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挪威泰爾馬克省瑞爾斯克氫氣工廠,是世界上生產重水最多的工廠,重水是為建造原子堆所必需的一種原料。
德國人占有這個工廠,兩大陣營都在努力生產原子彈。因此盟國最高會議決定,不惜任何代價破壞瑙爾斯克氫氣工廠。
特別情報小組在英國和美國組建,1942年8月28日,一個挪威間諜英納爾被空投到泰爾馬克省,為以后的破壞活動開辟道路。
01.
英納爾單獨地工作了幾個月,收集了對草擬實際行動計劃有無限價值的情報。
他根據對這個地區的觀察和對別人的觀察制定了計劃。這個行動是破壞活動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行動。
這個行動計劃已經成為所有這一類指揮命令 的經典文件,所以我把它的特點寫在這里,用以說明在制定這種命令的慎重和詳盡:
情? ? 況
在機器房和電解工廠之周的營房里有十五個德國衛兵。在18:00,20:00時換崗。在正常情況下,有兩個德國人在橋上,遇警時,三個巡邏隊在工廠地區內用探照燈照射從威默克到威爾之間的大路。
一般情況下,在工廠區的夜間,只有兩名挪威衛兵,另外有一名守衛大門,一名守衛消防水門。
所有進入電解工廠的門,除了一個通向院子的門以外都鎖著。
計? 劃
從切斷電力線路的前哨進入,須攜帶:武器、炸藥、食物,在制服外無需罩上偽裝衣服。由克拉斯領路,下到小河里再上來,到鐵路軌道旁,前進到離圍墻500百米的攻擊位置。
掩護隊由副指揮官率領,沿鐵路前進,由“炮緣”行動的直接領導人帶爆破隊隨后。在午夜前必須占領攻擊位置,以便能看清換班的衛兵何時返回營房。
根據從草圖和相片上得到的情報,我們選擇比鐵路入口低約十米的,靠近庫房的門作為掩護和進攻的出入口,攻擊將于00:30開始。
掩 護 隊
任務。在圍欄上切斷一個缺口,進入戰斗位置,以便在發現受到德國衛兵干擾時,立即加以鎮壓。如果一切平靜無事就停在指定位置上,直到聽見爆炸聲音或者從爆破隊長處接到命令為止。
在必要時,掩護隊長可以自行決定,如果在進入工廠院內時聽到警報,掩護隊應立即襲擊衛兵。聽到爆破聲后,可以認定爆破隊已經退到工廠外面,應該發出撤退命令:暗語是:“皮卡得利?萊斯特廣場!”
爆破隊
任務:破壞在電解工廠地下室中的高度濃縮廠,在掩護隊已取得適當位置,或已開始行動的時候,爆破隊應該進抵地下室門前,一個配有手提機槍的人占據位置掩護主要入口,一個攜有手提機槍的人和一個持有0.45口徑手槍的人掩護實際進行破壞的人。
首先要把地下室的門打開,如果不成功,就去打開通往一樓的門,最后的辦法是利用電線隧道。
如果在抵達高度濃縮廠前開始戰斗,掩護隊在必要時可以接替安放炸藥任務。如果在指揮者發生了什么意外或者打亂了計劃,每一個人都可以按他們自己的決定行動,以便能實現這個計劃,
對任何被發現的工作人員和守衛士兵均按情況需要處理
,盡可能不在廠中留下備用炸彈。
爆破隊和掩護隊人員在進攻和退卻時均嚴禁使用手電筒。所攜帶之武器除必要時子彈不得上膛,以免走火驚動敵人。
結束語是:
任何人如果陷入險境,他應該在被俘前結束自已的生命!
這些是全部文件中唯一在下面加重點的幾行字。
制定計劃一共用了十一個月,到1943年2月27日,由特工組成的兩個行動隊準備執行這個計劃,一隊的代號叫“燕子”, 另一隊叫“炮緣”。
這里有他們戰斗日志中關于這次行動的一些記載:
二月二十七日
……約在下午8時,我們離開了前進基地一在若布丹林的一間草棚,我們開始是滑雪,但是后來被迫徒步行進。…...在威爾橋 上我們不得不隱蔽起來,因為公路上有兩部卡車載著夜班衛兵從米堪方向駛來。……我們進抵離工廠鐵路入口的五百米以內的地方,一陣 強烈的西風送來了低低的工廠機器的嗡嗡聲,我們很清楚地看見了公路和工廠。
二月二十八日
...…我再一次進行檢查,以便使每一個人準確知道他所負擔的一部分任務和他所接受的命令。
我們小心翼翼地進抵離大門約一百米的附近倉庫,從這里派出一個人,攜有一副軍用鐵剪去撬開大門,拖護隊中其余的人支援他。旁邊的爆破隊準備立刻跟上去。
用大鎖和鐵鏈防護著的工廠大門很容易就啟開了...…掩護隊按照暗號向德國兵的守衛崗亭前進。
同時爆破隊向工廠地下室的門移動,想從這里進去。地下室的門關閉著,我們無法把它砸開,也無法把上一層的樓門打開,從我們的目標——高度濃縮廠 的一個窗口,可以看見沒有一個人影。
在我們尋找電線隧道時——我們剩下來唯一 進入工廠的方法—— 我們各自分散了。最后我找到了進口,我從一堆交錯的管子和鉛條上爬了進去,后面跟著一個自己的人。通過隧道頂子的間隙可以看見我們的目標。
現在每一分鐘都是寶貴的,由于其他兩個爆破隊員還沒有消息,我們兩個人決定單獨執行爆破任務。
我們進到一間鄰接目標的屋子里,發現通往高度濃縮廠的門正開著。走進去后,完全出其不意地抓住了衛兵,我們鎖上重水儲存庫和它鄰室之間的雙重門,以便安全地工作。
我的同伴監視著那個看來是嚇壞了的,但是卻很安靜和順從的衛兵。我開始放置炸藥,進行得既迅速又順利。
我們在英國曾經看到過的模型簡直就是這個真正工廠的精確復制品。我已把一半炸藥放置好的時候,在我身后有砸玻璃的聲音,我抬頭一看,原來是有人在砸碎通往后院的窗戶,接著一個人將頭探進破玻璃窗框里來。
他是我其他兩個同伴之一,他因為找不到電纜隧道,便決定根據自己的想法行動。他從窗戶爬進來幫助我把剩下的炸藥放置好。
我聯結好引火線后,他檢查了兩次, 在引火之前我們再一次檢查了全部爆炸物。院子里仍然沒有任何動靜。
我們燃著了兩根引火線,我命令被俘虜的挪威衛兵到樓上去躲避爆炸。我們離開了這間屋子。
在地下室門外二十碼處,我們聽見了爆炸聲。在主要入口處的崗哨進廠里來了,我們便從大門穿出去,爬上了鐵道。
我回頭往下看了看,并聽到除了像我們來時聽見的微弱的機器嗡嗡聲外,在工廠里一切都是寂靜的。
據估計有三千磅重水和高度濃縮廠的主要部分一起遭到破壞。“ 炮緣”行動隊中的五個人滑雪走了有二百五十里,回到了安全地帶。他們飛出挪威國境,不久就回到了英國。
第六個人,柯諾特和整個“燕子”小組一起留下來等待另一個任務。
兩個行動隊里只有一個隊員碰到了敵人。這個活動的計劃和執行經過都太順利了!
柯拉斯?海爾堡,一個先頭派遣隊的成員,事先為這次行動作了大部分的情報工作。
1943年8月26日,在白雪覆蓋的哈爾丹吉?椎達高原上,他遭到德國巡邏隊三個士兵的伏擊,他立即轉身而逃。但是卻被一個德國兵跟蹤追擊,這個德國兵也是個滑雪好手。
柯拉斯停下來,轉過身去掏出他的0.32馬牌手槍,打了一槍。這個德國兵用一支盧格爾式手槍,海爾堡知道兩個人中誰先把子彈射光那誰就要失敗。因此他節制著自己的火力,并把自己作為一個目標暴露在五十五碼的射程內。
這個德國人上了當,他朝著柯拉斯射光了他的彈夾里的子彈。然后他轉身想撤退。
海爾堡一點也不害怕, 現在該輪到他了。他向后退的德國兵只開了一槍,他看見這個兵搖晃了一 下,然后停下來靠在他的滑雪桿上。
柯拉斯立即滑雪而去,怕其余兩個德國兵被槍聲引來加入這場惡斗。這時候野外已為漆黑的夜色所籠罩,但是海爾堡一直滑行了兩個小時, 在黑暗中摸索前進, 可終于發生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他被一塊隆起的巖石絆倒,從一個四十四碼高的懸崖上擲了下去。他斷了一只胳臂,肩膀也破了……
幾天之后,他也安全飛回倫敦。
1948年11月,在挪威的間諜向倫敦報告說,上次行動 雖然取得了一點成就, 瑙爾斯克氫氣廠現在又已恢復生產。
這是個壞消息,因為沒有可以勝任的行動隊再去進行“燕子”和“炮緣”那樣的襲擊,因此盟軍司令部決定從空中轟炸這個工廠。
11月16日屬于美國第八轟炸隊的強大機群,空襲了威莫科電力站和電解工廠,但是一小隊破壞工作者曾經炸壞了三千磅重水,而代價極大的空襲卻只破壞了一百二十磅。因此,德國人還有很多重水,他們決定把工廠拆掉用船運到德國去。
在1944年2月7日,另一份情報從挪威送到了倫敦,它報告德國人將于2月20日用蒂恩約湖的“海德若”渡輪將工廠搬走。按航行日程表,這艘船將開往漢堡。
英國戰時內閣討論了新的形勢,發出了用破壞手段炸毀“海德若”渡輪的命令。
這一行動極其困難,因為它必須在有高度警覺性的敵人鼻子底下活動。整個地區布滿了德國的黨衛軍。
德國飛機每天都在附近山巒上空巡邏飛行,便衣隊分駐在從威莫克到海德若碼頭間的鐵路線沿線,但船上卻一個衛兵也沒有。
1944年2月20日,星期天,在凌晨時,克諾特率領了四個爆破隊員,都是在第一次爆炸工廠行動之后留下來的“炮緣”隊員,他們乘坐專用的車子出發。
他們的車駛抵海德若碼頭,克諾特和他的兩個同伴上了甲板,他的第三個助手在這部準備開走的車子旁站著。
他們看見船員聚集在甲板下,正在喧鬧著玩撲克牌,機器房里排滿了人。
克諾特的兩個人,從一個洞跳進倉底,沿著龍骨爬到船頭。克諾特把炸彈安放在倉底,并把懸在兩邊懸梁上的兩個定時器分別接在炸彈上。炸彈的威力足以在五分鐘內使海德若號沉沒。
克諾特隨即把這個用一具舊鬧鐘改制成的定時器撥到10時45分,這是他們希望這艘船可毀滅的最適合的時間。這時候只是早晨4點鐘,但是破壞工作者已經做完了他們的工作。
克諾特和他的同伴們從倉底爬出來逃走,并未被發覺,他們回到車子里開跑了。傍晚時分他們安全到了奧斯陸,在這熙熙攘攘的挪威首都人群中消失了。
海德若號正如所計劃的,在當天上午10點45分準時沉沒了,一起沉下去的是裝藏著從瑙爾斯克氫氣工廠裝載的無法估價的機器和三千六百加侖重水。
關于這個行動的官力報告在總結時寫道:“這樣、挪威的重水生產從此停止了,德國科學家失去了這個重水來源。”
———《間諜世界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