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風涼颼颼的,下班走出辦公大樓,外面燈火通明,形色匆匆的路人,擁擠的地鐵和喧雜的街頭,只想讓人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然后裹緊衣服,踏著匆忙的腳步去追趕回家的公車。
每天下班回家就像是一場戰爭,所以每天回到家里后已經用完了我的洪荒之力,只想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可是饑腸轆轆的肚子卻是不允許你偷懶的。一個勁的咕咕咕提醒你,我餓了,我餓了!此時我躺在床上特別的想念我的家鄉,想念這個時候在家,每天天黑的時候,我媽會在廚房里,和面,搟皮,燙皮,然后起鍋切成寬寬的面皮,在鍋里放入青菜和這做好的面皮一起炒,最后加入老抽起鍋,一碗香噴噴熱氣騰騰的炒面皮就好了,我每次可以吃兩碗,而且吃的特滿足。越想肚子越餓,腦海里一直在浮現小時候我坐在灶臺下看母親為我做一碗面皮的畫面越來越清晰,心動不如行動,于是我就通過回憶的種種畫面,趕緊著手準備今晚的吃食。
材料:面粉300克,水,雞蛋三個,小蔥一把,鹽少許。
步驟:1.先把面粉,雞蛋放在合適的盆里,然后把小蔥洗凈切碎,加入清水和鹽一起攪拌;
2.邊攪拌邊加水,直到面糊成為那種不是特別稀也不是特別稠的狀態;
3.將平底鍋燒熱,加入些許油,待鍋熱后,將面糊一勺一勺的添加到窩里;
4.將鍋里的面糊用木鏟攤平,改為小火慢慢的待面糊凝固后再翻面;
5.翻面兩分鐘后起鍋用刀切成寬窄均勻的面皮條,放在一邊冷卻;
6.在鍋里開始加入上海青炒,炒的七八成熟后,加入冷卻好的面皮放進去一塊翻炒,炒的快起鍋時再加入老抽上色,加入喜歡的醬料或者老干媽入味起鍋,一碗香飄飄的炒雞蛋皮就做好了,當然不想吃干炒的也可以在這里改為加水燒開再放入雞蛋面皮做成湯面。
一個小時就做好了,剛做好老公就下班回來了,我將雞蛋面皮盛出來端到他面前問他味道如何,他一個勁說好吃,我很開心的笑了,由內而外的滿足,或許在多年前我媽看著我狼吞虎咽的吃著她做的這個面皮的時候也是內心滿滿的充實吧。
小時候其實我很討厭吃面食之類的,而家里一般晚上都是做面食,要不就是現成的面條,因為我不喜歡,所以我媽就變著戲法般的弄吃食。印象特深刻的就是秋冬后,家里種的麥子磨成了面粉,我家的晚餐不是手搟面就是刀削面,而我都不喜歡,唯獨就喜歡吃我媽做的這個雞蛋皮炒著吃。
廚房里的微黃的電燈泡的光芒,灶臺里燒的噼里啪啦的柴火的聲音以及那鍋里炒菜的滋滋滋滋的聲音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里,留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這個異鄉人想家的時候,一副溫馨的畫面油然而生。一種食物,也是一種回憶與記憶,將你濃濃的思鄉情給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