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你好聰明”還是“你真用功”更有意義?如果一段感情需要努力經營,意味著我們注定不適合在一起?
一位天才老板帶領一群天才員工,就一定能締造卓越?
才智和努力到底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
對于以上問題,看完《終身成長》這本書你會有答案。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作者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決定了你是會滿足于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固定型思維往往把認為人的能力是不變的,成長型思維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這本書不僅用了大量實例和實驗來論證成長型思維的作用,還把成長型思維如何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如體育、人際關系、教育,并且給出了如何建立成長型思維的四個步驟:接受、觀察、命名和教育。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2017年9月,卡羅爾·德韋克以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獎”。
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分別是什么?
1.固定型思維模式
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標尺。
2.成長型思維模式
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
1.對自身評價的準確度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非好即壞。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養。
2.對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希望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這讓他們極力掩飾不足,容易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成功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
3.對失敗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敗了,他就成了失敗者。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看來,即便失敗是痛苦的,也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4.對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只有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覺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們欣賞天賦,更崇尚努力。
5.腦波不同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研究室,兩種思維模式的人進行了一項測試,腦波顯示出不同的反映。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只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有興趣。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對錯上,他們對幫助學習的信息沒有興趣。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高度關注提高知識水平的信息。對他們來說,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我的影響
成長型思維對我影響很大,以往我是屬于固定型思維者,把失敗都歸咎于客觀原因。比如學英語進展慢,我就會說我沒有語言天賦;在職場中得不到領導的重視,我就認為是懷才不遇,領導不用人唯賢;妻子經常不接受我的意見,是她見識太少,不講道理等等,總之自己曾經的心態都不怎么好。自從學習成長型思維后,把失敗的原因先從自身找起,自己要采取一種健康、積極、不斷進取的思維模式,將關注點放在解決問題本身的思考上而不是歸咎于客觀原因。比如,英語學不好,我就找了很多書籍,得知學會一種語言必須要經常有使用這種語言的環境,否則因為大腦的記憶特點,不常使用的東西很快就會遺忘,以前背單詞的模式是不對的,只能短暫的應付考試,因為語言是用來交流而不是背誦;上司不重視自己,是因為自己沒有跟上司做好溝通,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跟上級做好溝通;妻子不聽自己的話是正常,因為夫妻雙方是朝夕相對,雙方的意見都是平等的,說服人最好的方式是講故事以及用正面的例子影響對方,講道理反而會引起對方的抵抗。
以上種種例子,是在失敗后在書籍或者網絡中找到的解決的方案。其實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已經有人幫你總結出來,關鍵你是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是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