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敏洪制定目標完成目標,必然需要先分析自身的優勢劣勢,也就是說對自己的定位有一方面是通過分析自身的優劣勢來完成的。
(1)、出國失敗,白天在北大教書,晚上在校外授課。
對于出國這件事,俞敏洪的優勢為:1、分數夠高,隱含的意思就是學習刻苦,成績優秀。2、對于出國有迫切的渴望,不然也不會說只要給獎學金,學宗教也行啊這種話。劣勢:1、沒錢。2、沒人脈關系。3、出國政策不給力。這時候的俞敏洪,說白了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習好,其他都可以忽略,最大的劣勢就是沒錢。俞敏洪這么努力學習去拿獎學金的原因也在于拿到錢,也就是用自己的優勢去彌補自己的劣勢。結果由于美國政策的影響,直接就將獎學金這件事給抹掉了,這就導致,他學習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劣勢就沒法去改變。而劣勢是直接導致去達成目標的關鍵性因素,所以,最后結果就是出國失敗。
出國失敗的俞敏洪,不再繼續為出國努力,而是首先把目標放在了好好生活下去。白天在北大教書,晚上在校外授課,這就是此時的目標。而這時,俞敏洪的優勢是:1、有出國備考經歷,對于出國各項事宜經驗豐富。2、英語水平比較高。3、自己想進去,夠努力。劣勢是:1、沒有什么社會經驗。2、沒有人脈關系。3、沒錢。但教書只是需要英語水平足夠就可以了,自身的劣勢并不會直接導致這個目標的完成。所以說,雖然沒有社會經驗、沒有人脈關系,但他還是可以完成教書授課的目標。日賺30、日賺60的目標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完成,此時達成目標的主因就是優勢。
(2)、外出辦培訓班,與管理層發生爭執,被學校記過處分。
在此時的俞敏洪,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教書授課,個人能力得到了一些成長。此時俞敏洪的個人優勢:1、有豐富的教書經驗。2、有一定的人脈關系。3、有一定的社會經驗。4、英語水平很高。劣勢:1、沒有自己辦培訓班的經驗。2、沒有成熟的辦學思想理論體系。3、沒錢。俞敏洪以自身的優勢為基礎,把培訓班辦起來了,但辦培訓班這個目標需要他進一步激發優勢,并且改進劣勢。但在辦培訓班過程中,沒錢的劣勢可能有一些改變,但經驗的積累和辦學思想體系的建立很顯然不能跟的上培訓班自身增長的速度,不然后期也不會發生爭執了。所以說,此時的俞敏洪用優勢完成了目標,用劣勢毀掉了目標。換句話說,此時的優勢劣勢是平等的,不能說單靠優勢或者劣勢就達成目標或者達不成目標。優勢雖有,但不足以彌補劣勢的不足。
(3)、創辦新東方。
俞敏洪辭職之后,在培訓班任教。而也正是由于他在培訓班任教,故而發現了現有培訓班的現狀: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或者是惟利是圖、目光短淺,或者是素質太差,但并沒有妨礙他們賺錢。從大環境方面分析,中國進入九十年代,都開始為了出國而拼命,英語培訓風起云涌,擇業的天時和創業的天時都出現了,這時做線下英語培訓,誰做誰發財。單從這句話就可以分析出環境的優勢:1、培訓需求大。2、供不應求。3、社會形勢發展。4、培訓班的準入門檻低。劣勢:1、培訓班素質參差不齊。2、培訓班爆發,雖然需求大,但只要有超過兩個以上的輔導班,就會出現競爭。從俞敏洪的角度來看,優勢:1、教學經驗豐富。2、有一定知名度,而且在北大教過書。3、有創辦培訓班的經驗。4、肯吃苦。5、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豐富。6、找到競品的劣勢,并進行了改進。7、有一定的人脈關系。劣勢:1、沒錢。2、只是當過老師,管理經驗不多。3、找到競品的劣勢,但沒實操過。4、只有自己一人。從大環境來看,優勢太多,雖然有幾點劣勢,但完全可以被優勢給模糊掉。所以說,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創業好時機。從俞敏洪的角度來看,優勢大于劣勢,而且有劣勢基本都可以用優勢去彌補。所以,此時的俞敏洪也正處于創業的好時期。兩者結合,新東方就誕生了。針對創辦出的新東方,沒錢投廣告,俞敏洪用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靠刷小廣告招生。管理經驗不多就一點一點的招生,慢慢積累,這是一個月跑越快的過程。針對競品的劣勢,上來就產生差異化,形成良好的口碑。自己一人創業也完全可以通過控制招生人數上來解決。所以說,在創辦新東方之時,俞敏洪的各項優勢都已具備了,制定的目標完全可以靠激發優勢去完成。劣勢對目標的影響雖有,但不是那么大了。而且,那時候俞敏洪就關注到其他培訓班對學生的態度等方面做得不夠好,這不就是一種敬天愛人的思想嘛。即使是現在,通過提供良好體驗賺取利潤的這個概念也是近幾年才剛風靡起來,也就是說,俞敏洪在二十年前,就將這套做法用在了他的培訓體系中。牛人大V的眼光卓越性不佩服不行。在別人賣貨時,他已經開始賣服務了,單單這一點,就足以甩別的培訓班好幾十條街。
所以說,新東方的成功一方面是大環境的衍生物,另一方面也是俞敏洪能正確的制定出與自身優劣勢相應的目標的結果。
(3)、如果當初就要創辦現在規模的新東方,那會被嚇死的。
如果站在俞敏洪的優劣勢來分析這句話的話,當時剛辦培訓班的俞敏洪的優劣勢上面已經說了,而創辦現在規模的新東方所需的要求遠遠高于當時俞敏洪的跟人能力。換句話說,對于現在規模的新東方而言,當時俞敏洪的優勢已經不再是優勢,甚至變成了劣勢。連完成目標最低要求都差的那么遠,還怎么能奢求目標能成功呢。
(4)、用優勢與劣勢去解釋定位。
能否給自己做出合理的定位和目標的實現與否,其實還是在于對于自身優勢和劣勢的分析上。針對目標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如果自身優勢能在消除掉劣勢的影響時還能達到目標達成標準的門檻,那么這個目標就有可能完成。如果自身優勢不能消除掉劣勢的影響,但劣勢也不能消除掉優勢的效果,達成目標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優勢不但不能消除掉劣勢的影響,劣勢還能把優勢的效果抹殺掉,那么事情是一定不會成功的,小概率的奇跡事件除外。
綜上,制定目標,可以制定那種激發自身優勢就可以成功的目標,并且自身劣勢與目標的達成并無太過重要關聯。如果自身劣勢決定著目標的達成,而自身的優勢還不能彌補劣勢帶來的影響,那這個目標就應當舍棄。
2、如何正確看待優劣勢?
(1)、將優勢過于看高,將劣勢過于看低。
將優勢過于看高,將劣勢過于看低就相當于,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而忽略的自己的短處。在這樣的條件下,很容易形成狂傲、目中無人、自負的情緒。尤其在做事情上,由于過于自負,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往往容易導致失敗。這時候的正確做法應當是謙卑,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大也一直在說,低調一點,能拍他的人太多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而且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當把優勢看的太高時,就會對目標的達成與否看的過于重要,完成目標會更加增加其驕狂之氣,完不成目標反而更加容易受不了打擊,都不會是好事情。
把優勢過于看高不是說把優勢激發到極致,而是優勢沒有那么大,劣勢也一大堆,卻自發性的把優勢擴大化了。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能力一般,但卻偶然間接連完成了很多比較困難的任務的人身上。犯了這個毛病的人,很可能會停滯不前,因為他覺著他已經很好了,其實都是假的。俞敏洪在培訓班打工時,明知道別人的培訓班有那么多劣勢,而自己的閱歷經驗都還不錯了,但仍然堅持在培訓班積累沉淀了那么久。說明他在辦培訓班這件事上,是非常謹慎的,即使自身已經有了諸多優勢,但他仍舊沒有直接自立門戶,而是放低姿態先學習。他就是真的看清了自己的優勢,知道僅憑現有的優勢還是會有諸多風險。而學習,會降低這種風險。很多人創業失敗的原因也可以用優勢和劣勢去做分析。一個目標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準入門檻,只要創業者的優勢能超過這個門檻,那么就有可能會成功,如果能將自身劣勢都提高到超過準入門檻,那么成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大部分的創業者并沒有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勢,往往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優勢,覺著憑自己的優勢可以彌補劣勢的不足,實際上一增一減之下,離達成目標所需要的要求就差的很遠樂。
(2)、將劣勢看的過高,將優勢看的過低。
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人的不自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腳,畏首畏尾。俞敏洪創辦新東方時,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劣勢上了,那么好的機會也就放過去了。因為創辦培訓班,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努力成功,而是先想到失敗。還沒開始做就給自己找各種理由開拓,注定不會有進步。這也是老大為什么會教我們時說,理由太多妨礙進步。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不想去做的原因就是把我們的劣勢擴大化了,總是站在劣勢的角度去想,啊,不行啊,我沒有這個能力,我水平不夠。這就形成了畏難情緒。畏難情緒就是站在自身劣勢的基礎上給自己下定義,如果站在優勢基礎上去思考,不但不會拒絕難題,反而會有躍躍欲試的感覺,因為那種渴望成功的心態是很急迫的。
綜上,把優勢看得太高不好,把劣勢看的太高也不好。但如果把優勢和劣勢一比一的比較,那是會缺乏信心的,會感覺自己很平庸,什么長處都沒有。正常情況下跟人介紹自己時,可能會說自己沒什么長處,但沒有說自己毛病一大堆這種,就是因為優勢和劣勢都不明顯。我覺著,可以將對優勢的態度略微高于對劣勢的注意,這樣可以一直保持自信心,給自己鼓勵。這就相當于老大讓我們天天給自己送鼓勵一樣,寫了總結,提交上了,這就可以給自己點個贊,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學習這一點上,雖然我們這一天可能還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但那都不重要,因為學習了。這就相當于將優點略微高于缺點,讓我們給自己鼓勵打氣,自信心也油然而生。
at.ali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