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月底親自直講《六祖壇經》更殊勝更簡潔更通透,希望大家耐心等待。
人生苦不苦?若不苦,無??梢宰C明你所說是假;若苦,本心能證明你所說也是假;若非苦非不苦,變易法可以證明你所說不離苦與不苦。
善于聆聽他人觀點,但未必套用;善于套用他人觀點,但未必竊?。簧朴诟`取他人觀點,但未必占有;善于占有他人觀點能利益他人,則必然取之而用,終非所得。
問:阿彌陀佛!鼎然師父慈悲!怎樣才能走出自我意識?
走出自我意識的本身即是意識。
如何走出自我意識?但識得意識虛妄,不是不用。如采藥人知藥苦澀,不是不采。
問:師父,什么是變易法?
變易法,指的是無常不實的心總會起落不定,如浮云一般,不能安止。
變易即生死,生死何來?因不知不明來。若心迷茫,常受六根戲弄,六根無常趨于生滅,故變易即生死。
不是不采,指的是雖然知人生無常,不是不活。因無常是苦,不是不離。離的不是苦,而是對苦不知不明。於苦若知若明,即是出苦,非出離苦,不是不出。
誰能勝於無常?
問:頂禮師父!
《圓覺經》說: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請師父再為大家開示一下!
貪官與善人同進寺院面對佛祖膜拜時,同一真心,無異境界。何故?於佛同一真心故。此真心即是圓覺。
菩薩無相,外道不覺。無相性觸,外道真如,畢竟平等。
譬如:善人吃飯,飯菜一樣。惡人吃飯,飯菜一樣。於飯菜同等,但凡善人惡人無有差別。
圓覺性中,無有差別,悉皆平等。如一個母親眼中三個孩子,同等同愛。
六祖指向六菠蘿蜜。壇經非壇經,而是無相心。
啥是無相心?答:坐等如來不見身,剎那起身值入空。
花開花落,不落的是樹。
問:師父,實證的道路畢竟要經歷行腳的路程嗎?師父,您當年去尼泊爾經歷了那么多艱難險阻,是如何的信念在支撐著您!
實證即是行腳,何須踏遍千山萬水?
千山萬水一剎那,苦苦尋覓一場夢。行遍山川大疆北,還見本我不曾缺。
何謂行腳?答:覺知六根,堪能安止。覺照五蘊不受迷蒙。覺行法界,無怨無悔。
倘若非要用肉身去丈量實證即是愚癡。猶如用手指挑起地球無有差別。何故?身為色,色無常,無常即變易。
我不贊同行腳也不反對行腳。然而,外道多用功,用身來折磨,此法不可取。
尼泊爾外道大多通過折磨自己身體來妄想求取福德。
倘若在夢中得一真實,我寧愿殺死所得真實之心。
問:請鼎然師父開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我們在生活中要覺察這三種狀態,觀三者無常嗎?還是觀六入無常?怎么觀苦、樂、不苦不樂的無常呢?
若苦,非觀察苦,而是知苦即無常,不實無妄,目的是讓你妄動的心安止下來。
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是讓大家安于本心,不起諸妄。故佛陀方才方便說教苦樂二相乃至不苦不樂,為除妄想,非苦樂滅。
若覺知苦而滅苦是為愚癡。何故?苦即無常,無常不實,如何去滅?如同水泡,本來不真,何須去滅?豈不愚癡!
問:師父,上座后的氣息如何調息?如何在中脈上運行?
與其調氣,不如調心;與其調息,不如止念。如何調心?當觀六根本來虛妄,虛妄之根有何可戀即是調心;如何知念?當觀六入并非有我,即無有我,何須貪迷而取於外色即是止念。
知見害死人,因意識作用不離我見。我見即意根,意根即生死,生死即無明,無明生諸行,因行顛倒故有種種顛倒想,也必然緣外色成知見心妄生諸名,依於諸名虛妄成受妄增愛取成生死行。
太陽圓的即知見。如何出離知見?能受用太陽光芒即是。受用者,不墮知見障,不能受用者,即便鼓吹的天花亂墜也是茫然。
本性本有即是知見。如何出離?知本性本有出自意覺,善知意覺生死即是本性本有。本有的不是我們認知的本心,而是透過本有知見頓見無相。
若見惡人,心生厭離即是知見。如何出離知見?若見惡人,不生厭離,厭離不生,見即是善。於善見性,即是善見天。
一切性所現,即是知見。如何出離?一切性不離心識妄別,心識妄別即是不實,不實即不取,不取於不實即是一性不現二相。
問:師父,若不存知見。眼中也就沒有善惡相了。
若不存知見即是存,有存於不存即是知見。
不存是為不取,信不實故不取,不取於不實,不實取於不實,而是安止心不生諸妄。
問:師父,無相之心見于何所?
無相之心見於不所。
何為不所?答:不取故不舍,不舍於不取即是不所。
不所就是不住的意思,不往心里住。
譬如:水中月,可???不可取?可不可取,悉皆是取。如何不???不出不入。
外不入,內不出,即是不所。
我們的煩惱也是一樣。煩惱如水中月,覺知即離。
流注住即相注。
問:師父,能,所,我還是不清楚。
能,就是作用的心;所,就是住造的意。比如:見水中月即是能,知水中月不真即是所。所如同住下來了;能如同誰讓你住下來了。
流注住,指的是作用的心讓意給留下來啦。
啥是作用的心?譬如:你抬起手就是作用的心。為啥?不是手能抬起來,而是有一個作用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作用的心。
意不緣五根即不受心的禍亂。不受心的禍亂指向七識非八識。
所攝是心,心是采集業。所所攝境是識,識為廣采業。這個要搞清楚。
問:師父,我打字的時候,未曾覺察到我的心在作用手,此是無心作用嗎?
你打字了沒?
打了。
打了打了。
手動是心,心動是識,識動是啥?
豬吃不吃魚?
徒:識動是我“愚”。
豬若吃魚應是貓,即是貓,何故外乎一個豬字?修行人不是自己修理自己。
徒:我癡愚。
手能動,非心動;心若動,非意;意若動,非識;識若動,非非即非即得。
能,就是看見錢袋子一下子被吸引了。
所,就是錢袋子被人拿走后總是無法忘記。
問:師父啥是非非即非即得。
~太陽沒了。
徒:那如同瞎眼人了。
在禪坐中關于能所是相互變易的。比如:妄想起來,你根本不知道,等到你知道了,就不是妄想而是受報了。
眼瞎人看不了太陽是沒有太陽。
然而眼瞎人雖然看不到太陽能看到黑暗,見性無有差別。
問:師父,上座中覺察妄想起的心也是妄想嗎?
想降服其心就是用妄想來降服。為啥?你拿什么去降服?若拿真心,還需要去降服么?若拿妄心,還能降服個啥?
妄想生起之剎那即是覺知,若再生一個覺知妄想的心即是妄想。
累了,晚安再見!
謝謝師父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