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2019年下半年起,看到越來越多的產品同行做起了副業,“副業剛需”也逐漸成為一個流行詞匯,再加上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這個時期,也許每一個人都該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規劃,甚至是人生規劃。
LinkedIn和Paypal的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ABZ理論,他認為,你在任何時刻,手中都需要有三個計劃:A計劃、B計劃和Z計劃。
什么是A計劃、B計劃和Z計劃呢?
所謂A計劃,是一個當下你覺得值得你去持續投入,并獲得部分產出和安全感的計劃,好比一份你現在正在投入和從事著,且還算滿意的工作。
B計劃,則是在A計劃之外,你給自己培育的某些機會。可以是副業,可以是興趣和夢想,也可以是技能培養,這些在現在看起來不是那么重要的東西,說不定哪天就能替代你的A計劃,從而完成你職業生涯的一次大的轉變(這幾個月就看到不少伙伴把副業變成了主業,乃至大聲呼喊副業收入早已超過主業)。
而Z計劃,則是一個保底的計劃,就是一條退路,一種最穩妥的保障。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失業了(人人都有可能失業,連喬布斯老爺子當年都被自己創立的公司開除過),那么你是不是可以有什么積蓄來支撐你完成下一次轉型過渡,這個積蓄就可以看作是你的Z計劃。
接下來,談談我對這個理論的一些看法。
1、大部分人應該死在了A計劃上
首先,不得不承認這個理論的確很牛逼,也很簡單,只有簡單的3條指導原則,仿佛就給你畫出了一道清晰的職業規劃曲線。但,對于A計劃里所闡述的,找到一個自己還算滿意的工作,這個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好比,很多成功人士都告訴你,要找到自己喜歡的、熱愛的工作,要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直覺...這樣,你就離成功或者幸福更近了。但,關鍵是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內心有啥聲音和直覺,聽從父母安排隨意找了一份工作的人比比皆是,看著薪資待遇選行業選工作的人也比比皆是。
說的直白一點,要找到自己喜歡并且滿意的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可是要經歷大量的試錯和迭代才能找到一些方向,然后沿著依稀微渺的光芒繼續前進才有機會看到希望的一件事情。恐怕蕓蕓眾生的大多數還是在得過且過(不好意思,說的當然不是你),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受那么強的不確定性。
那這個問題有解么?
恐怕還真的只有一個解決方案,且還是成功人士反復教導的那樣,那就是不斷嘗試,直到找到自己的所愛為止。
2、B計劃也靠自律
事實上,在正業之外找一個業余愛好這件事并不難,難的是你還能把這個業余愛好也打理地非常出色,甚至于通過這份業余愛好轉變成自己的一個副業,能獲取一定的收入。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把每個月的生活都做了詳細的計劃,比如下個月在工作上有哪些計劃,打算做什么輸出,生活上、學習上以及其他興趣上等等都有明確的計劃,并詳盡地記錄在印象筆記上,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復盤總結。這樣一來,自己的業余愛好就變得也自律起來,并不會像我一樣隨性,有時候太累了就直接把自己原先定下的目標就隨意擱置了,擱置的久了也就自然而然忘記自己最初的目標了。
3、Z計劃見仁見智
每個人的Z計劃,都會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而不同,所以也沒啥好說的。但本質上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一定的存款,可以保證自己即使有一段時間不工作也能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就好比這次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都過的很艱難,說賬上的現金流只夠支撐一兩個月,這就是典型的沒有Z計劃的表現。
企業如此,個人更應如此。
對我來說,如果真的有一天會碰到一個巨大的人生打擊,我覺得我會選擇回家,在家好好待上一段時間,直到充滿元氣后繼續上路。因為,就像《稻香》那首歌里唱的,“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一起奔跑 ...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至于家是什么,又是一個哲學性的問題。所謂家,我覺得等待你的人所在的地方,就是家。
總結
總的來說,Hoffman 的ABZ理論還是相當具有普世價值的,至少它讓你個人的職業生涯多了一些選擇和從容,在每個階段都可以知道自己的目標和重點是什么。
如果真的能夠按照這個理論去好好執行,那么不出意料,你應該會收獲到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