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簡書好多天了,發表文章47篇。日更,我 沒有做到。每日千字,我卻做到了。每天苦哈哈地寫到一兩點。這不止是這幾個月的生活,更是將近四年的生活。不斷地輸入輸出。
別人都說,木錦萱,好羨慕你啊!你這么努力,一定會成為作家的。這些話聽得多了,就覺得自己好牛逼啊!竟然一個月可以寫幾萬字的東西。
我忘記了,我只是一個沒有天賦空有夢想的普通人。我有的只是盲目地努力,和滿腔的熱血。
當我真正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在想一個問題,原來我就是這樣感動自己的啊!以我對自己的了解,我下一步肯定是放棄寫作,告訴自己,你已經盡力了。結果不重要,畢竟是真的努力過了。
我真的努力過了嗎?如果努力是一天天寫著一成不變的東西,如果努力只是為了自娛自樂,對不起,我還真的挺努力的。
寫作,不是隨心所欲地去寫。
寫作的目的是什么?
寫作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告別碌碌無為與平庸不堪。
寫作是為了可以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更好地與靈魂溝通。
寫作僅僅是為了感動自己,感動身邊的人。
很多人對于寫作存在一個誤區,寫東西是為了表達真實想法的,所以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這種觀念的弊端就是寫出來的東西,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提筆就寫。注意,能一氣呵成的是李白,王勃那樣的天才,像我們普通人一筆寫出來的只能稱之為“散文。”
所以要想寫出好文章,盡量不能隨心所欲。每一篇文章都包含著作者的思考,一定地邏輯關系。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天馬行空地想象。
我最喜歡寫的文章是人物類,不過這種文章很難寫。前期需要大量地搜集資料,最后一天才開始動筆寫。雖然寫得比較慢,但是收獲良多。
如果覺得自己努力了,但是還沒有起色,請盡量地慢下來
在簡書上,好多人發布完一篇文章,習慣性地去看閱讀量點贊率,這些數據性的東西,尤其是對于我來說,積累的粉絲很少,閱讀量也少得可憐。
相信很多人跟我遇到過同樣地問題,一篇文章明明自我感覺良好,看得人卻特別少。
看著可憐地躺在那里的數據,是不是一度想放棄寫作。這時候,不要急。請停下來,慢慢地,去讀更多的書,不斷輸入。讓自己靜下來,力求寫出更好的文。
慢下來,才能讓自己走得更加踏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慢即是快。
反復地去修改,尊重自己的文章和讀者
上次有個編輯在審稿的時候告訴我一個字寫錯了。當我重新看那篇文章的時候,瞬間感到尷尬。好感謝那位編輯,那么認真地去看我的稿件。
四年的積累使我很容易寫出上千字的文章。初遇簡書,心情波瀾起伏。在簡書上,每一天都可以遇到有價值的文章,靈感更是源源不斷。寫出文章,都想著第一時間分享給讀者。我卻忘了,這是對文章以及讀者的極大不尊重。
一篇好的文章,是要經過千錘百煉不斷修改的。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經過了七次地修改,一袋子的稿紙,何況最初寫作的人呢?
所以不管自己的文章是好壞,我們需要的是靜下來耐心地去修改它。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文章“還能看”,“差不多”,因為只有你對自己的文章特別滿意。別人才有興趣看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