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回來便一時找不到節奏,不能在固定的時間啟動思考的大腦,往往就會焦迫,然而越是心急,越是寫不出。只有在不停的拖延之中掙扎。直到今天下午,心漸漸靜下來,能夠有所感悟,思維稍顯清晰,這便要及時坐下來,留下一些東西,將來再看。
讀書是越讀越慢,因為經常發現讀完之后,除了幾個精彩的論點、巧妙的橋段還有些印象,大部分內容都忘掉了,腦中空空如也。讀書要理解,理解要行動的支撐。沒有切身的實踐,沒有讓文字通過你的身體踐行,就不能說是讀懂了書。
所以,現在的我只是個轉述者,將我在沿途上遇到的人和事,懂的、不懂的,都一股腦兒寫出來,讓沒有時間精力去看這條路上風景的人,能夠在偶然一瞥之下,略有收獲,便足以。
今天說的是,如何學習閱讀。
從我們前面的介紹來看,我們常常是輕看了閱讀這件事了,其實閱讀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主動閱讀時,我們要及時總結歸納、要列出大綱、要進行多種方式的閱讀、要記下周全的筆記,完成這么多工作,需要不停地思考。讀一本書下來,是非常累人的。生活中,我們只要主動,都會感到累,但是這樣的累是一定有所收獲的。為了學會閱讀,有所收獲,我們便要按照掌握一項復雜技巧的步驟去學習。
那么,如何掌握一項復雜的知識或技能呢?
第一,了解規則。
飯要一口一口吃,我們首先得知道每一個規則。然后一個規則一個規則地去做。一開始,你必然是啥都不知道。比如學習武術,首先師傅要教你馬步的要領,然后是出拳的要領,這些都跟平常走路跑步不同。你首先得把這些規則搞得很清楚,才有以后訓練的基礎。
第二,重復規則。
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就在于日復一日的堅持。人們常說的“知道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其實正是描述了堅持的稀缺。有了規則,明白規則,并不意味著你就能遵守規則。在對規則搞得很清楚以后,仍需要長期訓練,不斷在重復中強化對規則的掌握。我們學馬步,學出拳,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非得長年累月的訓練才行。
第三,忘掉規則。
對閱讀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你都很熟練之后,你會自然而然忘掉學過的各種規則。因為他們已經融入你的潛意識,化作你身體的一部分了。此時,當你朝著你的目標進發,便會發現此前一項項分開掌握的技能,自然地融合起來了,變成你前行的有利保障。
在金庸寫的《倚天屠龍記》里面,就有這樣的一幕:
強敵在前,張三豐卻受傷了,張無忌臨危受命要學習太極拳。張三豐現場演示,一邊演示一邊問“無忌,學得怎么樣了”。張無忌第一回說,忘了一半。接著說,忘了大半部分。最后說,全部忘了。旁邊的眾人皆大驚失色,以為張無忌必輸無疑。誰知接下來張無忌就是用太極打敗了絕頂高手。
當然,小說為了精彩起見,常常用夸張的手法。從現實層面上講,在每個門類,要達到高手的境界,就得一招一式地苦練,直到招式都深入骨髓。這時一舉手一抬足之間,雖然已沒有具體的招式,但每一個動作都合乎要義。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說,我們會了(忘了)。
學習的過程大抵如此,越是復雜事物,越是要化解出來一項項學,等到你忘了,便是你會了。
只是,此忘非彼忘,你要真忘了,我也沒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