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剽悍晨讀分享的書叫《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介紹了兩種高效使用腦力的方法,分別是抵御干擾、科學規劃。使用上述方法就可以把深度工作的能力內化成日常生活中的核心技能。
001 抵御干擾
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把手機變成了人類的第三只手,機不離手成了每一位現代人的標配。隨時隨地的上網、聽音樂、看電視、查看電子郵件和社交網站,絕大多數人都難以抵御智能手機的誘惑。
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固定的慣例和程序,在抵抗誘惑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意志力的消耗,實現深度工作。
1. 與外界隔絕
與外界隔絕就是人為制造一個遠離外界的環境,切斷一切與外界的聯系,讓自己專注工作和思考。比如,可以利用休假的時間,讓自己一切遠離世事,沉淀身心,專注于思考。
2. 設計抵抗網絡的鍛煉操
先記錄自己每天的時間花費情況,記錄一周左右,梳理掌握自己的工作及使用網絡的時間。根據時間使用情況,提前做好規劃。
設定工作時間段,在此期間,不去碰手機或電腦,完全斷開網絡。這段時間就是你集中注意力抵抗網絡誘惑的鍛煉操。
最初可能會難以克制,那么就人機分離,不帶手機走出去散步或者做運動。鍛煉得多了,你的大腦對網絡的抵抗力就會增強,注意力的集中也會增強。
3. 固定上網時間
利用每天的低效時間去集中處理手機上的信息,比如回復信息、刷朋友圈、逛淘寶。永遠不要擔心你會錯過緊急重大事件,如果事情非常緊急且重要,對方一定會想方設法找到你。
如果在工作中必須時時使用電腦,就不要把QQ、微信等聊天工具設成開機登錄模式。如非必要,就不要打開這些聊天工具。工作時,手機關閉新消息提醒,或者直接關機。
此外,我們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獨處、反思或者戶外運動,讓自己擺脫網絡,回歸大自然。
002 科學規劃
與深度工作相對的是浮淺工作,這類工作是指不會創造太多價值、容易被復制的事務性工作,比如處理郵件、回復微信等,通常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
如何擺脫浮淺工作帶給我們的影響,全力投入正在處理等更重要的事物中呢?作者給的建議是科學規劃。
1. 做好時間計劃
準備一個專門做計劃的筆記本,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中的工作整理出來,以時間為單位做成清單。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一天中的高效時間段。簡單的、容易處理的事情安排在低效時間段,預留出機動時間,靈活處理突發事件。
2. 根據時間利用效率,合理安排重要工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效時間。高效時間因人而異,有的人早晨工作效率高,俗稱百靈鳥型人,有的人深夜效率高,成為夜貓子型人。
像貓叔就是典型的夜貓子型人,而我是百靈鳥型人,早起工作效率最高。所以我習慣早睡早起,一般10點上床睡覺,5點起床,寫作、看書。這段時間就是我的深度工作時間,不看手機,只做最重要的事。每天在固定時間寫作看書,時間久了,就會養成習慣。
3. 定量分析每一項工作的深度
需要大量專業技能,可以在單位時間內提供更多價值回報,能夠帶來成長及復利的事情,一般為深度工作。比如,閱讀、寫報告、做分享、寫反思日記等等。
而像刷微信、逛淘寶、回郵件之類的事情,都是浮淺工作,其帶來的成長及價值回報都很低。
4. 充分利用可視化計分卡
作者分享了一種計分板的方式,及時記錄每次專注工作的時間和產出,讓大腦得到即時正反饋,從而激勵自己去從事更多的深度工作。
這個方法簡單易行,可以變成一種日常習慣,把深度工作的阻力減到最小。
總結,今天介紹了2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抵抗干擾,讓自己更專注;二是科學規劃,摒棄事務性工作、社交媒體等浮淺工作的消耗,把高效時間投入到深度工作中,全力創造富有效率和 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