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書作者:
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兩人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班納吉是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曾任世界銀行榮譽顧問。迪弗洛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扶貧與發展經濟學教授,2009年被《經濟學人》雜志評為“八大杰出經濟學家”之一。
關于本書:
本書曾獲《金融時報》評選的“年度最佳圖書獎”。
《貧窮的本質》是兩位作者歷經15年實證調查寫成,它主要討論的是貧窮的原因,以及對主流“扶貧觀念”的反思。
窮人為什么這么窮?
一、窮人缺乏有效的避險工具
1. 窮人會生一堆孩子,但生孩子不是觀念落后,而是一種理性思考,因為窮人所在的國家往往沒有社會保障體系,想規避養老和醫療風險,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身上不確定性太多,或者早夭,或者關系不好,或者沒能力養老,窮人往往采取多生幾個的策略,盡量規避風險。
2. 婚姻也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方式。印度的窮人一般會將自己的女兒嫁到不遠不近的村莊,如果兩個村子太近,氣候完全一樣,你這里發洪水,我這個也發洪水,誰也幫不上誰。兩個村子隔開一段距離,氣候條件就不一樣了,遇到災險,不至于全軍覆沒,還可互相幫助。
3.窮人借高利貸,是因為正規金融體系排斥窮人。高利貸的利息高是由風險定價決定的,并非剝削。窮人使用高利貸規避可能出現的災病風險,幾乎不可能脫貧,因為高利貸的利息成本和窮人的違約率“一損俱損”。
二、窮人不做遠期規劃
1.絕大多數地方的窮人對教育很不重視,即便很多慈善組織跑來給他們建立學校、普及教育的好處,家長們積極性也不高。因為窮人并不確定10個兒女里,哪個可能會給他養老,而偏偏教育是個長期投入,要好多年后才能看到成效。讓窮人賭一個遙遙無期的結果,要冒太大風險。他們寧愿把錢花到馬上就能見效的事情上,比如買點食物,改善一下伙食。
2.窮人是很窮,連填飽肚子都有困難,如果他們得到慈善機構的糧食補助,但窮人會拿補貼的錢去買電視機、收音機。和我們的直覺相反,對窮人來說,他首要選擇不是填飽肚子,而是讓自己毫無希望的貧窮生活少一點兒乏味。
3.人的壓力和一種叫皮質醇激素水平相關,皮質醇水平越高就代表壓力越大。窮人長期處于生存壓力中,皮質醇水平很高,這會影響大腦的部分區域,比如前額皮質、類扁桃體等,這些是認知功能的重要區域。所以,長期處于壓力之下的窮人,他們不太可能會做出理智的決定、長遠的決策。
三、窮人充滿執拗和偏見
1.窮人會把自己的大部分錢花在健康上,但他們的花銷很不科學。比如,窮人特別喜歡用抗生素,而且經常會做一些為時已晚的外科手術。也就是說,窮人平常不會花點小錢預防疾病,而等到健康真的出了大問題了,他們又不惜借錢來拼命治療。窮人相信一種理論,他們覺得藥物直接輸送至血液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們覺得輸液比口服藥物更有效,會大量的使用抗生素。
2.說服窮人父母們讓孩子來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因為他們不相信疫苗,并不是所有沒接種的孩子都會感染麻疹,但這事兒在家長們看來就有問題了,接種的和沒接種的都沒得病啊,說明疫苗沒用。接種一種疫苗只能預防一種疾病,其他的疾病可預防不了,受過教育的父母就覺得自己受了騙,以后再也不讓孩子打疫苗了。
四、我們和窮人思維上沒有本質區別
1.很多人一輩子省吃儉用,不辦健身卡、不舍得體檢,真的檢查出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都會四處舉債借錢,做各種昂貴的手術,只為延長哪怕幾個月的生命。
2.很多年輕人沉迷于網絡游戲,荒廢工作學習,因為游戲的設計者利用了心理學上刺激反饋的概念,這種機制給你一個短期刺激,做一個動作就會有相應的反饋出現,而工作學習是個苦活,還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不如游戲里即時刺激有趣。
3.在不懂的事情上,我們一樣有偏見,在網上慷慨激昂的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并不清楚轉基因到底是什么,只是憑感覺認為人工的東西不如天然。去醫院看病,明明看不懂,但主管會覺得醫生肯定做不必要的檢查了,在我們認知水平達不到的領域,我們也喜歡按直覺和情緒去理解很多東西。
總結一下: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第一,避險手段太落后,第二,他們只顧眼前,不做任何長遠規劃,第三,因為認知水平的局限,他們對不懂的東西有太多偏見。其實我們和窮人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他們犯的錯誤,我們也在犯。
金句:
窮人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永遠都買不起那臺電冰箱,還是喝杯茶吧……”。結果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對于窮人來說,存錢的吸引力更小,因為在他們看來,目標太遙遠了,而且他們知道一路上會遇到很多誘惑。不過,如果不存錢,他們會一直窮下去。放棄短期目標,追求長期目標,需要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自我控制就像一塊肌肉:我們用這塊肌肉時就會感到勞累,因此窮人很難存下錢也就不足為怪了。
對于生活在安全而干凈的家中、躺在舒適沙發上的我們來說,痛斥家長式作風的危害、告訴自己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輕而易舉的。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富裕世界的人來說,我們目前不正是這種家長式作風的永久受益者么?我們深深扎根于這一體系而渾然不覺。這個體系不僅可以將我們照顧得更好,而且我們也不需要去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