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惡補二天的內容,分上下午。
真像最初作者所說,我認為的斷、舍、離,就是不買,只扔就好。但實施時,真的不知如何下手。
文中有二個推薦:《我的家里空無一物》,《求知成癮卻無作品》??吹降诙扑]的名字就被戳中了!
仔細看下來,思路很清晰:認清物品與自己的關系。如無必要不買,如不是必需必舍。通過行動給自己帶來好的變化。不止物品,大腦也需時常整理碎片才不會拖慢思考。
好處:空間舒適,精品之物顯現,自我覺知更敏銳。
三種扔不掉的東西與人的關系。
1.將就用——逃避現實型。用不合意的東西,卻不愿拋棄而使自己心生不滿。
2.紀念品——執著過去。睹物思人。但美好的只?;貞?,物品已無實際價值,只擠占空間。
3.為未來準備的物品——擔憂未來。未雨綢繆。中國老一輩的人最多。對照發現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危害當然是:空間和情緒上都有阻滯。
辦法:1.著眼于現在。2.取消專屬。3.拒絕拖延,重新守信于自己。4.從好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改變。增加自信心。
想不想知道我看過后做了哪些改變和決定?
逐漸取關公眾號,理清思路聚焦未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