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NFS
NFS就是Network FileSystem的縮寫。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透過網絡,讓不同的機器、不同的操作系統、可以彼此分享個別的檔案 。
什么是RPC
RPC是Remote Procedure Call的縮寫。客戶端就是通過遠程調用RPC服務才知道該連接服務端的哪個端口號。RPC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指定每個 NFS 功能所對應的 端口號,并且回報給客戶端,讓客戶端可以連結到正確的端口上去。 那 RPC 又是如何知道每個 NFS 的埠口呢?這是因為當服務器在啟動NFS 時會隨機取用數個端口,并主動的向 RPC 注冊,因此 RPC 可以知道每個端口對應的 NFS 功能,然后 RPC 又是固定使用 port 111 來監聽客戶端的需求并回報客戶端正確的端口。
NOTE:PRC要在NFS之前啟動,否則NFS會無法向RPC注冊。
NFS啟動的RPC damons
我們現在知道 NFS 服務器在啟動的時候就得要向 RPC 注冊,所以 NFS 服務器也被稱為 RPC server 之一。 那么 NFS 服務器主要的任務是進行文件系統的分享,文件系統的分享則與權限有關。 所以 NFS 服務器啟動時至少需要兩個 daemons ,一個管理客戶端是否能夠登入的問題, 一個管理客戶端能夠取得的權限。如果你還想要管理 quota 的話,那么 NFS 還得要再加載其他的 RPC 程序就是了。我們以較單純的 NFS 服務器來說:
- rpc.nfsd:
最主要的 NFS 服務器服務提供商。這個 daemon 主要的功能就是在管理客戶端是否能夠使用服務器文件系統掛載信息等, 其中還包含這個登入者的 ID 的判別喔! - rpc.mountd
這個 daemon 主要的功能,則是在管理 NFS 的文件系統哩!當客戶端順利的通過 rpc.nfsd 而登入服務器之后,在他可以使用 NFS 服務器提供的檔案之前,還會經過檔案權限 (就是那個 -rwxrwxrwx 與 owner, group 那幾個權限啦) 的認證程序!他會去讀 NFS 的配置文件 /etc/exports 來比對客戶端的權限,當通過這一關之后客戶端就可以取得使用 NFS 檔案的權限啦!(注:這個也是我們用來管理 NFS 分享之目錄的權限與安全設定的地方哩!) - rpc.locked(非必要)
這個玩意兒可以用在管理檔案的鎖定 (lock) 用途。為何檔案需要『鎖定』呢? 因為既然分享的 NFS 檔案可以讓客戶端使用,那么當多個客戶端同時嘗試寫入某個檔案時, 就可能對于該檔案造成一些問題啦!這個 rpc.lockd 則可以用來克服這個問題。 但 rpc.lockd 必須要同時在客戶端與服務器端都開啟才行喔!此外, rpc.lockd 也常與 rpc.statd 同時啟用。 - rpc.statd(非必要)
可以用來檢查檔案的一致性,與 rpc.lockd 有關!若發生因為客戶端同時使用同一檔案造成檔案可能有所損毀時, rpc.statd 可以用來檢測并嘗試回復該檔案。與 rpc.lockd 同樣的,這個功能必須要在服務器端與客戶端都啟動才會生效。
NFS服務配置
服務端配置
安裝必要的包
使用NFS服務需要安裝兩個包:nfs-utils和rpcbind
yum install -y nfs-utils
使用yum安裝nfs-utils時會自動安裝rpcbind
配置/etc/export文件
# vim /etc/exports
/tmp 192.168.100.0/24(ro) localhost(rw) *(rw,no_root_squash)
在配置文件中增加內容,每一行分為三部分:
- 本地要共享出去的目錄
- 允許訪問的主機
- 權限選項
每一行最前面是要分享出來的目錄,注意喔!是以目錄為單位啊! 然后這個目錄可以依照不同的權限分享給不同的主機,像鳥哥上面的例子說明是: 要將 /tmp 分別分享給三個不同的主機或網域的意思。記得主機后面以小括號 () 設計權限參數, 若權限參數不止一個時,則以逗號 (,) 分開。且主機名與小括號是連在一起的喔!在這個檔案內也可以利用 # 來批注呢。
權限部分參數說明: - rw 表示讀/寫
- ro 表示只讀
- sync 表示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沖區與磁盤中,效率較低,但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適合于小文件傳輸)
- async 表示數據先暫時放于內存,而非直接寫入硬盤,等到必要時才寫入磁盤(適合于大文件傳輸)
- no_root_squash 表示root用戶對這個共享的目錄擁有至高的控制權(不安全,不建議使用)
- root_squash 表示root用戶對這個共享的目錄的權限和普通用戶一樣。
- all_squash 表示不管使用NFS的用戶是誰,其身份都會被限定成一個指定的普通用戶。
- no_all_squash 表示所有的普通用戶使用nfs都不使用權限壓縮(默認設置)
- anonuid/anongid 要和root_squash以及all_squash選項一同使用,用于指定使用NFS的用戶被限定后的uid和gid
啟動NFS服務
在啟動NFS服務之前,需要先啟動rpcbind
service rpcbind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OR
systemctl start rpcbind.service
systemctl stop nfs.service
關閉NFS服務
systemctl stop rpcbind.service
systemctl stop nfs.service
客戶端掛載NFS
查看服務器共享的目錄
showmount -e 服務器ip地址
會得到如下結果:
Export list for 192.168.0.1:
/data *
在客戶端掛載NFS
# mount -t nfs 服務器ip地址:服務器共享目錄 掛載點
mount -t nfs 192.168.0.1:/data /mnt
其中-t nfs指定掛載的類型為nfs
查看是否掛載成功
命令df用于查看已掛載磁盤的總容量,使用容量,剩余容量等。
#df -h
-h 表示使用合適的單位顯示
解除掛載
umount用于解除掛載,格式如下:
# umount 已掛載的目錄
如果遇到:umount.nfs:已掛載目錄:device is busy
可以添加-l參數,如下:
# umount -l 已掛載目錄
選項-l并不是馬上umount,二是在該目錄空閑后再umount,即延遲掛載。
開機自動掛載
方法A:
/etc/fstab里添加如下內容:
# 服務器ip地址:共享的目錄 客戶端掛載點 nfs defaults 1 1
192.168.0.1:/data/ /mnt nfs defaults 0 0
第一個1表示備份文件系統,第二個1表示從/分區的順序開始fsck磁盤檢測,0表示不檢測。
方法B:
將手動掛載的命令加入到/etc/rc.local中。
命令exportfs
命令參數:
- -a表示全部掛載或者卸載
- -r表示重新掛載
- -u表示卸載某一目錄
- -v表示顯示共享的目錄
使用命令:
修改配置文件/etx/exports后,使用exportfs命令掛載不需要重啟NFS服務
# exportfs -a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