜,準備打發灶王爺上天,去匯報下界一年的情況。
白氏郎和伙們來到山上,領頭的說要玩“做皇帝”的游戲,把幾個草筐撂起來當作寶座,誰要能爬上去,誰就是皇帝,以后眾人就都聽他的,選他做頭頭。說完便把筐撂得高高的,一個個輪著往上爬。筐子沒用繩子拴牢,一爬一晃,結果沒爬幾下就都滾了下來,最后輪到了白氏郎,只見他穩抓草筐,輕邁雙腳,顫顫悠悠真的爬了上去。本來他們都看不起白氏郎,是想拿他取笑,如今他真的爬了上去,誰肯讓他這個私生子做頭頭,便把他拖下來,打了一頓一哄而散了。
白牡丹在家里正為買不起酒菜犯愁,見白氏郎又從外面哭著回來,鼻子都讓人打破了,十分難過,頓時來了氣,就抓起燒火棍,把怨氣照著灶王爺出開了:“灶王爺啊灶王爺,你都看見了吧,這還讓我們怎么活?哼!我兒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些小崽子斬盡殺絕不可。”她越說越生氣,一邊說,一邊敲打,幾火棍下去,把個灶王爺打得鼻青臉腫。
灶王爺在白牡丹家不但沒在吃好喝好,而且還挨了白牡丹一頓棍棒打,便一溜煙地跑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狀去了。灶王爺一見大帝,便叩首稟報說:“不得了啦大帝,白牡丹發誓,白氏郎要是做了皇帝,就要把村里的人斬盡殺絕。這不,白牡丹連我都打了。望大帝為臣子做主,千萬不能讓白氏郎做皇帝呀。”玉皇大帝聽了灶君的一面之詞,便吩咐四員大將,要在來年的龍節前抽掉白氏郎的龍筋。
再說白氏郎,從那次挨打以后,就每次獨自上山,這一天,他一個人在山上打柴,迎面走來一個白胡子老頭對他說:“你本是真龍天子,你娘不慎說走了話,玉皇大帝要在來年的龍節抽你的筋,現在已經沒辦法補救了,只有到時候你能咬牙挺過,保住你的龍牙玉口,還能說什么成什么。”說完便飄然而去。
白氏郎像做了個夢,嚇得魂不附體。回去將情況和母親一說,白牡丹知道是自己害了兒子,十分后悔,便把兒子摟入懷中痛哭起來。
轉眼龍節已到,只見幾片黑云壓在白家大院上。這時,白氏郎正在院中劈柴,就聽一個悶雷,白氏郎隨聲倒地,幾員天兵天將便開始抽他的筋,那滋味簡直比脫胎換骨還難受。可是白氏郎硬是挺了過來。
從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爺,恨透了所有的神仙。他發誓要把所有的神仙都扣押起來,以報此仇。可是,如此多的神仙用什么盛裝呢?他窮得連個箱子、盒子都沒有,白氏郎回頭見自己上山裝水用的葫蘆掛在灶旁,便順手拿過來,恨得咬牙切齒地說:“灶王爺,虧你跑到玉帝面前替我美言了幾句,你老人家辛苦了,到我這葫蘆里來歇歇腳吧。”因為白氏郎有一張龍牙玉口,他的話便是圣旨,只聽“嗖”的一聲,灶王爺便化作一縷青煙鉆進了他的葫蘆。
白氏郎告別母親,提著葫蘆走遍了全國的名山大川,見廟就進,見神就收。他想把它們收完以后填入巢湖里,那樣巢湖就完全可以填平,所以他來到巢湖,先把收到一部分神放入了巢湖,他這一放,巢湖立即變小。所以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中最小的一個湖。
剛過紅門不遠,迎面走來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白氏郎覺得有些面熟,似曾相識,可一時又記不起來是誰,便喊道:“來者何人,快快通名報姓。”那人笑嘻嘻地答道:“在下便是小仙呂洞賓,你的親生父親也。”
白氏郎聞聽此言,突然想起以前給他報信的白胡子老頭,原來是他的親生父親,不禁大吃一驚,慌忙中將葫蘆掉在地上摔了粉碎。這下可熱鬧了,各路神仙都連滾帶爬的向旁邊的一個大石洞擠去,呂洞賓數也數不過來,就把它取名為“千佛洞”。后人又在那里起樓造閣,順呂祖之意取名“萬仙樓”。
只有灶王爺的腿長,又跑回了灶堂。不過呂洞賓怕他再惹事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旁邊寫道:“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予以警告。
白氏郎得知面前正是他的親生父親,便跪在呂洞賓面前,將母子多少年來的冷遇和磨難一一告訴了他。呂洞賓聽后,也十分難過,將一柄斷煩惱、避磨難、呼風喚雨的青龍寶劍交給白氏郎,囑咐他照顧好母親,與鄉親們和睦相處,把他又送回了巢湖銀屏山。此后,鄉親們得知呂洞賓如此寬宏大量,也都敬重他們母子,多方給予照顧,白氏郎也才用他的青龍寶劍為鄉親們做了許多好事。
可是到了唐朝年間一個寒冷冬季,當朝女皇武則天忽然心血來潮,要求京城皇家花園里百花都要在一夜之間開放。面對這種違背常理要求,牡丹園中紅、黃、藍、紫、白五個牡丹仙女聚在一起商量后,決定不理睬這個命令。第二天,武則天來到花園賞花,看到牡丹園中牡丹花一朵都沒有開,頓時大怒,發出圣旨將牡丹永遠逐出長安京城。后來,五個牡丹仙女就結伴飛離了故鄉,其中紅、藍、紫三個仙女定居在了河南洛陽,黃牡丹把家安在了山東荷澤,白牡丹,也是五姐妹中最小一個仙女,則駕著白云,不遠千里,看看呂洞賓以及加入八仙行列,兒子也沒有蹤影,她拿定主意,永留此地,化為一棵白牡丹落在銀屏山中的仙人洞口絕壁上。而且,她知道兒子就在銀屏山一帶,她不怕孤獨和寂寞,甘居清貧,在懸崖峭壁陋室中,一住就是千年。
從此以后,美麗的白牡丹,經風沐雨,在仙人洞口的峭壁上生根開花。每年谷雨季節,勤勞、善良的巢湖兩岸鄉民都唱著山歌,絡繹不絕地前往銀屏山觀賞牡丹花。
今天就說到這,明天我們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