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瑞思想的學術脈絡與理論來源
????凱瑞在自己的論文中曾多次提出不同傳播學者的思想,他本人的傳播研究具有多元、包容和開放的精神,“對話與合作”正是本書的獨特之處所在。凱瑞的儀式觀與文化研究思想深受約翰·杜威及其后人的芝加哥學派關于傳播的社會思想、雷蒙德·威廉姆斯的文化研究取向的社會觀、克里福德·格爾茨的文化觀等思想的影響。
??? 約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他的傳播思想對凱瑞影響深遠,在書中開篇,凱瑞就曾直言“最切實可行的傳統還是來自杜威的同事及后人的芝加哥學派關于傳播的社會思想:從米德、庫利到羅伯特·帕克,直至歐文·戈夫曼”。杜威的傳播思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本質上,把傳播看作是思想的共享,這也意味著強調了傳播的互動性;二是認為傳播建構了社會,它產生了社會聯結,這也反映出他最終對于儀式觀的強調。以杜威為首的芝加哥學派還持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傳播與社會現實關系密切,傳播所依賴的符號系統能反映現實,使現實得以被生產、維系和轉變。[4]凱瑞從芝加哥學派這一源頭,最終關于傳播給出了一個簡潔明了定義,即傳播是一種現實得以生產、維系、修正和轉變的符號過程。
??? 雷蒙德·威廉姆斯是20世紀中葉西方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認為傳播與文化和社會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許多傳播模式本身變成了社會慣例,對他人的態度、某種稱呼方式、語調和風格都具體反映在這些慣例中,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由此他強調是我們所有經驗的表征塑造了我們的思想和生活,而他把這種經驗就稱之為傳播。威廉姆斯的思想對凱瑞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對于社會儀式和文化的強調:社會生活不只是權力和交易,也包括了對美學體驗、宗教思想、個人價值與情感以及學術觀念的分享——一種儀式的秩序。
??? 克里福德·格爾茨,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在本書中,凱瑞直接對格爾茨的《文化的闡釋》進行了解讀,以此將格爾茨的思想觀念融合貫通,最終形成他的“傳播即文化”的思想以及對文化研究取向的強調,因此格爾茨的思想也是凱瑞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格爾茨的文化觀的主要思想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認為文化是一種符號意義系統,且只有在人類的社會行為中存在和發展時才具有實際意義——這一點強調了“社會行為”的重要性,由此凱瑞指出,傳播學研究應當深入考察社會實踐與行為,而非停留在現象的表面理論。二是認為儀式作為一種文化表演公開地進行信仰的建構和社會秩序的維系。這一點最直接地影響了凱瑞對于“儀式”的看法,由此他將傳播隱喻為一種儀式,其作用在于維系和建構社會秩序。
傳播儀式觀的現實應用
傳播的儀式觀與社會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凱瑞本人在傳播研究時也傾向于文化研究的范式。在現實生活的傳播中,許多文化類電視節目的例子就是傳播儀式觀的一種體現。以近期國內頗受歡迎的一檔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為例,它對于凱瑞傳播儀式觀中所強調的思想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凱瑞對于傳播的共性、共享、參與、溝通等特點的強調,他認為傳播與團體的共同情感體驗是分不開的。傳播被認為是一場神圣的儀式,用來維系團體的共享信仰?!兑娮秩缑妗纷鳛橐粰n明星書信朗讀節目,其書信選題大多都與中國人的共同情感密切相關,有普通百姓的生活分享,有名人大家的書信往來,也有友人之間的情感表達,這些書信的內容都較為貼近日常生活,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和國人的共同回憶。
二是儀式觀對于符號的建構與意義功能的強調。凱瑞認為,研究傳播就是為了考察各種有意義的符號形態被創造、理解和使用的社會過程,符號通過對現實意義的表征而形成了一系列能夠維系秩序的傳播儀式?!兑娮秩缑妗肪褪峭ㄟ^“書信”這一符號作為情感載體來對節目表現出的文化進行建構。對于現代人來說,書信是一種具有私人化和高度形式感的隆重人際傳播方式,為觀眾帶來了一種儀式的參與感和由此引發的滿足感。書信這種形式以文字為意符,其所表達的真正內涵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和中國人共同的情感體驗。
??? 三是基于儀式觀中對于角色的強調,它不明確區分傳播過程中的傳者與受者,而是將他們都看作是儀式的“參與者”,參與并不是為了獲取信息,而是一種固定的儀式,為的是在心理和精神上產生一種參與世界的戲劇性的滿足感。這一點與歐文·戈夫曼的“場景理論”也有一定的理論淵源。在《見字如面》中,觀眾對這樣一場書信的表演的參與感感受尤為強烈,節目選取的嘉賓都是具有一定表演經驗的人物,演繹者將表演賦予聲音當中,飽含感情地朗讀書信,能夠引發觀眾極大的情感共鳴,通過表演將觀眾拉入到儀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