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網中27網初31中27莧華堅持分享第287天2022.6.15《心理咨詢師的問診策略》
今日繼續學習第九章。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規則和途徑),這是自然成功的境界。在咨詢個案中,除了過去的恐懼和情感之外,對未來的期待都在引導人的目標和目的。隨著不同的咨詢取向從追溯過去的影響轉移到對未來的正向期待,即治療目標。咨詢師應注意將心比心的咨詢態度來理解求助者對自由而非被操控的需要。理論框架是參考,但理論不能代替事實。當求助者受內在框架的限制,咨詢師以求助者為導向,是求助者發動改變與咨詢師發動改變的區別。確定治療目標的意義是看咨詢師目標與技能和求助者的匹配度、咨詢師的擅長和局限,明確出現什么情況需要轉介(精神障礙做醫學治療,認知行為和人格障礙需要限制目標,咨詢能力和水平不足以幫助求助者解決問題)。如同將管理學運用到咨詢個人,項目管理中目標是重要導向,咨詢中愿景的力量比文字的愿望更有動力。學校咨詢中目標的動力性:啟發青少年對目標的思考。曹老師課后答疑:咨詢師和求助者的心靈在自由交流形成的第三空間相遇,當下處理過去、現在、未來,可以療愈過去也可以讓未來觸手可及。咨詢師的行為意圖和求助者相違背或強加給求助者時會錯位,教育層面注重給予,咨詢注重求助者的主體性和目的,咨詢師應在建立好第三空間后反思自己意圖是否符合求助者的目標,覺察自己和來訪者當下360度球狀的心智,感知是否關注目標和關注當下的關系狀態。目標的反思和覺察是理性的行為,而當下注意和回應情感和無意識對求助者的影響需要對人的探索更深,依賴認知的努力可能忽略了身體和情感的平衡,需要把理性行為寄托在感性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