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養(yǎng)了個熊孩子。
有一天,朋友帶著熊孩子過來玩耍。熊孩子吵吵鬧鬧,先是把電視遙控器摔了。沒過多久,又把桌上的東西一把掃到地上。杯子,玩具,零食“哐當(dāng)當(dāng)”滾落一地。
熊孩子看到自己的杰作,開始哈哈大笑。
朋友一臉尷尬,追在后面制止:“不許丟了。”但是,她的聲音不像是威懾,反倒像是一種祈求。
熊孩子不理她,玩得更開心。
顯然,朋友已經(jīng)管不住這個幾歲的小孩子。
這樣的熊孩子,應(yīng)該不招人喜歡吧。
02
十幾年前,我遇到過這樣一個熊孩子。
那時,鄰居家的四五歲大的小弟弟是個淘氣包。他把爺爺奶奶收拾好的床鋪弄得亂七八糟,把家里的碗碟打碎。連小貓小狗也不放過,小動物被他狠狠地揪掉皮毛。
這是個混世魔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管不住他。
有一次,我目睹了他的“威力”,把所有的桌椅推倒,床單丟在地上,家里像是被洗劫過。
我想,這孩子以后長大了肯定不會學(xué)好。搞不好會走上犯罪道路。
后來,他隨父母去外地生活。一晃十多年沒見過。
再次見到,我非常驚訝。他并沒有像我想象的變成一個混混。多年未見一點也不生疏,落落大方地和我們聊天。言談舉止之中透露出禮貌和修養(yǎng)。
他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他主動幫著干活,絲毫不嫌棄臟兮兮的農(nóng)活。
有禮貌,活潑大方。這是多年后,我對他的印象。
原來,熊孩子并不一定會變壞。
03
有時候,好孩子不一定讓人省心。
有個堂哥是父母的驕傲。學(xué)習(xí)成績好,聽話。這大概是許多父母期盼的模樣吧。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怎么樣了呢?
堂哥如愿考上大學(xué)。大學(xué)畢業(yè)后卻不是十分順利。在單位總干不長久,經(jīng)常跳槽。
他跳槽的理由是,人際關(guān)系很難相處。
原來,從小聽話的人,不曉得怎么在一個陌生環(huán)境和人打交道。
他非常膽怯,而且有些敏感。
旁人無心說的一句話,他會記在心里很久,反復(fù)琢磨。
有時候他人無心的舉動,他覺得是對他的嘲諷。
慢慢地,他不愿和別人相處,把自己封閉起來。父母提起他來,憂心忡忡,再也不是當(dāng)年驕傲的模樣。
另一方面,他同學(xué)時期的那些熊孩子混的風(fēng)生水起。
04
父母們大都喜歡聽話的孩子。
聽話意味著,不給自己惹事。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這樣,事事都能掌控在父母手里。
但是,聽話對孩子來說,意味著順從,甚至是壓抑自己內(nèi)心合理的欲望。
久而久之,這樣聽話的孩子變得怯弱,不敢表達,堅持自己的內(nèi)心。因為,他們太在乎別人的想法,害怕不認可。
社會上有個怪現(xiàn)象。小時候調(diào)皮的孩子,長大后比聽話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很多有成就的人,小時候都是讓人頭疼的熊孩子。
他們從小懂得勇敢爭取,不懼存折,一往直前。
這樣的人自然容易成功。
不過,“熊”不意味著蠻橫不講理。那些因為別人不給自己吃的,就把她推下列車軌道的孩子不是“熊孩子”,那是“壞孩子”。
如果孩子心存惡意,一定要及時教育。
“熊”最好的狀態(tài),是調(diào)皮活潑,心存善念。
我希望將來我的孩子是這樣一個“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