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小說拍成的電影期望不高,總覺得具象化的圖像總是比文字欠缺了想象以及代入感。跟著文字我們感受著故事里的愛恨悲歡,而圖像則更多的是觀眾單方面接受的過程。
而看這樣的電影又要將自己已經(jīng)埋在心底的青春記憶再次翻出來,甜中帶著苦的記憶,一生的遺憾又將攫取自己的心神。
可昨天網(wǎng)易云給我推薦了匆匆那年的片尾曲,不得不說林夕的歌詞太好了,“如果過去還值得眷戀,別太快冰釋前嫌,誰甘心就這樣,彼此無掛也無牽”,我們執(zhí)著的,我們放不下的,那些通過電影和歌曲戳中我們的,其實(shí)還是自己的不甘心吧。如果今天已經(jīng)幸福,也許我們只會淡淡一笑。可我此刻卻還是將自己的故事投射到了電影中,恐怕心底的那個缺口還是沒有愈合吧。
在感情中每個人總用自己的方式愛別人,總是以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如自己一樣愛著。一旦他愛你的方式并不是你想要的,我們就會失望,繼而疲憊了自己的心,然后就慢慢的淡了散了。
這可能就是青春吧,我們有勇氣去愛,我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愛,可同樣也會將失望放大。在那個時候我們衡量感情的標(biāo)準(zhǔn)更多的還不是如今看重的金錢地位,而是是否能夠滿足自己青春的浪漫的心。
年歲漸長,慢慢的沉下心來,才知道愛不僅僅是一個行動,一句話,一個眼神。愛更多的是忍耐是包容,是兩個人在長期的相處中慢慢磨合,在對方身上貼上標(biāo)簽,再重新塑造的過程。愛情就像煲湯,開始要大火燒開,可只有長時間的小火慢燉才能獲得其中的美味營養(yǎng)。
我們的青春不僅僅只有愛情,我們還有夢想,還有友情,以后的日子也是一樣。
愛情或許是一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我們的人生卻是一本書,需要一筆一劃的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