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大河里行駛,朋友圈帶著先秦的濤聲,穿越千年,隔岸女子的歌聲,是河里浣洗的一襲綢緞,非常非常的舊了,可高清晰的屏幕,仍然能辨別當年的韻味。
清晨再微弱的光線,也不影響打開手機,讓朋友圈最先啟航。春風扶柳,碧水藏波,心情晴朗,朋友圈就是好天氣。
初春第一束花是在朋友圈盛開的。連綿不斷的微信,牽來山的綠水的清。南方的雨,瞬間灑向北方。嘀嗒嘀嗒的聲音,不是鍵盤點擊聲,是細雨敲打花瓣的聲音。
荷花露出尖尖角,從朋友圈探出粉紅笑臉。知了的歌唱,響徹夏季。多么美妙。微風吹動滿屏的荷花,吹動朋友圈中人的心。
寫詩的季節多半在秋天。 金色的落葉寫著浪漫詩句,飄滿朋友圈。拾起一片,嗅一嗅,是愛的味道。
最愛下雪天。北方的雪覆蓋大地,一行腳印,又一行腳印,那是寫在大地上的史詩。
忙碌了一天,忙碌了一年。晚歸的朋歲月,也已經很深了。倉促的日子里,朋友圈卻仍然放射坦然的光芒。 口袋里,枕頭邊,時不時發出幾聲悅耳的聲音,宛如幾顆珍珠落玉盤,吸引疲倦的目光。
一陣微微的波浪,扇動光的翅膀,送來親友的氣息和消息。家人群、親友群、同學群、同事群。群里有群,圈外有圈。一艘朋友圈的大船,每個船艙都住滿親情和友情。
疲憊的心情在船帆上停靠。一個圈連接另一個圈,一艘船連接另一艘船。連環船。萬年修得同船渡。一定是有人從三國時孔明那里學來的連環計。我們自愿中計。
在互聯網的河里蕩漾,握著小小的鼠標和細膩的手機外殼,如同握著暗戀著的女子纖纖細手。無數眼睛,透過朋友圈的窗戶窺視我們的秘密。我們大大方方面對,絲毫不在乎。
就如將它作為監督工具,每天打卡,傳遞著信息和能量。也有,將它作為示愛平臺,上演恩愛秀。想當初,手寫的信,郵遞了一個星期,卻落在了家人的手里。給初戀編織的圍巾,從春天到冬季,編織無數不眠之夜,卻一直沒有勇氣編織出一份承諾。
那時的我們沒有朋友圈,如果有,是不是就有不同故事。現在的我們,有了朋友圈,卻被現實的繩索,勒住夢幻。每日打卡,只做育兒交流,心情不敢亂發,這種被風吹亂的思緒更不敢多寫,而我的朋友圈的天空仍然精彩。回望,或者不回望,互聯網河流,依舊默默的流。山不會老,水不會老,朋友圈不會老,那就讓風老去。
我的打卡會持續30天,沒有那么多風花雪月,卻也記載著一顆中年婦女的心。多想,像別人那樣,肆意寫著心情,記錄自己的生活。而我,就只能躲在熒幕后面,看著別人的悲歡離合春夏秋冬。打卡,一種存在,一種無奈,一種生活,一種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