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酷說《老子》(14)▏鬼魂和意識原來就是暗物質?愛因斯坦錯在哪里?


題引:

有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兒子逃荒,餓了幾天沒有飯吃。

父親就把灰土裝進一個布袋,騙兒子們說這是餅子。

堅持一下,過幾天再吃。

結果半路上,布袋無意中被一個人打開。




《第十四章》:

㊣視而不見,名曰夷;

(看它看不見,把它叫做“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聽它聽不到,把它叫做“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這三者的形狀無從追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

(它的上面既不顯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顯得陰暗晦澀。)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

(無頭無緒、延綿不絕卻又不可稱名,一切運動都又回復到無形無象的狀態。)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是“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著它,也看不見它的后頭。)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能認識、了解宇宙的初始,這就叫做認識“道”的規律。)



1、

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曾經接受一名美國記者的訪問。

記者問:“您認為真的有上帝存在嗎?”

愛因斯坦的指著桌子上的糖果、餅干和咖啡杯。

反問道:“記者先生,您知道是誰將這些東西放在此處的?”

記者回答說:“當然是閣下?!?/p>

?愛因斯坦接著說:“小到糖果和咖啡杯,尚且需要一種力量來安排。那么請想想:宇宙中擁有多少星球,而每一個星球按照某一軌道運行無誤,這難道不需要上帝來安排嗎?”

“我沒有看見過,我如何相信上帝的存在呢?”

面對這個詰問,愛因斯坦回答了一個跟老子相似的觀點,他說:

是的,您具備了五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但是這五種感官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例如聲音,人只能聽到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范圍內的波長的聲音。

視覺也一樣,人只能看到能發出可見光的物體,而可見光僅僅是電磁波大家族的一個小小波段。

我們周圍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精確而有序,小到原子,大到星球。

若稍有一點不同,原子就不會聚在一起,恒星就不能燃燒。

行星、地球、生命都將無法存在。

所不同者在于,愛因斯坦認為宇宙幕后的的推手是神,上帝。

而老子則脫下了上帝的神秘外衣,給他披上了一件不唯物也不唯心的中性稱呼:

道紀。

2、

我想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讀這一章的時候,總覺得老子所描述的東西似曾相識,似乎在哪里聽說過。

想了半天,終于恍然大悟。

老子苦口婆心所描繪的,不就鬼嗎?

不就是我們經常在半夜三更談論,卻沒有人親眼見過的恐怖幽靈嗎?

那么,有什么高超的技能呢?

如果用八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

飛檐走壁, 穿墻瞬移。

也就是說,是絕對的自由者。

它不需要遵守規則,不需要遵守世界上任何一條物理學定律。

那么不遵守物理學定律的東西,就一定不可能存在嗎?

我們應該知道:

世界上任何一條真理都會有例外,當然,也包括我說的這句話在內。

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物理學界里的一些“例外”,那些鬼魂一般的存在吧。

先從二十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一個“錯誤”講起。

3、

1929年,愛因斯坦在一次談話中檢討說:

“自己一生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引進了宇宙常數。”

那么,什么是宇宙常數呢?

這是愛因斯坦在1917年,引進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的一個概念。

所謂的引力場方程

就是他為了定量地描述引力、時空和物質的統一性的方程。

簡而言之,就是愛因斯坦準備為宇宙量身定做一套衣服。

但是他發現一個問題:

既然是萬有引力,說明各個星體之間都互相吸引著。

那么,宇宙就應該是坍縮的,就像是一個泄了氣的氣球,不斷地縮小。

然而,我們的宇宙空間為什么是靜止不動的呢?

難道是上帝躲在我們觀察不到的遠方用手拉著所有的星球嗎?

就算是,宇宙里的星球多到難以計數,上帝一個人能忙的過來嗎?


4、

愛因斯坦思來想去,只好在方程中引進了一個假想的概念:

宇宙常數。

他假定宇宙常數也是一種恒定的力,但它是一種跟引力完全相反的排斥力。

我姑且稱之為:萬有斥力。

也就是說,正是因為萬有引力萬有斥力兩者相愛相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才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宇宙恒定的樣子。

愛因斯坦終于將“引力場方程”這套衣服穿在了“宇宙”的身上,天衣無縫。

解答到此結束他長舒了一口氣。

以為自己從此高枕無憂,每天只要抽煙喝茶看報紙就可以了。

5、

直到十二年后的一天,也就是1929年。

愛因斯坦突然從睡夢中驚醒,因為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

通過對四十六個河外星系視向速度距離的關系研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這個現象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天文發現:

紅移。

什么是紅移呢?

我們都知道,光是有波長的。

而光的波長不同,對應的顏色也就不同。

所謂的紅、橙、黃、綠、藍、紫

其實就是光波由長到短所顯示出來的顏色。

光波最長的就顯示為紅色,依次類推,最短的就是紫色。

當一個物體遠離你的時候,

它反射的光波就會像面條一樣被越拉越長,所以呈現出偏紅的顏色。

哈勃通過對大量星系光譜的研究發現:

越遙遠的星系紅移幅度越大,越近的星系則紅移幅度越小。

也就是說,所有的星系都像水波一樣向外擴散,飛速地遠離我們。

這就意味著,宇宙不是穩定靜止的,而是膨脹的。

正是這個發現,將愛因斯坦從睡夢中揪醒。

后來愛因斯坦懊悔不已,逢人就說宇宙常數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可是,愛因斯坦他真的錯了嗎?

6、

2013年,根據歐洲普朗克團隊公布的最新測量結果,宇宙的年齡是138.2億歲。

也就是說,在138億年前宇宙從一個奇點開始,發生了大爆炸。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的膨脹速度,將會因為受到物質之間引力的牽制而逐漸減緩。

如果將因膨脹而駛離我們的天體比作是玩具汽車,那么引力就相當于是拴在汽車后面的一根橡皮筋。

汽車的初始動力耗盡的時候,就會被橡皮筋拉回來。

然后宇宙就會開始坍縮,直至再次縮小到一個奇點。

這也正是愛因斯坦霍金對未來宇宙的共同預言。

7、

然而在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科學家亞當·里斯以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布賴恩·施密特,他們三個人通過觀測向全世界宣布了一個驚天大發現:

遙遠的星系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遠離我們。

由于這個發現,在2011年他們三個人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的研究表明:

宇宙正在加速膨脹。

說得形象一點,那些“星體汽車”就像是被上帝加踩了一腳油門,繃斷了引力的橡皮筋,速度越來越快。

由此看來,愛因斯坦霍金的預言是錯誤的。

那么問題在于:

宇宙中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能量能夠掙脫引力的束縛,使得遙遠的星系越來越快的遠離我們呢?


8、

這個現象一經發現,就讓無數的物理學家們寢食難安。

當然最終還是找到了,不,準確地說是推測到了。

這種能量,其實就是愛因斯坦在1917年假定過的宇宙常數。

也就是說,愛因斯坦并沒有錯,只是他的想法被他自己親手扼殺在搖籃里了。

但是這種能量脾氣十分古怪,它最討厭的東西就是。

所以它跟之間有一個著名的“三不”條約,即:

不吸收光,不反射光,不輻射光。

也就是說,物理學家們尋找這種能量,就等于是盲人畫鬼。

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是無法直接探測到它的存在的,只能根據理論去揣測。

這種能量用老子的話說就是: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其上不繳,其下不昧”;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所以,老子揣測了一番后,叫它“恍惚”。

而物理學家們則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

暗能量。

9、

直到2003年7月23日,暗能量的研究終于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由美國匹茲堡大學斯克蘭頓博士領導的一個多國科學家小組宣布:

他們通過最先進的微波探測器,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微小變化,發現了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證據。

探測結果顯示:

宇宙是由23%的暗物質,73%的暗能量以及4%的普通物質組成。

當然,根據2013年普朗克團隊公布的最新測量結果是:

26.8%的暗物質,68.3%的暗能量以及4.9%的普通物質。

10、

所謂的普通物質,就是我們人類可見可聞、可聽可感受的物質。

所謂的暗能量,就是上文講過的引力的敵人,也可以叫它萬有斥力。

那么,暗物質又是什么東西呢?

相對于暗能量來說,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還是很深的,算得上是從未謀面的老相識了。

關于暗物質究竟是什么東西,還得要從愛因斯坦說起。

愛因斯坦認為:

宇宙的形狀,取決于宇宙質量的多少。

科學家根據他的相對論計算得出:

以宇宙的形狀來看,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負30次方克。

但是,迄今為止所觀測到的宇宙的密度,卻只有這個數值的5%左右。

也就是說:

宇宙中的大多數物質都神秘“失蹤”了。

11、

在1933年的一天,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茨·茲威基測量后發座星系團的質量時(由1000個大星系,30000多個小星系組成)。

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后發座星系團的“動力學質量”“光度學質量”的400倍!

這是什么意思呢?

測量星系團的質量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動力學計算法,是通過計算各星系之間的相對速度平均速度,就可得出本星系的質量。

光度學計算法,是通過測量各星系的光度,得出的星系的質量(不發光的物質則無法測量,這便是誤差所在)。

這兩項計算法得出的結果本應該是一致的,但是那些神秘失蹤“質量”去哪了呢?

茲威基認定:

宇宙大部分的質量都不發光,無法看到,因此光度學計算法不可測算。

于是,后來物理學界就將這些失蹤的物質稱為:

暗物質。


12、

茲威基的學說剛一發表,就遭到了嘲笑。

當時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布魯斯?珈諾在《紐約時報》上就諷刺說:

“大自然在嘲笑人類,她把宇宙的絕大部分藏了起來。”

其實后來在1936年,科學家們又同樣發現了室女星系團“動力學質量”是其“光度學質量”的200倍。

可能是由于茲威基狂放不羈的臭脾氣,得罪了太多人。

所以直到他1974年去世的時候,物理學界也沒有公開承認過“暗物質”的存在。

13、

不過,終于在1978年。

美國的女天文學家魯賓(V.Rubin)再一次用確鑿無誤的證據表明:

所有的旋渦星系都存在“短缺質量”,

“光度學質量”僅僅只是“動力學質量”的 1%,甚至更少。

也就是說,除非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存在著足夠強度的引力。

否則的話,星系就會因為運行速度太快而被甩出星系團。

而我們的銀河系就是漩渦星系,形狀像一個自旋自轉的陀螺。

可是,銀河系的自旋速度太快了。

快到我們所能觀測到的銀河系內所有星系的總質量所產生的引力,都不足以抵消銀河系自旋產生的離心力。

理論上講,銀河系應該早就分崩離析才對。

就好比是繩子上牽引著一個球,當球快速轉動時。

繩子會越繃越緊,速度快到一定程度。

繩子就會斷裂,球就會飛出去。


14、

所以,宇宙中必定有一種大質量的物質我們還沒有觀測到。

這種“短缺質量”的現象,就是暗物質存在最大的佐證。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就曾經斷言道:

“由于暗物質的存在,遠離星系中心的物質的速度不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這種現象并非個別,對九百六十七個星系測量的結果全部如此。

沒有一個例外,即所有的星系中極大多數的物質都是暗物質。

——《物理學的挑戰》


可惜的是,暗物質屬于“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因此,我們面對暗物質,就跟面對暗能量一樣。

也陷入了盲人畫鬼的尷尬境地,只能根據一些間接的現象來推論它的存在。

15、

幸好在2006年8月21日,“暗物質”終于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錢德勒X射線望遠鏡下現出了“原形”。

航天局觀察到:

在距離地球37億光年的一個地方,有兩個星系團在宇宙中發生了嚴重的交通事故。

撞擊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1 0 0 0萬千米。

發生碰撞的兩個星系團:

一個的質量是太陽的1 0 0 0萬億倍,另一個的質量是太陽的1 0 0萬億倍。

這樣的兩個重量級星系團總共帶領了一千多個小星系,如此大規模的打群架,場面自然十分激烈,因而形成了巨大的子彈形沖擊波。

所以,它們一戰成名,成為了物理學界著名的“子彈星系團”。

可是,科學家研究小組將子彈星系團的數據測量結果與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亮物質照片相對照。

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一共有四個分散的物質團:

兩個較小的紅色亮物質團在后面,屬于普通物質。

兩個較大的暗灰色物質團在前面,就是“暗物質”。

16、

從理論上說:

暗物質物質是捆綁在一起的,運行速度是一致的。

就好像人的身體靈魂的是密不可分的,運動速度是一致的(我們暫假定有靈魂)。

由于發生撞擊,暗物質并沒有減速,而是跑到了物質的前面。

譬如兩個奔跑的人發生相撞,身體必定會減速,但是靈魂卻由于慣性依然以相撞前的速度繼續向前移動

于是科學家們得出結論,

暗物質可以像幽靈一樣可以暢行無阻地穿越物質。

老子的話說就是: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

簡而言之一句話,

暗物質就相當于是物質的靈魂。

講到這里,我想許多人的心里都會發出一個疑問:

如果靈魂屬于暗物質,那么世界上的鬼神理論是否就找到科學依據了呢?

17、

關于身體與靈魂的問題,讓我們從釋迦牟尼的一個定義說起,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第二十卷記載,釋迦牟尼曾經為世界定義過三種色相

第一種是,可見有對色。

就是指對應著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東西。

第二種是,不可見有對色。

就是指聲音、氣味這些不可見的東西。

第三種是,不可見無對色。

就是指對種種色相進行分別的意識,意識不可見,而且沒有對應著的身體器官。

由此可知,佛法中所謂的“色即是空”,并非是我們大眾所誤會的美色。

也并非是一般佛教徒們所誤會的僅僅是“成、住、壞、空”所有可見物質的色相。

應該還包含了人的思想意識這些不可見物質的色相。

全世界所有的宗教中,只有釋迦牟尼將人的意識也定義為色相的一種。

也就是說,他認為意識是一種物質。


18、

《俱舍論·卷十》記載了這么一個故事:

有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兒子逃荒,餓了幾天沒有飯吃。

父親就把灰土裝進一個布袋,騙兒子們說這是餅子。

堅持一下,過幾天再吃。

結果半路上,布袋無意中被一個人打開,

兩個兒子看見后,當天就餓死了。

我們一般都將這些“畫餅充饑,望梅止渴”的現象解釋為意志力的作用當然也正確。

但是在佛陀看來,人的意志力(即意識其實也屬于一種可以食用的物質。

比如一個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如果他確切地知道北方一百公里處有村莊。

那么他就能憑借一塊面包,頑強地支撐一個星期,從而走出沙漠。

如果他不確定村莊究竟有多遠,那么他可能堅持不了三天。

同樣只有一塊面包,為什么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

因為第一種情況他產生了足夠的意志力,可以為身體提供額外的能量;

而第二種情況他沒有產生足夠的意志力,只有一塊面包的能量。

也就是說,意志力面包的功效一樣,都是為身體提供能量的。

區別在于:

食物給屬于有形可見的物質。

意識屬于無形不可見的物質。

所以佛教中有“四食”的說法,其中有兩種是思食識食。

19、

那么現在根據物理學的發現,意識很可能就是暗物質。

為什么呢?

因為意識暗物質一樣:

無形無色,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抓不到也網不住。

我們都知道,佛教中有一個名稱叫:

中陰身。

民間一般的稱謂是鬼魂。


根據佛經《俱舍論·卷十》的說法:

中陰身就是指人在死亡后到投胎前,這一段中轉過渡時期的靈魂。

只有意識,沒有實體。

所以也叫意生身。

那么意生身有什么特點呢?

不僅可以飛檐走壁、穿墻瞬移,只要一動念頭就可以去任何地方。

所謂:

一念頃即可投生他方,山河大地亦不為所障。

也就是說,意生身就像是孫悟空一樣。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速度完全超越了光速。


20、

超越光速?這是不可能的。

你一定會請出愛因斯坦來反駁,因為根據相對論:

世界上沒有有任何物質,可以在真空中超越光的運行速度。

這一條理論也是相對論成立的根本前提,

但是我們都知道,相對論的地基現在已經被量子力學沖垮了。

因為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最不可思議的現象叫:

量子糾纏。

什么是量子糾纏呢?

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等這些微觀粒子組成的,而原子是由一個原子核和一些環繞的電子組成。


而這些電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自旋(類似于地球自轉)。

自旋分為兩種:

一種是上旋,一種是下旋。

而電子的的狀態則屬于“疊加狀態”,同時既是上旋,又是下旋。

21、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當人類觀察電子的時候,電子就好像發覺有客人來訪一樣。

他們立刻就會進入一種正襟危坐確定狀態,要么上旋,要么下旋。

當我人類不觀測電子的時候,電子就仿佛已經送走了客人。

立刻又回到了自由散漫不確定狀態,即疊加狀態。

所以疊加狀態,就屬于:

上旋下旋,非上旋下旋。

用禪宗的話說就是: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22、

愛因斯坦第一次聽到這種不確定的現象時,在科學會議上大罵道:

上帝不擲色子。

當然,還有讓他更加光火的事情。

后來科學家們用特殊的方法將兩個電子糾纏在一起,然后再將它們分開。

無論它們被分開多遠,只要一個電子被觀察為上旋,另一個電子就會被觀察為下旋。

也就是說,這兩個電子仿佛能“感受”到對方的自旋狀態。

這就相當于是讓兩個人同居結婚以后,夫妻之間存在著心電感應一樣。

當我們將一對夫妻強行用箱子裝起來分開的時候,這個時候,箱子里的人是不確定的。

是處于疊加狀態的,可男可女,非男非女的狀態。

除非我們打開箱子才能確定,但是,無法置信的事情出現了:

無論他們相隔多遠,哪怕是一個在地球,一個在月球。

只要我們打開一個箱子確定是男的,那么打開另一個箱子就必定是女的,反之亦然。

由于這種物理學界的“心電感應”現象太過于神乎其神,

所以愛因斯坦諷刺量子糾纏是一種“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

因為,量子糾纏意味著有一種東西超越了光速的存在。

于是在他的帶領下,許多物理學家將量子糾纏現象歸結為一種測量誤差。

要么是局域性漏洞,

因為距離不夠遠,測量時間太短,人在操作過程中會有誤差。

要么是測量漏洞,

因為探測器不夠完美,系統效率不完善,光在傳輸過程中會損耗。

一直以來,量子物理學家們做無數次實驗。

每一次都無法同時克服這兩個漏洞,拿出量子糾纏可以超越光速的說服性證據。

于是,量子力學相對論就這么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在物理學界相處了七八十年。

23、

終于在在2015年8月24日,愛因斯坦的理論被終結了。

荷蘭代爾夫特技術大學的物理學家羅納德·漢森領導的團隊,他們實現了第一例可以同時解決探測漏洞通信漏洞的貝爾實驗。

實驗過程太專業,這里略去,直接說結果。

結果表明:

量子糾纏超距離傳輸速度,高于光速。

也就是說,我們可見的微觀粒子,是可以超越光速的。

既然如此,那么誰又能肯定那些不可見的暗物質,不可見的鬼魂,不可見的意識不能超越光速呢?


24、

我并不是在追求迷信,而是我認為:

不管鬼神存在還不存在,起碼在理論上是可以存在的。

說到迷信,我們還可以想一想身邊一些這樣的事例:

孿生兄弟之間,當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立即會感應到。

有些夫妻、父子或者母女之間,當一方經歷極大痛苦時,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應到。

我的一位同事,有一天早上突然胸悶難受,嘔吐不止。沒過一會他的母親便從老家來電話告訴他父親剛剛去世。

比如《后漢書·蔡順傳》就明文記載了一件奇聞異事:

在東漢時期,安徽有一個叫蔡順的大孝子。

父親去世后與寡母長期相依為命,每當有客人來訪或發生大事但蔡順卻出門在外時,母親便會咬自己的手指。

此時的蔡順不論離家多遠,即刻就會心動。

感覺到母親的召喚,母子相依為命幾十年一直如此。

所以,人與人之間這種心靈感應的現象并不是迷信,而是有實實在在的科學依據。

25、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就認為:

心靈感應是意識的一種自然能力,但也是一種已經被丟失的能力,或者至少是一種被減退了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雙生子實驗”:

一對雙胞胎成長到6個月時,

他讓其中的一個孩子在大人的幫助下學習爬樓梯,每天8次。

雙胞胎中的另一個在第10個月時再開始學習爬樓梯,每天也是8次。

結果,兩個孩子都在一歲時學會了獨立爬樓梯。

而實驗的過程是:

最先學習爬樓梯的孩子磕磕絆絆,用了半年才學會。

后來習爬樓梯的孩子,一開始就輕輕松松,兩個月便輕車熟路。

就好像他已經提前練習過四個月一樣。

起初格塞爾以為這是偶然的現象,后來又對其他雙胞胎做了多次跟蹤實驗,結果幾乎全部相同。

也就是說,雙胞胎基本上都存在心靈感應。

人類的心靈感應現象只能有兩種解釋:

要么屬于物理學上可觀測的量子糾纏效應要么就是不可見的暗物質在背后操縱。

而現代物理學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暗物質在宇宙中起主導作用,而物質更像是陪襯。

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廈,那么暗物質就相當于是地基框架,而物質只是表面上的水泥。

這就意味著,暗物質在宇宙中的支配地位,正符合老子所說的“道紀”特性。

26、

如果人的意識是一種暗物質的話,那么鬼魂或者心靈感應的現象就可以解釋了。

因為暗物質是可以超光速的,所以意識就可以隨叫隨到,隨隱隨現。

當然,這種看法目前也只屬于推論。

現在,科學家們猜想的可能是暗物質“嫌疑犯”有個好幾個:

其中一個是:中微子。

中微子是一種神秘的基本粒子,不帶電,質量無限接近于0。

幾乎不與其他物質作用,在自然界廣泛存在。

它能自由地穿過人體、墻壁、山脈乃至整個行星。

難以捕捉和探測,因而被稱為“鬼粒子”,也被稱為宇宙中的“隱身人”。


【第十四章,到此結束】

詳細的關于中微子、黑洞、量子隧穿、以及人體是否可穿墻等等,我打算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或者其他章節去論述。


90后酷說《老子》(13)▏曾經的國王,如何一步步淪為乞丐?

90后酷說《老子》(12)▏吸毒者戒不了海洛因,而我們戒不了欲望。

90后酷說《老子》(11)▏幸福的真諦在于: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90后酷說《老子》(10)▏催眠實驗告訴你,每個人身體里的潛能有多大。

90后酷說《老子》(9)連老子都想不通的人類心理,一直主宰著人類社會?

90后酷說《老子》(8)▏千萬不要試探人性,每個人都有惡的基因!

90后酷說《老子》(7)▏為什么“吃肉”“殺人”也能成佛?

90后酷說《老子》(6)▏老子最先提出“性本能”才是人類最根本的內驅力?

90后酷說《老子》(5)▏是陳毅為政不仁,還是金庸書生誤國?

90后酷說《老子》(4)▏道:其實就是教我們如何給自己的人生減肥。

90后酷說《老子》(3) ▏成功的上限,取決于你對人性理解的下限。

90后酷說《老子》(2) ▏同樣是做好事:孔子為什么罵子貢而贊子路?

90后酷說《老子》(1)▏道:老子與霍金,哲學與物理為什么殊途同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66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2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0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1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02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3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68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90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88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9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3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作者簡介: B·格林,畢業于哈佛大學,在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曾是那的Rhodes學者。1990年,他來到康奈爾大學...
    小播讀書閱讀 7,310評論 2 19
  • 目錄 開場白 科學家的工作方式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理論物理與數學物理與哲學物理與科幻 現代物理中所用的數學工具微分幾...
    LostAbaddon閱讀 3,553評論 13 12
  • 類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通俗的理解類就是對現實中某一個種類的東西的抽象, 比如汽車可以抽象為一個類,汽車擁...
    chansey閱讀 356評論 0 0
  • 標準庫提供了集中迭代器,包括迭代文件每行的(io.lines),迭代table元素的(pairs),迭代數組元素的...
    曾令偉閱讀 2,868評論 0 0
  • 突然,覺得把自己的生活記錄下來,很有必要,當自己在回首時,應該會有些感觸吧,同時,也慢慢練習寫作,嗯……挺好
    蒼天留眼淚閱讀 7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