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鍛煉三十次后,我逐漸對keep這款運動軟件上的名言“自律給我自由”有了更深的認識,為什么說自律的生活值得過?
自律讓人更自信。據(jù)說史蒂夫喬布斯年輕的時候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九點之前就幾乎把一天要做的事做完了。李嘉誠也有類似的作息時間,早上六點起床,洗漱,讀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球,然后去辦公室處理工作。卓越的人士在控制自己的生活方面都有著嚴格的日程表,他們對事情的控制來自于這份自律,也就是對自我的控制。控制給了他們自信,自信讓他們更自律。
曾經(jīng)有段時間一天到晚刷手機,在群里閑聊,將下班后的三四個小時用來看電視或者電影,打游戲,那段時間浪費了多少光陰啊。在床上葛優(yōu)躺一兩個小時和穿上跑步鞋去跑個半小時,長時間地刷微信和朋友圈和拿起書來讀幾頁,我會選擇后者!
閱讀,寫作,運動,為什么這些活動不可以成為自己生活的日常呢?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提到,對于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可以采取微小的行動來開始,而無需跟自己的潛意識和情緒來對抗。微習慣中強調的意志力,其實是一種自控力,這種自控的能力是由大腦的前額葉控制的,實際上是一整套的管理思維的能力。當然難以形成的習慣,需要更多的意志力,那么意志力的使用就會耗能。微習慣講究地是使用最低的能耗。比如培養(yǎng)微習慣是每天讀2頁書,在等車時,在睡覺前,在地鐵上,你都能完成2頁書的閱讀,想想一個月可以讀60頁。幾個月下來就可以完成一本書的閱讀,當然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收獲了閱讀的習慣,而一旦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起來,每天的閱讀量會慢慢提升。同樣,養(yǎng)成運動的微小習慣可以從每天跑1公里,做10個俯臥撐開始,這需要選好地方隨時都可以開始,在辦公室,在住的地方都可以很輕松地完成。
自律就是少刷朋友圈,少玩游戲,少參與無聊的聚會,自律就是管理自己的作息和飲食,還是管理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自律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xiàn)在自律的自己。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說道,我們應該給我們的愿望規(guī)定一個限度,節(jié)制我們的欲望,控制我們的憤怒,時刻牢記著這一事實:在這世上有著許多令人羨慕的東西,但我們只能得到其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許許多多的禍患卻必然地降臨在我們的頭上。換句話說“放棄和忍受就是我們的準則。”
總之,自律讓人更自信,更幸福,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