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7年,村上春樹再次陪跑諾獎,石黑一雄第一次走進我的視線。我對日本文學的認識還停留在對村上的印象:有一種少年的肆意和天真,本質卻是克制而細膩的。
《遠山淡影》給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它像書名一樣,以淡淡的、朦朧的神秘氣息,講述一些支離破碎的遙遠回憶。
故事不長,粗略讀完只用了四個小時。在回憶和現實中不停交錯,時空跳躍的感覺像是在看一部安靜的文藝電影,鏡頭切換十分流暢自然,并且有很多細節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山坡上歪歪斜斜、搖搖欲墜的木屋;昏暗陳舊散發著霉味的木屋里,貧苦不堪的生活;泥濘的小溪邊孤獨生長的樹;小女孩倔強冷漠的眼神,瘦弱的身影常在溪邊徘徊;失去丈夫的母親親手溺死嬰兒和溺死女兒收養的流浪貓宿命般的重疊……
這些細節確定了整個故事的基調,灰暗的、黯淡的、冷色調的。
故事描寫兩代人的隔閡疏離,絲絲入扣,令人唏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價值觀的碰撞,父母對子女的包容和無奈,子女對父母的毫無耐心和暗自愧疚,幾乎寫盡了天下父母和兒女。
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還在于,充滿了各種疑問。一開始就是景子自殺了,為什么自殺?后面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展開了她母親的回憶:那是多年前的一對母女:左知子和萬里子,丈夫在戰爭中死去,母女倆孤苦無依,在困境中掙扎,賢惠溫柔的悅子伸出援手,借錢給她,介紹工作給她,幫她照看女兒,三人一起去爬山、坐纜車……然而,后來這對母女又去了哪里呢?直到最后,一句不經意的話道出真相:景子那天很高興。
萬里子就是景子,悅子就是左知子。她回憶的正是自己的前半生。正是她執意要離開日本,導致景子最后的自殺。這個真相,讓人震撼。
讀到這里,會忍不住想要重讀一遍,看看自己究竟錯過了什么。
石黑說:“我喜歡回憶,是因為回憶是我們審視自己生活的過濾器。回憶模糊不清,就給自我欺騙提供了機會。作為一個作家,我更關心的是人們告訴自己發生了什么,而不是實際發生了什么。”石黑一雄關心的不是外部的現實世界,而是人復雜的內心世界。通過扭曲的回憶所反映的微妙的東西可以幫助人們窺探這個世界。
這是《遠山淡影》最令人贊嘆的地方,也是石黑一雄令人折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