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新一年,大家會立各種flag,然而在我的待做清單中,一定沒有攀登珠穆朗瑪峰這一項。因為對于有點恐高的我來說,連坐透明玻璃的電梯升降都有會恐慌,所以如果讓我去挑戰世界最高峰幾乎不可能。但是,這個一點都不影響我想要看別人如何勇攀高峰,如何在更艱難困苦下挑戰各種極限。
所以,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了這本《珠穆朗瑪日記》,這是一本紀實散文,是作者王少勇在2020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日記。
以前,我對珠穆朗瑪峰的了解僅停留在它是世界第一高峰這一淺顯的認知上。通過此書,我進一步了解到,原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界上,海拔8844.43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它的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南部在尼泊爾境內,而頂峰位于中國境內,是世界最高峰。不是每個人想去攀珠峰都可以直接去,首先必須在體能和身體健康指標上符合要求,然后還要具備各種攀峰經驗的專業人士,還要通過申請審批等各種流程才可能擁有攀峰的資格。
2020年,距離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已經過去了整整60周年。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是會被世人記住的。因為這一年,全球人民或多或少都遭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在天災人禍面前,人類沒有低頭,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了世界之巔,并完成了峰頂測量任務。
2020年珠峰“測身高”外業作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登山隊在經歷了前兩次的撤回之后,最終圓滿收官。當然,登山隊完成了高程測量GNSS測量、峰頂測量、一等水準測量等工作后,我們并不能馬上知曉高峰的最新高度,還需要經過2~3個月的周密計算。
在看作者王少勇的珠穆朗瑪日記時,我真的很迫切的想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所以當我看完全書后,馬上百度了一下最新高度。已經更新了哦,官方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竟然變高了,原來珠峰不是垂垂老矣,而是正值青少年,還在長身高。
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們會不會有跟我一樣的疑問,測量珠峰高度是這么復雜又危險的一項作業,為啥還需要測量高度呢?其實可能幾十年也就變化幾米的高度,這樣的冒險值得嗎?
看了本書后,我豁然開朗,原來,珠穆朗瑪峰所處的喜馬拉雅山脈,是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由于兩大板塊不斷擠壓抬升,形成了珠峰無與倫比的高度。因此這一地區,也是地質活動十分頻繁的地區。而2015年在距離珠峰僅200公里的尼泊爾發生了8.1級大地震,到底對珠峰的高度產生了什么影響?如果不重新測量,世人就處于不知情的狀態,無法預知會不會存在蝴蝶效應。而且,珠峰高程測定在地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對地震預報和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就產生了本書作者王少勇這樣一批登山者,他們承擔著國家的使命——測量珠峰高度,不容許有一丁點的誤差。所以即使再艱難險阻,他們也不辱使命,光榮完成了任務。在高峰面前,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也是頑強的。在科技不斷先進發展的今天,即使科技再先進,有的工作也需要“人肉”操作,在作者的字里行間,我被深深的打動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數字,但是這個數字的背后的故事,又有幾人知?
從作者的日記中,我感受到了真情實感,他多次提到了親情,對離世的媽媽的愛,對遠在家中的妻兒的愛。正因為心中充滿了愛和牽掛,才讓他在一次次的高峰測量中,篤定一定會把這一項工作完成并且完全返程,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背負著祖國的榮譽,背負著家人的牽掛。
感謝王少勇,感謝國測隊員們,他們為了祖國大家庭的榮耀,選擇犧牲小我利益,他們的無私奉獻是非常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