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世界里,總會聽到這樣或看到這三個字眼,“三觀正”。每當別人做了符合大多數人眼中正確的決策標準,符合值得鼓勵、帶有正能量的舉動的標準的事,亦或是說了讓人耳目一新,思考之下覺得不錯,覺得符合當代時代潮流的話,都會評論說這個人三觀很正。
三觀正這個詞我以前也非常愛說,但是自從看了一篇文章后,便暗暗地再也不用三觀正這個措辭了,因為我發覺所謂的正的標準,是多重的,并且是帶有強烈的主觀意愿的準則。
那篇文章來自于一個名叫know yourself的公眾號,具體出處早已忘記。這個公眾號很有意思,主講一些心理學的知識,而且把心理學講得非常接地氣,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與一般營銷號不同,取代廢話的,是用帶有科學根據的理論和數據來證明文中觀點,這便使人非常欣賞。
初識這個公眾號是在語文老師的朋友圈里,她轉發了一篇文章,名為《在你認識的朋友里一半的人不把你當朋友》,這里不過多贅述了。
回到三觀正上,在百度里搜索三觀正,搜不到其真正的定義,打開三觀這個詞條,發現面對不同的主體,連三觀都是不一樣的,分為人的三觀、黨的三觀、馬克思主義三觀......連三觀都不一定是一樣的三觀,更何況每個觀下每個人對其正的定義,便更不盡相同。
三觀正是一個多么主觀的詞,無法擁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尤其在網絡里,當人們說出觀正的時候,被評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者說并不是普通人所認為真的非常正的事,也許只是符合評價者內心的想法,符合他們內心所期待的預期事物運行的軌跡。
話又說回來,所謂的好事與壞事也是主觀上的判斷,最終這件事的好壞我們真的知道嗎?起碼當下無法立即做出完全的判斷,一個事物在不同的歷史節點上有著不一樣的意義,走到未來回頭看,才能真正給出一個又一個客觀和真實的評價。
所以三觀正,即使是所謂的好事,拋開其他所有的標準不談,也只能說正是指符合當下階段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正。
一兩百年以前,我們的社會還在以女人小腳而為美,對女性進行裹腳,在當時的男權社會下,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它是一種惡習,所謂的完美腳型“三寸金蓮”,包含著不知多少淚和痛苦,如今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行為,當時恐怕卻是女性能否終身幸福的一個標準吧,這種裹腳的行為,怕是最正的三觀了。而如今,如果某個家庭的父母打算為自己的女兒裹腳,說能引起人神共憤也不為過。
放到國家大事上,粉碎帝國主義侵略曾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階段的奮斗目標。
說道現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是什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嗎?這個價值觀多么正,寫滿了國家人性的優點。而社會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內容,我們無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作為整個世界的三觀標尺。那是買車買房,結婚生子,過上別人眼中的幸福生活?創業奮斗逆襲成為人生贏家?這是社會大眾的要求,而不是每個個體的需要。
三觀正是一個如此主觀的詞,卻被多數人在名義上統一起來,忽略個體的意識形態,作為一個有衡量作用的“標準”。
生活可以不是嚴謹而一絲不茍,但也應有帶著感性和理性的頑固與執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