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學校的你,財務獨立可行甚至必須
/李藥丸
又是一年開學季,鮮肉們離家涌入校園。我的一個小兄弟Z也在其中,即將來北京某個985報到。Z問我:“哥,一個月2000生活費,在北京夠不?”我說:“手底下有點數差不多,但不寬裕。”“周末帶女朋友三里屯逛逛,再開個房什么的差不多?”“……那可能夠嗆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jpg”“那行吧。。。到了看情況再說。”
Z的失落我隔著屏幕都感受的到。他愣了一會又開口問:“藥丸哥,你本科四年不是自己寫稿什么的能賺不少錢,都可以不要家里生活費,教教我唄?”“帶你入門可以,但是可能開頭的一年半載掙不到什么錢。然后陪女朋友出去玩的時間也沒有了。而且這個事情還要看興趣和風口,我那些年寫互聯網行業的軟文掙的多,是因為趕上了熱鬧,而自己也喜歡。你先去把《浪潮之巔》,《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微信思維》、《失控》這些入門讀物看了吧。”我如實跟他講明。
他又半天沒回我,可能是在消化“社會混好比考高分也不容易”的事實。接下來我們又聊了很多,他提了很多問題,我講了不少自己的見聞和感受。我覺得他的情況比較有代表性,我們聊的內容也很有意思,所以整理了出來。
1.為什么財務獨立很重要
看他有點泄氣,我就先跟他聊了聊自己能財務獨立的必要性:這是一個你不應該逃避的問題。
第一個層面,錢是人的膽。大學里會有迎來送往的社交,社會上也會有燈紅酒綠,再加上逐漸豐富的文化活動、演出。更不必說書籍、運動裝備、化妝品這些你喜歡的物件,沒有家里爸媽皺起的眉頭,你估計管不住自己的手。這其中很多不僅僅是娛樂,也是必要的拓展視野和經歷的途徑。
假如我在這里說太多,就仿佛在鼓吹咪蒙式的消費主義,但有些東西確實不花錢很難換的來。在高中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感覺不明顯,大學里則不一樣。
第二個層面,在于鍛煉一些必要的技能和意識,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礎。我們絕對反對“掙錢多才是成功”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可是這和努力嘗試改善自己的物質條件,甚至謀求階級躍升并不矛盾——大多數人只靠理想是活不下去的。
其實在這個已經比較發達的商業社會,能拿來掙錢的不僅僅是“俗務”,寫作、畫插畫等等也可以;更不僅僅是“苦活”:很多人靠著打游戲就掙到不少錢。這其中有一些技能是可以終身受益的,無論以后還靠不靠他吃飯,都可以助力本職工作(比如寫作),或者陶冶情操(比如繪畫)。而更重要的是端正的觀念,比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良好的理財習慣也相當重要。
第三個層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你財務獨立就意味別人對你干涉權的減少。Z提到了女友,我就順著往下說:“假如見爸媽后他們不喜歡你對象,你帶回家后強令你們分手,不分手就不給你生活費。這個時候你是不是很難辦?分很難堪,仿佛一個巨嬰媽寶;不分你吃什么喝什么?”Z發來一個然大悟的表情,他女友跟著同學去他們家里玩過,他想起他媽聽說他倆拍拖后那聲意味深長的“哦”。我補充說,廣受吐槽的巨嬰媽寶,本質特征就是對臍帶和母乳的無力掙脫甚至迷戀。
很多時候,獨立即自由。
2.哪里有錢掙?掙哪個錢最好?
說到這,Z的興趣提起來了,緊接著問:“哥那你說怎么才能掙得到錢啊?我也不求多,先能養得活自己就行。”這就是確定目標之后的實現路徑問題了,或者說“哪里有錢賺?”,以及“掙哪個錢最好?”
細心觀察的人不難發現,現在在校學生有一攤自己副業的真的不少,多少都能補貼點生活。
最原始的當然是收銀、發傳單之類的,其實做這種兼職我一直不太認同。因為對以后發展積累不下太多有價值的東西,本身的成長性也不好。相比之下當家教和去培訓機構代課就好的多:教育在中國永遠是風口行業;而且教學經驗可以積累,有一定的成長空間。
很多人會用一技之長和愛好掙錢,比如我前面說的寫作和繪畫。我本人就是一直喜歡寫,寫的東西也算有人愿意看,投投稿,約約軟文,算是餓不死自己。我認得不少大觸小哥哥小姐姐,畫商業稿收入也不比我低。而且干的很享受,經常看他們用報酬買下了自己一直心水的昂貴顏料和工具。諸位美妝博主、麥霸主播當然也可以歸入此類。
不要以為每天打游戲就都是網癮loser,有心人照樣能從中獲利。我有個舍友是lol王者,娛樂之余給人打代練當演員,一個月收入也有四位數。我還有一個學弟,倒騰CSGO和DOTA的各種虛擬物品收獲頗豐,正在考慮要不要校外租房,只缺一個女朋友一起過小日子了。
微商也不都是騙人的。我認識個小姐姐,在某985學哲學學的生無可戀,怒而兼職微商,也就半年同樣風生水起。畢業后回老家二線城市找了個清閑的工作方便兼顧生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的例子說下去無窮無盡,其實好的生財之道重點無非也就這么兩條:(1)結合自己特長或愛好;(2)有好的可持續性和成長性。
Z這時候提問:“哎那學霸們怎么辦,他們是不是沒工夫折騰這些?”我這么回答:人家牛逼貨用得著你擔心?首先,學霸意味著這個人要么自律,要么聰明,要么二者兼有,所以他們無論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效率都很高,績點銀子都不落的人非常多。其次,大學很多專業學的東西實用性很強,學好了可以接私活、進組幫導師搬磚拿補助,這種情況下掙錢和學習不但不矛盾,還能相互促進。最不濟,現在的學校給獎學金都很大方,頭獎從大幾千到幾萬,你們都忙別的去了,這個名額自然是人家的。
我還跟他講,前些天我去看直博清華的上鋪學霸,我問他連工資帶補助總共多少?他沉思一下,報出了一個讓我這個自以為見過世面的人差點一屁股坐地下的巨大四位數,比很多人第一份全職工作的工資都高!人家學霸過的好著呢,不用你擔心,你就想想怎么自己別餓死吧。
3. 財務獨立不僅僅是財務的獨立
聊了半天,打開不少想象力空間,小Z也是很興奮。然而過了一會,他又拋過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哎,其實做這些哪個也都不輕松是吧。我就有點羨慕那些富二代們了,每個月躺著生活費就很多,過的很舒服。”
我想了想,給他打了這么一段話:
“確實是這樣,我們這一代人已經開始面對比較夸張的階級差距了,同一個宿舍里的人家底和起點可能差的非常遠。錢確實難掙,躺著就有錢來確實是舒服。然而你要明白,我們跟他們不一樣,我們沒有去那樣享受的權利。更何況你怎么知道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為此付出多少心血,承擔多少風險。
關于不是富二代這件事,我們大概已經無法改變了。但是我們仍然有機會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再重新感受到我們所經歷的這種窘迫的痛苦。就算你丁克,切實的回報日漸老去的父母,以及讓自己有一個更寬松踏實的財務處境,仍然值得我們現在就開始為之付出努力。
除這些以外,我覺得還有一些更高層面的東西:獨立應該比依靠于人有尊嚴;自己干出一份事業的成就感,應該大于單純消費帶來的快感。事實上我認識的很多把自己事情努力做得有聲有色的朋友,人家家里也不差他們自己掙的這點錢,反而十分支持孩子自己打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