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有人問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說:“想活的像太陽那樣,可以自己發光且有溫度,可以影響周圍的善良的人。”幾年過去,這個想法依舊沒有任何改變,依舊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且在這條路上不斷的努力。
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但有時候選擇了善良的代價就會變得很大,特別是對于一些不能理解你善良的人。國人的理念里,底層存著一種因果論,今日的果,是昨日的因,今日的因,會成為明日的果。今生的苦難是一種對來世的修行,各種地方都勸我們積德行善,都勸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作為一個善良的人,仿佛最好的回報不過是那句,好人一生平安。這些年,一直在踐行著善良,摸著良心做事。但過分但善良,會讓自己生活很累,很辛苦,而這些辛苦,對于那些得到善良對待的人,有時候變成了一種習以為常。所以,我建議行善的同時,必須帶些鋒芒,為的就是如何保護自己,讓善良之舉變得更有價值,值得。
大家往往會記得自己的苦難和艱辛,卻忘卻了別人的生活的不易。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以自己為主角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窺探這個世界。回想往昔,那時的自己雖然不如現在這么思考和理性,但周圍的人也不會當成一個孩子對待,既不會有任何的特殊照顧,亦不會容忍言行的過失。而今,深夜細思這些陳年過往,大概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好似不曾認真的對待過,大概他們看不得能有些成果的,就算有了成果,須得分得他們些許才算公平。這些使得我言行謹小慎微,稍有不慎,便落下話柄。
年過三十生活閱歷不算匱乏,談不上豐富,一般來說,平平淡淡的生活,讓人難以記得,起伏不定的經歷往往最深感觸,這樣的起伏大概是有過幾次:比如兒童時期學習成績的起伏,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的距離就會變化,成績優秀時,孩子家長就樂意孩子跟我玩,成績下滑時,便落的門前冷落車馬稀,應是他們覺得會跟著我便會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工作剛剛穩定,少見起色,此時周圍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昔時周圍都是善意的對待,笑臉也多了,大家客氣對我,尊重了許多,彼時,曾寫下激動的文字,感動的想定格那些幸福的時刻。隨著周圍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認知和差距變小了,按照常理講,大家該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交往,但現實似乎骨感了很多,大家反而疏離了。難道真的是俗話說的那樣:大家希望你過得好,但是不希望你過的比他們好嗎?
在某個領域要么做那個隨波逐流的眾人,要么做那個卓越的領路人,切勿做個良好,彼時會遭受周圍的非議和排斥,輕一點的可能被孤立,重一些的會遭受眾人排擠。大家容不得一個周圍一起生活的人,變得優秀,但是如果你變得卓越,他們望塵莫及的時候,卻會對你異常客氣和善良。比如上學時候,前后排的關系總是有著默默的競爭,有時候卷子對一下答案,相互抄一下就會被拒絕,但若你去找一個倆人成績相差很遠的同學求教,對方都會格外熱心的幫你提點。再如一個漂亮的女孩,總會多多少少遭受周圍的非議,漂亮的顏值天然的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和目光,也遭受了更大的非議,昨日對你非議謾罵扔臭雞蛋的那些人,其實就是今天送你鮮花和掌聲的人。
社會是形形色色的,認知邊界是參差不齊,有人星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這才是蕓蕓眾生,才是世間萬象。雙標的人有兩種,對自己苛刻,對他人寬容,就是善良的人,對別人苛刻,對自己寬松,就是尖酸刻薄的人。當事實對自己有利時,就強調事實,當法律對自己有利時,就援引法律,當道德對自己有利時,就鼓吹道德。活成了油膩的投機分子。能夠堅持選擇行善,聰明的做事,初心不改做事,從始而終的人,才是讓人佩服的人。為人要識進退,當進不進則一事無成,當退不退則身敗名裂。選擇合適的時候,讓出自己的位置,選擇合適的時候離開。都是一種睿智。
我想善良不會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幸運,切勿過分善良,要有選擇的去行善,人生是有限的,精力也有限的,讓我們的善良去沐浴那些能夠傳遞,繼承和發揚的人身上,而不是把善良的種子丟在一個不會生根發芽的環境,既浪費了自己的精力和財力,還讓善良的傳播和影響變得微不足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有這個燎原的環境才行。善良亦是如此,必須帶些鋒芒,切不可一片真心喂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