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兩個月時間,終于把這本書看完,正如那理論所說,其中80%的內容是在前面半個月看完的,然后就一直拖到了現在。所以說,書跟飯一樣,也還得趁熱,一是知識點比較連貫,而是心里不會有負擔。
一向缺乏整理的能力,之前看過的書,基本就是過了就過了,像是完成任務一樣。今年希望能有所改變的就是這方面,對看過的書能有一定程度的總結,也許只是復制粘貼,也聊勝于無。
大象與跳蚤,是一種比喻,前者指一些大企業,像大象那樣,沒進一步都步履蹣跚,后者是指獨立工作者,或是小企業。
作者的中心思想是,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跳蚤,而大象會相對減少。舉個例子,他48歲的廣告公司業務經理抱怨找不到工作,而邊上的修理電路的師傅卻說,有事先走,一周之后再來,因為最近手頭的活太多。我自己覺得,大象的問題就是公司架構過大,太多的職能單位,而且業務流程也比較繁瑣。往往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要走流程,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不過,他們也開始學習如何能把架構縮小,因此出現了scrum,CI這樣的概念。至于跳蚤,當前來說,除了這些手工藝者,比較普遍的大概就是互聯網行業里面的外包的工程師吧。但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跳蚤。每個跳蚤都需要有一技之長,同時需要有能力把這一技之長變成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并讓人愿意出錢購買。
成為跳蚤的好處,大概就是能自由安排時間了。當然這也是一種挑戰,這需要你有足夠的自控能力,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像我這樣能拖兩個月看完一本書的,大概是很難能作為一個出色的跳蚤。另外,也會少了歸屬感,畢竟你現在是自己干自己的活兒,沒有了公司這個家庭。通俗點說,每年的部門出游,公司出游,年會,這些都跟你無關,而且也沒有早上見面同事間的寒暄,業務聚餐吐槽,開開玩笑。還有,你現在需要自己去找活兒做,而不是等著上司給你分配任務。當然,如果你已經聲名在外,單子接不完,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還說到了童年經歷對長大之后的影響。由于他父親是牧師,因此他從小就是聽著美妙的禱告詞長大的,對于莎士比亞的文字的熱愛也造就了他日后對文字的掌控力。而也是因為父親比較安靜,加上身邊都是沒結婚的姨媽,他不從小就對體育不擅長,也沒能對自己的兒女進行這方面的指導。關于童年經歷對成人的影響,我是深有所感,特別是看了一些相關的書之后。你會發現,從小家庭就是相親相愛的孩子,大了之后也總是活潑開啦,對于人際關系也是處理地相當地好,而從小如果有家庭不是很好的,則更多地是生性孤僻,對自我缺乏信心。
還有說到,“合理的生活應該是在更加均衡的組合工作中,容納除了有薪工作外的另外三種工作:家庭工作(家務活),義務工作,學習工作(自我提升)”。有一天,作者妻子對他說:大多數女性一直過著這種多重任務的生活。細細想來,確實如此。最近一兩年,發現身邊的女生比男的更有魄力,有的是自己開工作室,有的是業余時間用手藝賺錢,有的是業余時間培養自己的愛好,學習新的東西。個人而言,我是很欣賞這種熱愛生活的人的,我們不應該在踏出了社會之后,便放棄學習新知識,世界變化這么快,一不小心就跟不上了。“如果自己想要持續獲得有償工作,學習工作必不可少。”
這書很大篇幅講的是思想層面上的轉變,正如上面所說,因為看的時間拉得太長,以至于有一些內容已經沒記得那么強烈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找來看,當然,歡迎來借。
— 2016.4.9, 天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