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之《我們重新認識了“選擇的方法”》(2017年3月31日專欄文章)
Step1.選摘
就是這樣,人生的頭等大事只有一個, “ 選擇 ” 。再進一步仔細看,人這一輩子需要拼了命去選好的機會,也就那么幾個而已。
上大學選擇什么專業,畢業了選擇什么工作,到時候了選擇和誰結婚,如果創業的話選擇什么賽道,等有閑錢了選擇什么項目投資……
所謂的“大事”大抵上也就這些,也許還有別的,可總是數量并不多。
Step2.思考
一個普通人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選擇。自己要做出選擇,就需要價值觀。哪怕你以為沒有,也是在不知不覺中使用。
按照二八原則,人生當中有一些重要的選擇,做好了,這個人生豐滿很多,不至于內耗精力。
然而,我慢慢發現,這句話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踐行的困難在于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選擇。因為根本欠缺鍛煉——思考如何選擇實在是一件耗能和痛苦的過程,平時不練兵,關鍵時刻就發揮不了作用;再加上人生的閱歷并不夠,誰知道哪一種價值觀是自己的?人們通常能說我不喜歡什么,不想要什么,但是很難直接脫口而出“我要什么”。
價值觀必定是一個人有閱歷才能夠沉淀下來的,知道什么是更重要的。現在對于閱歷這個詞的認識更深刻,表述精準,閱歷=閱+歷=閱讀+經歷,文學說法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閱讀,就需要有觀察思考,有智慧的長進;有經歷,真的拿自己的生活去驗證那些觀點,可能會碰壁,可能會吃虧,可能會吃苦頭。
作者說到的人生當中那些重要選擇觀點時,我感覺到莫名悲傷,你會發現,前三種選擇,是很多人還沒有豐富的經歷之前就不得不面對的。
你看,高考選專業吧,義務教育那些年都埋頭書本里,哪知道那些專業到底是怎么回事,學了有啥用;畢業找工作吧,從來沒研究過職業世界是怎么回事,那錢多事少離家近咯,反正也就是賺錢養家糊口而已;結婚找對象吧,上學時守規矩,沒談過戀愛,一到找對象,竟然也不知道喜歡什么樣的。
在這種情況下,要么是聽家長的。因為自己的父母都信不過,還能信誰呢。可是,他們一定是對的嗎?他們經歷的年代,跟我們不一樣,起碼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的生態模式。若不聽父母的,那就隨大流。隨大流的結果,同樣是將選擇權出讓,相當于把命交給別人。
細思極恐。
在專業、工作、對象這三個重要階段,大多數人會被時間、大流和身邊氛圍推著走,而做出“ 選擇 ”,大抵還稱不上選,多數靠蒙,憑勇氣,有點像賭博一樣。
如果自己是一手好牌,可是在這三個選擇上出了差錯,是不是等于把一手好牌打爛了?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給人看。
當然,有的人運氣很好,在這三個重要選擇上,像傻人有傻福那樣,沒出什么太大的問題。若有后果,最終承受者只有當事人自己。所以,在每次選擇時,動動腦筋,別偷懶,讓別人為你做決定。這樣,即使有問題,起碼是自己挖的坑,自己跪著也會填完,那叫心甘情愿。
Step3.行動
繼續用反思日記鍛煉日常做選擇的思考訓練。
——
本文為[發憤的草莓]發起的品書戰隊活動供稿,欲知詳情,請點擊《有笑來書友嗎?一起來升級大腦操作系統吧》。盛情邀請你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