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講氣候帶之前,先講兩個自己碰到過的關于氣候帶的小例子。
第一個,一位朋友移居美國舊金山,第二年冬天回來大家聚餐時,有人就問道,舊金山的冬天跟我們這里一樣冷吧?很明顯,很多人忘記了舊金山的緯度雖然和中國大陸基本相當,但卻是地中海氣候,冬季氣候溫和,降雨豐富,夏季反而降水少,氣候干燥。跟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的冬季干燥,降雨集中在夏季的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是迥然不同的。
第二個,馬未都老先生是我非常喜歡和仰慕的一個人,他在新浪博客常年堅持撰寫短小精悍的小文,每一篇都有其精彩之處,在增長見識的同時又能不斷引發人們的思考。有篇博客上講到他的加拿大溫哥華之旅,他去的時候是冬季,明顯感到氣溫卻比中國的東北要暖和的多,甚至比緯度更偏南的北京都溫暖濕潤。溫哥華所處的緯度已經和中國東北北部的哈爾濱基本相當了,都屬于較高緯度的地方了,按說應該是很冷了。這令他感到有些奇怪。這說明他相對于平常人,對溫哥華的地理位置,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了解,但對于地理位置和所處氣候帶之間的關聯,還不是非常的清楚。這個緯度的大陸西海岸基本上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要相對溫和濕潤。而中國的東北和北京所處的華北,地處大陸的東海岸,又是海陸差異最為巨大的亞歐大陸的東岸,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性氣候,冬季基本都是是干燥而寒冷的。
這兩個例子,一個講的是地中海氣候,一個講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之所以對其有誤解和陌生,對中國人來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海岸,而這兩種氣候都位于大陸的西海岸,我們中國人幾千以年都是不曾經歷過的。所以說,對氣候帶的了解,可以讓我們更清楚,更完善的認識世界各地。同時,隨著對氣候的認識,我們會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會發現一些似乎違背通常常識和認識的現象。不妨舉幾個小例子加以說明。
第一例,同一個緯度的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氣候非常不同。中國地處亞歐大陸東海岸,是由北向南,分別為典型的溫帶季風性和亞熱帶季風性氣候。而歐洲的西部地區位于亞歐大陸西海岸,南面的葡萄牙,西班牙呈現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往北的法國、英國、瑞典、挪威等呈現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第二例,亞歐大陸的內部,蒙古高原和再往北的西伯利亞,都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但蒙古高原一帶要比西伯利亞干燥,河流稀少。北面的西伯利亞反而出現了大片的沼澤地,這個地區氣候反而沒有那么干燥,幾條河流(從西往東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三條大河)不是很引人注目,但是流量卻比一些我們熟悉的大河(比如黃河,珠江)還要大好多。
第三例,亞馬遜河地處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塊熱帶雨林氣候帶上。它的流量比幾條著名大河(尼羅河,長江,密西西比河)的流量總和還要大,大約相當于7條長江的流量。亞馬遜河一條河的流量,就占了世界河流總流量的大約五分之一。這真是一件令人驚嘆的事情!同樣處于熱帶雨林氣候帶的剛果河,相對六千多公里的長江,剛果河長度比長江可短多了,但流量卻比長江還要大一些。這兩條河都會讓我們強烈感受到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的巨大影響!
第四例,由于地形的影響,喜馬拉雅山脈兩側的降水和溫度的差異極大,導致北側的廣袤的青藏高原氣候寒冷,呈現典型的高山氣候,由于溫度條件差,只有產量低的青稞才能生長,農作物產量很低,面積雖不小,但人口始終只有區區幾百萬。而南側的印度卻降水豐沛,氣候濕潤,為典型的熱帶季風性氣候。水稻一年甚至可以種上四季。養育了大量的人口,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由此也孕育了著名的印度文明,成為四大文明古國。印度成為當今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孟加拉國國土狹小,但也承受了一億多的人口,熱帶季風功不可沒。
主要的氣候帶
那么,地球上的氣候帶都有哪些,各個地方的氣候帶有何不同,下面我們就簡要解釋氣候帶的特色。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氣候帶分為熱帶,溫帶,寒帶三大類。從大的方面說,氣候帶就是這樣劃分的。影響一個氣候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太陽的輻射。赤道地區的太陽輻射最強,溫度也最高,成為熱帶地區。南北兩極獲取的太陽熱量最少,因此溫度也最低,成為寒帶。但是一個地區氣候帶的形成不但與太陽輻射有關系,還與海陸差異,地形,洋流等因素有關系,這些因素有時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致形成一些獨特的氣候類型。
進一步劃分,氣候帶大體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熱帶的氣候大體分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的氣候帶大體分三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亞熱帶夏干氣候(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干旱與半干旱氣候
溫帶的氣候帶大體分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溫帶海洋氣候
溫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
寒帶的氣候大體分三種: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苔原氣候
冰原氣候
氣候帶的幾個分布規律
乍一看,氣候帶的類型好像很多。分為熱帶、溫帶、和寒帶。每個又都細分為多種氣候類型,另外還有個亞熱帶。這么多類型的氣候帶,如何分的清楚呢?地球這么大,它們在地球各個區域的分布看上去也很散亂,這如何記得住呢?
其實,氣候帶在地球各個地區的分布是非常有規律的,掌握了這幾個規律,可以說,地球上80%以上的地區的氣候帶也就都了然如掌了。如果你仔細查看全球氣候帶分布圖時,你會發現好多的規律呢。大概來說,這些規律總結起來,有這么幾點:
1 緯向地帶性——氣候帶基本呈現帶狀分布,帶狀的走向基本跟緯度平行,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從赤道,到兩極,依次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各種氣候類型。這就是所謂的緯向地帶性。就是說,氣候帶沿著緯度呈現帶狀分布。對于熱帶和寒帶,由于太陽輻射,大氣環流等因素相對比較穩定,要么就是一直很熱,要么就是一直很冷,氣候的變化不大,因此緯向地帶性體現的最為明顯。聯想我們對熱帶和寒帶的印象,也很能說明這一點,熱帶給人最深最常見的印象就是常年高溫、濕潤、多雨,常年夏季。寒帶通常給人的印象是冰天雪地,常年寒冷。我們在全球氣候帶分布圖上也會看到,在熱帶的各個氣候帶和寒帶的各個氣候帶的帶狀分布非常明顯。在熱帶的某一個緯度,或者寒帶的某一個緯度,是真正的帶狀分布,不論向東向西多么遠,氣候帶基本是相同的。
2 非緯向地帶性——在溫帶的同一個緯度,通常在大陸的東西兩岸,會呈現不同的氣候帶,這就是所謂的非緯向地帶性。這是由于大陸東西兩岸的風向,洋流的差異導致的。這在溫帶和亞熱帶體現最為明顯。因為和寒帶,熱帶不同,溫帶地區冷和熱兩種力量交戰最厲害的地方,因此氣候變化比較大,也就是說,一年的不同時期,往往有不同的氣候特征,這也就是季節和四季的由來。
從這個角度說,四季是針對溫帶來說的,在熱帶或寒帶,不存在這么多的季節,比如南美亞馬遜平原,非洲剛果盆地,東南亞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地區,只有一個夏季,非洲大陸的熱帶草原地區,只有干季和濕季。再比如寒帶,格陵蘭地區和加拿大北部的冰原氣候斗氣,只有寒冷的冬季。
3 垂直地帶性——我們知道,高度每上升一千米,氣溫會降低大約6攝氏度,因此高大山脈周邊形成特有的高山氣候,從山腳下一直往上到達山頂,往往呈現多種不同的氣候類型和對應的植被類型。瑞士大部分地處阿爾卑斯山區,瑞士的風景畫非常有名,我們看到風景畫中,山腳下綠樹茵茵,植被茂密,隨著高度上升,植被由森林變成草地,再往上,草地也逐漸稀少,最后變成沒有植被的光禿禿的荒漠地帶,最高的地方,往往常年被冰雪覆蓋。
4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對一個地區的氣候也有較大的影響。最著名的海陸分布的例子,亞歐大陸是最大的一個大陸,東部又瀕臨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因此海洋和陸地的熱力差異巨大,導致東亞和南亞形成非常顯著的季風氣候。舉個地形的例子,青藏高原的聳起,阻礙了西風帶的風向,使得西方帶在此處被迫分為南北兩支,繞過青藏高原后,才逐漸匯合,由此導致青藏高原的東部有一個背風區域,這導致四川盆地獨特的氣候。舉個洋流的例子,北大西洋暖流是如此巨大,它極大的影響了西北歐的氣候,導致英國,挪威南部等地雖然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處于同一個緯度,但這個地區的冬天卻比西伯利亞要溫暖的多,濕潤的多。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各個氣候帶的分布和特點吧。這樣,不但熟悉了各個氣候帶的特性,也對它們的分布有了認識。
熱帶的氣候帶
熱帶雨林氣候——在地球赤道兩側,分布著熱帶雨林氣候,典型特征是高溫多雨,降水非常豐富,植被非常的茂密。熱帶雨林可以說是人類最難涉足的地區之一,橫穿熱帶雨林比橫穿沙漠還要困難。赤道橫穿非洲,亞洲的東南亞,南美洲這三大塊地區,我們看這些地方,基本都是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著世界上的三大塊熱帶雨林。其中南美洲的亞馬孫地區的熱帶雨林制造著大量的氧氣,堪稱地球的一大塊肺葉。充足的陽光,豐富的降水,導致動植物的數量極大,熱帶雨林的植被從地面到最高出,可以劃分為十多層。這在其他氣候帶,都是看不到的。豐富的降水通過這里的河流的流量就可作出有力的證明:流經第一大熱帶雨林的亞馬孫河,流經剛果盆地的剛果河,流量分別位居全球前兩名。而全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一條河的流量就是全世界所有河流流量的五分之一。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通常就是熱帶草原氣候,這里的降水沒有赤道地區那么充沛,植被也有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草原或者稀疏草原。熱帶草原氣候在非洲分布最為廣泛,因為在這個緯度,非洲的面積最大,因此熱帶草原的分布也最廣泛。著名的東非大草原就在這個地區。這里也是野生動物節目介紹最多,最頻繁的地區,只要一介紹這個地區,基本都會出現以下幾種動物:長頸鹿,獅子,獵豹,角馬,羚羊,斑馬,大象,犀牛,河馬。這幾種動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動物,都是生活在這個氣候帶的典型動物。或者說,一看到野生狀態下的這幾種動物,基本離介紹熱帶草原也不遠了。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帶,再向南向北,就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燥炎熱,降水稀少。同樣原因,由于非洲在這個緯度的面積最大,因此在這個緯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沙漠常常給人干燥和單調的感覺,其實在沙漠中的很多地方,也是充滿生機的。關于沙漠,也是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的。比如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就喜歡把城市建立在沙漠邊緣,這樣進可攻,退可守,他們成功的以沙漠做為根據地,騎著駱駝征服了中東,最終建立起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并把伊斯蘭教成功的傳播到了北非,中亞和東南亞,其深遠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關于沙漠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后續有機會再詳細講。
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性氣候隨著緯度的變化,大體分三種,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季風性氣候是由于海洋大陸之間的巨大氣壓差異導致的。由于亞歐大陸個頭兒最大,東南海岸又是面積最為遼闊的太平洋,因此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呈現最為明顯的季風氣候。南亞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基本都是熱帶季風氣候。世界文明中的重要一支——印度文明,跟熱帶季風氣候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印度物產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自古農業就非常發達,雖然面積并不在最大的幾個國家之列,但耕地面積卻排在了世界第二位,為了養活更多的人口,耕地面積已經占據了國土面積的四成以上,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印度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這一優勢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來自印度洋的熱帶季風的恩賜。
亞熱帶的氣候帶
亞熱帶氣候有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地中海氣候,其中前兩個的形成跟熱帶對應氣候的形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不再重復描述。重點講講地中海氣候吧。
亞熱帶夏干氣候,又叫地中海氣候,因為這種氣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廣,最具代表性。這種氣候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冬天溫和多雨,夏天炎熱干燥,降水集中在冬天,而不是夏天,與很多人,尤其是我們中國人的認識和理解正好相反。這往往也成為初學氣候帶的一大困難和困惑。因為這和氣候帶的緯向地帶性是不符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中國人生活在亞歐大陸的東海岸,而這種氣候帶只分布在大陸的西海岸,大陸東海岸和西海岸,由于洋流和風向的差異,氣候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因此跟我們的認識不同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單純的講述氣候帶很容易混淆,也非常的枯燥,但是結合氣候之外的一些東西來講,就非常容易理解和記憶了。黃綠色的橄欖油,紅寶石顏色般的葡萄酒,無花果,帶蠟質的、發光的硬葉樹木,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接觸和印象,而這些東西,正是這個氣候帶的典型植物和特產。圣經總是頻繁的提到酒和油,還有無花果,因為古代猶太人世代生活的地方——耶路撒冷地區,就位于地中海東海岸,就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相對各種氣候而言,地中海氣候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氣候,比如舉世聞名的美國硅谷地區,就屬于地中海氣候,相對于美國東海岸的寒冷冬天,這里冬天的氣候更為宜人,和煦的陽光吸引了美國和全世界各個地區的人們來此定居。不怕失敗的文化氛圍,提供智力資本的世界級大學,風險資本的密集匯聚、鼓勵創業的法律環境,往往被認為是美國硅谷的成功要素,其實當地宜人的地中海氣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宜人的氣候所帶來的魅力與優勢由此可見一斑。不過稍微有些遺憾的是,地球上大概只有2%的土地擁有地中海氣候,它們全部都在各個大陸的西海岸沿海地區。
溫帶的氣候帶
介紹溫帶的氣候相對容易些,因為我們中國人就生活在溫帶,所以這是我們最為熟悉,感受最深刻的一個氣候帶。溫帶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就是四季分明。這種四季分明的氣候,給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已經深深的潛入人們心中。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比如,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就有大量歌詠四季的名篇,下面就是四首描述季節的詩篇,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充滿意境的山水畫。
? ? ? ? ? ? ? ? ?題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 ? ? ? ? ? ? ?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 ? ? ? ? ? ? ? ?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 ? ? ? ? ? ? ? ?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那么,溫帶都有哪些氣候類型呢,對比熱帶的氣候就會比較好記。
溫帶季風氣候
這種氣候最有代表性的區域就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也就是我們大部分北方中國人生活的地方,最為明顯。由于水的比熱很大,導致海洋溫度的升高和降低都要來的慢些。冬季時,海洋相對陸地要暖和,溫度高,空氣膨脹,就顯得稀薄,因此相對陸地就是低氣壓。空氣由高氣壓的陸地吹向海洋,來自陸地的空氣,往往都是寒冷和干燥的,這也是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冬季最顯著的特征。夏季時,正好相反,陸地升溫快,成為低氣壓區域,空氣由海洋吹向陸地,來自海洋的風,往往是濕潤的。因此在這種氣候帶,一年之中大部分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也就不奇怪了。
溫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
由大陸的邊緣向內陸走去,由于遠離海洋,因此降水稀少,氣候干燥,這導致茂密的樹木很難生長,往往只有更耐干旱的草本才能生存,由此形成大片的草原,也就是大陸性半干旱氣候。繼續向內陸,更為干旱,一年的降水少于200毫米甚至更少,草本植物都難以存活了,由此形成大片的戈壁和沙漠,也就是大陸性干旱氣候。聯想我們中國的東部,中部和西北部地區,就是這種氣候景觀。氣候帶依次從華北的溫帶季風氣候,變為蒙古草原的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再向內陸延伸,變為新疆塔克拉瑪干地沙漠區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這種氣候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跟地中海氣候一樣,相對顯得陌生。因為它跟地中海氣候一樣,通常只分布在大陸的西海岸。而我們中國人卻是生活在大陸的東海岸。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顯著特征就是相對要溫和濕潤,夏季沒有那么干燥,冬天也沒有那么寒冷。為什么在溫帶這個緯度帶,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會如此不同?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陸東海岸和西海岸的海陸間的風向的影響,也由于東西海岸的洋流的走向有很大關系。
溫帶海洋性氣候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多看看英國人的生活就知道了,大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正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它的冬季溫和多雨,夏季涼爽濕潤,最冷月和最熱月的溫度差異很小。說實話,這種天氣導致陰雨天氣多,很影響人們的心情。所以我們看到英國人經常要帶傘,并不停的抱怨陰郁潮濕的鬼天氣。英國八十年代制作電視劇《福爾摩斯探案集》,非常的經典,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講述福爾摩斯的影視作品。其中很多的場景展現的就是英國的郊區和曠野,我們很少看到艷陽高照的場景,基本都是陰云密布的景色,非常有代表性的反映了英國的陰云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征。英國人喜愛前往西班牙度假,那種地中海式氣候的日照,不是毫無原因的,跟本身所處的潮濕氣候有很大關系。
我們看到英國的很多地區,往往都是綠色的草坪,非常讓人清爽。中國西北的某個地區為了綠化需要和打扮自己,曾花了一筆大錢,引種英國的多汁的綠色草坪,希望能和英國地區一樣擁有綠草茵茵,結果是耗費了大量寶貴的水資源,草坪長勢仍很不理想。如果當地政府能夠事先咨詢氣候專家的意見,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地區,降水量比英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少得多,大概也就不會犯這樣可笑的錯誤了。
寒帶的氣候帶
寒帶的氣候帶類型也好,分布也好,都非常的清晰和簡單。前面已經提到過,寒帶和熱帶的氣候相對穩定,變化不大,這就導致寒帶的氣候帶可以在全球范圍做帶狀的延伸。
寒帶的氣候帶對地球上的大多數人來說,相對比較陌生。因為寒冷的天氣,日照的力量也很小,導致農作物產量很低,因此這些地區的不能夠供養大量的人口。人們賴以生存的產量高的小麥,玉米和水稻,大都不能在這種地區很好的生長。大部分人并不生活在這個區域,對這個區域相對陌生也就不難理解了。
處于寒帶的最典型的一個國家就是俄羅斯。俄羅斯人在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后,經過彼得大帝等幾任沙皇的不懈努力,領土不斷擴張,經過五十年的不斷東進,最終占領了面積遼闊之極的西伯利亞。遼闊的西伯利亞大部分處于亞寒帶內,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從五月花號到達美洲大陸后,英國人不斷移民新大陸,除了形成了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之外,還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國家——加拿大。加拿大(面積1000萬平方公里)和西伯利亞(面積近1300萬平方公里)基本處于同一緯度,這兩個地區面積都相當于一個中國或美國的面積甚至更大,但是這兩個地區的人口卻都在兩千萬左右,這也說明寒帶地區不利于人和動植物的生存,不是很能養人。想想原因也很簡單,地球上的生命能量的來源來自于太陽。寒帶所獲得的太陽能量最少,溫度也低,農作物自然也不能積儲更多的淀粉和脂肪。做個簡單的比較,比如面積要小多得多的菲律賓,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菲律賓面積30萬平方公里,孟加拉14萬平方公里,巴基斯坦不到90萬平方公里)等國家,人口卻全部超過一億。由于地處熱帶季風區域,日照充足,降水豐富,因此養育了世界上最為稠密的大量人口。由此可見,在人類的糧食不能完全像工業化產品生產之前,氣候帶對人類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亞寒帶針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帶也叫雪林氣候。廣闊的西伯利亞的大部分都屬于這種氣候帶,加拿大北部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是這種氣候類型。這個氣候帶的冬季寒冷而漫長,一年中的大部分都是冬季。這里的冬天降雪不多,但一旦有積雪就不會融化,因此每年有5-7個月都被積雪覆蓋。這個氣候帶有著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森林系統——泰加林。
泰加林面積雖然巨大,但樹種很單一,主要是云杉、冷杉、松、落葉松等松柏類樹木。為了抵御寒冷和風雪,樹木的顏色很深,樹林很密,大家也都擠在一起,同時一有機會就趕快進行光合作用。為了紡織積雪過重對樹枝造成損害,泰加林的大部分樹木都長成圓錐狀。為了保留水分,葉子也都縮小城針狀,表面還增加一層蠟質。泰加林面積巨大,因此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木材產地。位于這個氣候帶上的國家,基本都盛產木材,也是木材出口大國。仔細回想一下地圖,這個緯度上的國家是屈指可數的,比如加拿大、俄羅斯、芬蘭、瑞典。其中的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木出口國。
亞寒帶針葉林帶的動物也很有特色,為了適應漫長的寒冬,這里的哺乳動物都擁有厚厚的皮毛,為了走路不陷到雪里,它們的腳掌也比較大。也正因為擁有保暖性極強的一身皮毛,這里的一些貂類鼠類成為了人們捕獵的對象。事實上,早期俄羅斯占領和開發西伯利亞,就是以毛皮貿易為主要驅動的。
這一氣候帶雖然降水不多,但由于溫度低,導致蒸發量也小,因此并不缺水,這一區域的幾條大河,比如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和勒拿河,年徑流量都在全世界所有河流中排名前十,甚至可以超過我們所熟知的幾條著名大河,比如黃河和珠江。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氣候帶只分布在北半球,看看地圖上同等緯度的南半球全部被海洋覆蓋,也就不足為怪了。
苔原帶
緯度繼續升高,日照和溫度繼續降低,針葉林難以生存了,唯有苔蘚地衣之類的能夠生存,這就是分布在加拿大北部和西伯利亞北部的苔原氣候。這個氣候帶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動物就是馴鹿。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了,在講到寒帶的氣候類型是,總是提到西伯利亞和加拿大,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和加拿大兩個國家就占據了這個緯度帶的大部分區域。剩下的一點兒就是格陵蘭,以及芬蘭,瑞典和挪威的北部。
冰原帶
北冰洋,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南極大陸基本都是常年冰天雪地,由此形成地球上最寒冷的冰原氣候帶。體型巨大的北極熊,搖晃的企鵝是這個氣候帶的動物代表。
獨特的高山氣候
細心的人可能發現,還有一種特殊的氣候帶沒有提到,那就是高山氣候。高山氣候非常獨特,它在熱帶和溫帶均有分布,由于高達山地地區的海拔的巨大差異,導致從山腳到山頂呈現出非常不同的氣候和植被景觀,由此形成了獨特的高山氣候。在高緯度地區,由于氣溫本身就比較低,因此高山氣候表現的不是那么明顯。而在低緯度地區,由于地處熱帶,氣溫較高,高達山脈的山頂卻溫度較低,因此從山腳到山頂,往往能表現出很多種氣候帶。這也是高山氣候非常迷人和有趣的一個原因,因為人們可以站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在同一個位置,同一片視野之內,就可以領略到各種不同的風光。高山氣候地區往往會形成獨具特色的、具備觀賞性的著名景觀。對植物學家也好,對普通的旅游愛好者也好,高山氣候地區都是非常吸引人的。關于高山氣候的一個經典而富有代表性的展示就是歐洲中部的阿爾卑斯山區地帶,比如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風光照片。
結束語
主要的氣候帶基本介紹完了。實際上氣候帶并不像氣候帶地圖上劃分得那么分明。相鄰氣候帶間有很大的過渡區。但是我們熟知了主要的氣候帶,對全球各個主要區域的氣候就有了基本的理解,也就不會犯上面提到的一些錯誤了。而且,結合日照,地形,風向,洋流等因素,分析某個地區的氣候帶,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如果你再聯想到該地區生活的民族及其生活習性,就更是能引發無窮的思考和聯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