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此時,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對瓷器情有所鐘,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對景德鎮御窯廠的苦心經營,一大批身懷絕技的名工巧匠匯集于景德鎮,致使御窯廠的瓷器生產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別是各種新奇淫巧的制品層出不窮,其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
乾隆時期,是集過去造瓷之大成,所以造瓷技術得到了發展,可以說乾隆是封建社會瓷業的黃金時代,乾隆時期不論是造型、色彩都是應有盡有,而且創制了古銅彩。對歷代名瓷是無一不仿,所以歷代的東西在乾隆時期都能看到樣本。在畫法書寫上也力求精致,成立了繪畫的“如意館”書寫的“南書房”。畫法上不但仿古,而且引造了西洋繪畫技術。所以乾隆的瓷器造型優美,圖案有一定章法,色彩鮮艷雅致。
改良煥新的粉彩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較大的品種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艷麗紋飾的特點,如常見的折枝花卉盤、碗、小瓶、面盆、人物筆筒和大件器物鹿頭尊等。鹿頭尊是乾隆時常見品種!
清乾隆 粉彩山水人物圖鹿頭尊
清乾隆官窯粉彩瓷器傳世品不是很多。它綜合了康熙與雍正兩朝的制瓷工藝,進一步發展本朝瓷器,從而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乾隆時記事檔中記載了許多乾隆時景德鎮御廠為宮廷制瓷的史實,也反映出皇帝直接關注制瓷的情況。
湖南電視臺《東方尋寶》欄目咨詢報名(一三二七二四九一一七零)地址:湖南長沙開福區德雅路湖南電視臺辦公三樓
征集范圍:精品陶瓷、名家字畫、翡翠玉器、雜項清玩、明清家具等!
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華的基礎上,還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藝技法,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藝方面有了新的發展,除以粉彩繪畫為主,還常加繪料彩、金彩或黑彩,或與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這種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說是集多種陶瓷工藝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藝的精湛.
清乾隆 粉彩纏枝花鳥紋鳳耳瓶
2: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用粉化的各種彩料仿制各種工藝品,如漆器、銅器、琺瑯、大理石,還仿制動物、植物、瓜果等。能準確地表現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質感,可謂惟妙惟肖。
3:乾隆粉彩有一個獨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綠釉。松石綠釉淺淡光潤,釉面猶如粥皮,由于是一種低溫彩釉,釉面常常帶有細小的紋片。這一特點乾隆時首先出現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底部施松石綠釉
4: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藝更是精益求精,不論是高達一米多的大型陳設瓷,還是小至幾厘米的扳指、鼻煙壺,造型都非常規整,很少出現夾扁或歪塌現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鏤雕瓷為乾隆時期新創,各式鏤雕瓶包括轉頸瓶、轉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轉足碗等,千姿百態,其他時代是無法比擬的。
清乾隆 粉彩軋道花卉開光雙耳轉心瓶
乾隆朝除了白地繪粉彩外,還有色地粉彩或色地開光中繪粉彩等品種。乾隆朝粉彩的創新品種是在黃、綠、紅、粉、藍等色地上用極細的工具軋出纏枝忍冬或纏枝蔓草等延綿不斷的紋飾,且多和開光一起使用,人稱軋道開光。這一工藝的出現,將粉彩推上了更加富麗繁縟的頂峰,一直延續到民國。另外,乾隆朝還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內壁及底足內施綠彩,俗稱"綠里綠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國。乾隆朝的"綠里綠底"極淺淡,迎光側看釉面有極細小的皺紋,像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面而形成的細波。綠彩附著在白釉上非常緊密,幾乎沒有爆釉現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見紋飾有山水、嬰戲、九桃、瓜蝶、百鹿、花鳥、仕女、百花 (亦稱 "百花不露地") 、八仙、云蝠、福壽、纏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見的器型以外,新穎造型還有賁巴壺、交泰瓶、轉頸瓶。款識有青花、紅彩、金彩等種類。
臻于完美的琺瑯彩
琺瑯彩瓷發展到乾隆時代,又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乾隆皇帝儒雅好古,對于康熙、雍正時期遺留宮內的琺瑯彩瓷更視為珍寶。乾隆皇帝以他的藝術鑒賞力,將宮中琺瑯彩瓷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然而此時卻是琺瑯彩瓷由盛轉衰的開始!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亮麗,畫工精致。制作琺瑯彩瓷極度費工。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及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瑯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用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里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清乾隆 琺瑯彩郎世寧繪詩文花卉梅瓶
乾隆琺瑯彩瓷的紋飾與乾隆、雍正兩朝明顯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一類是仿雍正時融詩、書、畫為一體,但題材更為多樣化,不僅有山石、花鳥,還有山水人物和仙山樓閣圖。 另一類是嬰戲人物紋飾,常通過兒童活動,將吉祥之意寓意其中。還出現了一類臨摹西洋人物和景色的紋飾,其用筆光滑平柔,幾乎看不到筆觸,色彩絢麗豐富,并運用焦點透視方式,使畫面上的人物及背景上的建筑物,具有光線明暗的立體效果。此時又出現了軋道工藝,隨之而來就有了非常優美的錦地開光的山水、人物、花鳥紋飾,這一新的工藝實質上也不是琺瑯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綠里粉彩”。
湖南電視臺《東方尋寶》欄目咨詢報名(一三二七二四九一一七零)地址:湖南長沙開福區德雅路湖南電視臺辦公三樓
征集范圍:精品陶瓷、名家字畫、翡翠玉器、雜項清玩、明清家具等!
現在簡單介紹一些琺瑯彩的主要特征以供大家參考:
一、先看瓷胎,胎質細薄,胎型規則,完整無瑕疵,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的都少見。
二、造型,多為碗、瓶之類的小件瓷器。
三、底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但釉面光滑潔凈無瑕疵。
四、琺瑯彩釉色鮮艷且柔和,很少以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同時出現七、八種顏色,有時甚至多達十多種。
五、釉料特點:
每一圖案均由多種釉色料調配而成。其釉料在燒結后,表面光滑,有玻璃(1329, 9.00, 0.68%)質反光感,有時還可以反射出蛤蜊光效果,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于底釉面,有明顯的立體凹凸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高倍放大鏡可看,可以看到,在釉面上能看到極少的開光紋,這一現象用普通方式是看不出來的,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征。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明顯的凹凸感。
玻璃光
六、繪畫與紋飾:乾隆時期琺瑯彩繼承了雍正的風格,但枝藝上沒有雍正時嚴謹。由于乾隆帝對粉彩情有獨鐘,很關心和發展粉彩的枝藝。于是乎琺瑯彩有些退后,而出現了粉彩兼琺瑯彩之間的作品。這些過渡時期的產品也有其較高的藝術水平。
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繪畫以花鳥、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為主,并配御題詩句。此時又出現了軋道工藝,隨之而來就有了非常優美的錦地開光的山水、人物、花鳥紋飾,這一新的工藝實質上也不是琺瑯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綠里粉彩”。
傳承前朝的斗彩
清乾隆 斗彩加金粉彩善財,龍女像 (兩件)
乾隆斗彩與雍正基本一致,但以構圖繁復飽滿、色彩豐富、彩繪精制、畫面艷麗著稱,除小件外也有大器;施彩在雍正的基礎上又加入金彩,更顯富貴豪華。
大放異彩的古銅彩
古銅彩最早見于清代雍正年間,它的出現和當時的一項國家政策——“禁銅令”不無關系。古銅彩這種雋秀古樸而又變化優美的瓷器,一經出現便使慣于奢華享受的宮廷皇族、王公大臣們眼前一亮,于是,迅速在上層社會流行開來。
乾隆 古銅彩雙鳩耳尊
清乾隆朝裝飾彩特殊品種之一,摹仿古代青銅器色彩,故稱"古銅彩"。其制作工藝非常考究,是在紫金釉或廠官釉上施紅、綠、黑、藍、醬黃等低溫彩,以燒制出青銅器銹跡斑駁的效果,或用金彩摹繪璀璨的錯金銀紋飾,其質感色彩均于青銅真品相若。其裝飾的器物多為宮廷里的陳設瓷,生活用具相對較少。由于古銅彩瓷制作工藝復雜,耗工費時且成本昂貴,故而其產量是十分有限的。
乾隆 古銅彩鹿頭尊
古銅彩瓷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也非常復雜,它屬于低溫釉種。古銅彩通常是以古銅色作地子,依據所需圖案而另行施以紅、綠、黑、藍、醬黃等色對紋飾進行裝點,以燒出類似于青銅銹跡斑駁的效果,或似金彩摹繪璀璨的錯金銀的圖案,其質感及色彩于青銅相若。古銅彩瓷一般造型都很逼真、生動,古樸典雅,奢華而大氣。這種瓷器主要是宮廷所用,民間幾乎不見其蹤影。乾隆以后的歷代御窯及民國時的民窯都有仿燒,但就其制作工藝水平及各種彩頭都遠不及乾隆古銅彩精美。
款識
清代乾隆年間景德鎮官窯瓷器款識。乾隆朝歷時達60年之久,燒造量大,寫款者幾經易手,所以,乾隆官窯器的款式變化較多。楷書與篆書也同時并用,以篆書款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橫排,布局與雍正官窯相同;有的作六字雙行豎寫,字體介于楷書與隸書之間。
六字三行篆書款
乾隆早期篆書款,多作四字兩行或六字三行排列,運筆轉折處圓滑。還有一種“乾”字左邊上部的“十”字寫成“山”字形,中間的“日”字寫成“由”字,這種少見的乾隆官窯款寫法屬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窯官時使用的字體。
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數不加圈框,篆書款的字體工整。
四字兩行篆書款
乾隆官窯款總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點居中且很小,四豎基本平行,最后一筆稍有弧度;“清”字左邊三點水寫成“米”字形;右下邊的“月”字多為長四框,中間加一小豎;“乾”字下部為硬直的“S”形,“S”上部開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對稱;“年”字的頂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
乾隆官窯款以青花款為主,色調深沉,也有抹紅和琺瑯料,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總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體工整,青花深沉,個別有字體偏斜草率、連筆書寫和青花深淺不一的極少現象。
鑒定要點
1、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后期則顯呆滯。此后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樣外其余者皆 為依次遞減,每況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后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正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
5、法瑯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瑯”,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6、古銅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期瓷器彩色的發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紅、黃、蘭、綠、等彩地進行可繪畫,可稱為彩地繪畫。
8、有的彩地上開出圓光進行繪畫,稱作開光繪畫。
軋道開光
9、由乾隆開始出現了彩地軋道,這種軋道,是用工具劃出來的,像軋出來的一樣,因而稱為軋道。
10、出現了用粉彩繪畫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資釉面,常有似漣滿的均勻小皺紋。
12、制作工藝水平極高、精巧、秀麗、無奇不有,為制瓷史上所罕見。
13、圖案紋飾,時代特征鮮明,繪畫工細、層次清晰, 畫鳳嚴謹而細膩。
14、器足較前朝寬厚、足脊滾圓,有的涂以黃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處,多有刮削胎體留下一圈小鋸齒痕。
15、官窯年款,多數是篆書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個別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圖章款。楷書款比較少。民窯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乾隆瓷器制作工藝水平極高、精巧、秀麗、無奇不有,品種極為豐富,為我國制瓷史上所罕見。近年來,乾隆瓷器拍賣天價的出現,成為拉動瓷器拍賣形勢扶搖直上的重要元素,這是由乾隆瓷器的藝術特色與藝術風格所決定的。但是也因此導致了國內對乾隆瓷器的仿古乃至作假現象流行一時,所以把握好乾隆官窯瓷器的鑒定與辯偽,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