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一塊看《驚天大逆轉》,看完朋友問我:怎么樣。
我一頭霧水:挺好啊,小哇總算演了個需要演技的電影。
朋友皺了皺眉,直言不諱:女主出來的時候,你眼神里閃過羨慕與落寞。
我下意識摸摸自己的臉,反問道:有嗎?
朋友點點頭:妞,我記得高中的時候,你一心就想念心理學啊,我甚至想象過有一天你就是女主那樣的。
面對朋友突然的剖白,我心里一片茫然。誠如她講的,當年的我確實一門心思想過要念心理學,然后幻想著自己有特異功能似的,分分鐘看穿每個人。而女主出現的時候,讓我想起了曾經的年少輕狂,許下的豪言壯志。
為了掩飾心里的不痛快,我回了句:那時你不是也幻想著將來自己每天腳踏十厘米高跟鞋,帶著美美的妝,出入高檔寫字樓,每天與城市的星光為伴嗎。
說完也覺著自己反應過激,有些愧疚看向閨蜜,卻是相視一笑,她苦澀的笑估計和我的一模一樣。
這一刻我們都意識到我們已經與曾經預想的自己相去甚遠了。
從小到大,關于未來我們有過太多幻想。
記得剛上小學的時,面對冰棍以及各種零食的誘惑而為數不多零花錢根本無法買下它們,我就想長大以后我要開一家小賣店,每天在家吃著想吃的零食。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知道了這樣的愿望有多么不靠譜。
可關于繪制藍圖的事情從未停歇,可謂鐵打的規劃,流水的夢想。
人生第一次鄭重其事規劃未來就是剛學作文,老師布置作文“長大后想干什么”。有人說要做科學家,有人說要做老師,有人說要做醫生。我不大記得自己要做什么了,估摸著不會超出這三種職業,畢竟那個年紀的認知里,全世界也就這些職業了。
而真正負責任的為自己規劃人生是初中時,作為一名迷妹,曾想過要做一名電視編導,后來知道電視編導也算藝術生,對于毫無才藝的姑娘而言懸崖勒馬果斷放棄是最好的選擇。那會兒還沉迷于TVB各類電視劇,每每看著大壯們在法庭上你來我往的爭鋒相對,就羨慕不已,也幻想過把主角換成自己的模樣,后來知道自己這魚一般的記憶就不強迫自己去背法律條文了。那時零花錢基本花在買各種雜志小說,也曾動筆寫過各類矯情的故事,更是幻想過某一天自己成為知名作家,寫下無數暢銷作品,卻不想十年過去了,只是成為了一名文字愛好者,自說自話的寫著打動自己的文字而已。
真正憋著一股勁要去完成的事,就是去上海學心理學,高中三年為這事努力著。
而太過于自信的姑娘從沒想過會有失利這一說,猝不及防打擊,打得我灰頭土臉,往后的日子毫無斗志。
決不會忘記,那個暑假每天看似嘻嘻哈哈背后的狼狽,看著通知書上昆明的郵戳,沒有一絲上大學的喜悅,心心念念的上海在這一次分岔之后就算與我再無交集了。離家前那晚,在躺床上默默流淚,又一次在心里暗自發誓,四年后我一定會去上海的,遲到四年而已不算晚。
那時信誓旦旦的我不會想到,進入大學開始就心安理得接受的墮落,怡然自得的生活著。
四年稍縱即逝,最后我沒如預期般懷著孤勇的氣勢背上行囊去往上海,而是如斗敗公雞般毫無生氣留在大學的城市。
畢業初時,遲遲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有過差點無家可歸最后在朋友的幫助下打地鋪的經歷,天天被父母催著回家過不愁吃住工作穩定后嫁人的生活,也曾動過回家的念頭卻又心有不甘。索性折騰一個多月,進入大學時期心向往之的行業,每天跟打雞血似的,元氣滿滿去上班,慢慢撥開行業藝術照看到未P圖的狀態,所以兩年后選擇離開,一番摸索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現在的年紀對于自己沒過上的生活也漸漸學著釋然亦或是被迫接受,也曾叩問自己到底在哪條岔路選錯了,以至越走越遠。
后來想想不過是自己對自己的放任罷了,沒喜歡到那個份上,缺了一份執念與一股沖勁,所以遇到挫折總是輕易就放棄。
十年前與朋友一起勾勒個人藍圖時,我以為十年后的自己會有一份光鮮亮麗且牛逼哄哄的工作,有住在一起隨時湊飯局的的閨蜜團,有說走就走的氣魄,也許運氣足夠好還能遇到攜手相伴的人。
從未預想過我會成長為現在的模樣。
無一技之長,工作兢兢業業、謹小慎微勉強混個自己溫飽卻無法照顧到年邁的雙親,更不敢談及房子、積蓄,當你想要任性的肆意妄為時,看看存款,又默默收起躁動安分生活。
午夜夢回,想到自己已經25歲,心里也有過惶恐,總覺得老得沒有勇氣再重頭再來,卻又年輕的一無所有。
如今的我們,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看似博學多才的談吐、看似心悅誠服的互相推崇;卻有我們厭煩了的酒桌的推杯換盞,有厭煩了的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會議,有我們厭煩了的職場阿諛奉承,有務實又現實的對生活的妥協。
很遺憾,我終將與預想中的自己背道而馳了。
也許我不夠勇敢又缺乏沖勁,更不是忘了初心,而是當年的初心漫漫時光的沖刷下,變得沒那么重要。
而我們終將長大,會懂得理想與現實的差別,會知道年少時狂妄的期待,或多或少是不切實際過于理想主義了。
而今逐漸學著接受自己,即使不是曾經預想的樣子,卻也是成長與釋然。
十年前的我,不曾想過自己會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可以回到那時,我應該會拍拍她肩,告訴她:十年后的你,沒有活成當年自己期待的樣子,你們終將背道而馳。
可這又怎樣呢?十年后的你,依舊有擔當,夠獨立。
或許也曾悔恨這些年自己的懦弱與懶惰,還會幻想如果當初勇敢一點,勤奮一點或許人生會是另一番風景。
但一路走來的取舍卻會讓你認清自己,開始一步步走入最適合自己的人生。
少年時有許多夢想,期待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好事,如果天時地利人和,成年后朝著期待一點點靠近是最好的;但也要學著坦然面對實現不了的夢,接受與夢背道而馳的自己。
哪怕人生最終南轅北轍,還是希望能夠積極面對生活里的一切,繼續踏實過日子,努力、接受、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