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評價
我們有低估和高估自己的情況,而且幾乎在所有的事情上,我們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都有很大的偏差。
這種錯誤的估量讓愚蠢的人更加愚蠢,讓聰明的人更加自大,讓人格低劣的人自認為站在無比崇高的高地上。
產生這種錯誤判斷固然有我們天性中的一些缺陷,但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
逃避實際操作和檢驗,逃避在實踐中計算和衡量。
首先是逃避實際操作,舉個身邊的例子,有沒有讀了書之后明明知道應該總結一下,應該用一下,但遲遲不肯去做,直到自己忘記。我們逃避去做一些可能打破幻想的事情。
接著是逃避在實踐中計算和衡量,我剛才提到我們有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我應該這樣做,卻遲遲不肯去執行,現在想一想自己有多少次這種經歷?我細數了這一個月里有七次讀書經歷處于這種狀況。如果逃避了,那就承認自己做過,而且要明確的知道自己逃避了多少次。
一個孩子在父親的老板的倉庫里偷糖果吃,被父親發現了之后辯解說,他打算過會就放回去,父親說:“兒子,你還不如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然后每次這么做的時候,都稱自己是小偷。”
我們也要有稱自己為小偷的勇氣,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可能會痛苦,但一定很生動。
所以,檢驗的不二法門就是計算,人們天生對模糊的事情認知很不清晰,而數字不同,數字是我們評價的最好工具。
倒逼輸出
倒逼輸出在我這里可以是面對一個自己很不熟悉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像拼圖一樣,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
倒逼輸出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我們實踐和評價自己的阻力,我打賭這一年最重要的認識就是倒逼輸出的魔力。
什么叫減少了實踐和評價的阻力?
倒閉輸出是一種直接以學習知識——踐行知識——檢驗成果的閉環,最終要落腳在解決問題上,這就使得這個閉環不僅迭代很快,而且反饋直接作為推動實踐的力量,這就很容易達到:實踐欲望很強而且檢驗效果明顯,這兩個指標。
比如,應對考試,不妨先不復習做張卷子試試;想熟悉一門編程語言,不妨直接找一個需求,自己動手寫寫......
總結,我們往往忽略實踐和實踐中的檢驗,應對這種逃避我們可以計算自己的一些指標比如實踐,成果,成績等等,把自己做了什么可視化。
其次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模式驅動自己,以解密的心態,充分享受學習和踐行的樂趣,大概這就是學而時踐行之,不亦樂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