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這幾天咱們一直在分析巨嬰的行為
以及巨嬰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不希望—
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之后仍然是一個巨嬰。
所以,帶著這個愿景,
今天咱們討論有關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問題。
前幾期的節目咱們簡單的說過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的結果:
就是要培養孩子滿足別人的要求。
于是培養出了一批批,
像橡皮泥一樣可塑的,
以滿足別人標準為思維取向的學生。
所以,孩子在學校要有各種各樣的規矩。
坐坐直,小手背背后。
回答問題要舉手,
老師是孩子們的上帝,
掌握絕對話語權。
所以聽話哲學,是中國式教育的核心。
并且,聽話哲學深入無數國人內心,
每一個中國家長或者老師夸孩子時,
“聽話”和“乖”這兩個詞根本不可避免。
聽話哲學,有不合理之處:
一直被要求聽話的孩子,
他的精神生命正逐漸被扼殺。
他正在逐步學會
以他人的評判來實現自我的評判。
也有其合理之處:
若孩子不聽話,
那些中國家長就會覺得生不如死。
因為在中國家長的心理,
孩子不聽話=孩子墮落了。
雖然絕大多是家長們看到的現象是:
墮落的孩子沒有聽父母老師的話。
但那不是真相,
事實的情況是:
那些優秀的孩子也不是
每一句話都按照父母和老師的指令去做的。
那些失敗的孩子也不是
對老師父母的每一句話全部都置若罔聞的。
甚至,那些失敗的孩子
可能更聽父母和老師的話,
因為他們把父母老師的每一句
批評和指責都深深的刻在了心上。
在這里,有一句很殘酷的話不得不說。
那就是任何一個社會,
包括人們想象中的完美社會。
都一定會有社會分工的。
都肯定需要大量的、可塑性高的、
容易被管理和帶領的基層工作人員。
所以,應試教育是極其有必要的方式。
在這個社會上的一部分人,
他們需要接受獨立思考的訓練。
對于這些將來要思考重要問題的人來說,
他們要學習的,
更多的是如何建立起健康的自我人格。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都極其有必要。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最大最大的區別就是:
是否培養出了孩子的自我意識。
在每一個個人成長中,
核心自我的誕生,
是一個超級里程碑。
核心自我誕生前,
每個人像是環境的響應物。
譬如,你對別人的評價超在意,
似乎別人的評價定義了你是誰,
你會極力調整自己,
以爭取做到該環境內的最好。
這種時候,你是沒有自由度的,
別人的評價,會極大左右著你。
前面咱們說過了,
你有這樣的想法一點都不稀奇。
你絕對不是唯一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
你我都是一樣的教育方式,
反復強化出來的思維習慣。
千萬別自責。
別說是咱們被傳統思維習慣帶領了幾十年的人。
就連我家的三年級的小學生。
現在都養成了以別人的評判為核心價值的習慣。
我家孩子不是搞了一個喜馬拉雅的語音專欄,
這兩個月天天練習講科學知識嘛。
前幾天他興沖沖跑去和老師說了,
說他在搞喜馬拉雅,在自己做節目。
老師當時可能在忙,就輕描淡寫的說:
好,繼續努力,加油。
沒想到,就這個評價孩子都很失望。
小嘴都撅著回來了。
回來做事情的熱情也衰減了很多。
渴望被認可,渴望被鼓勵。
這不就是咱們當年都走過的道路嗎。
應試教育是無法培養出一個人的核心自我的。
雖然我們總強調錘煉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但必須得說,
核心自我的形成,
總是取決于一個人與周圍關系的質量。
若有一個溫暖且能良性互動的穩定關系,
你會感覺到,心靈在迅速成長。
突然一天,你發現,
自己不再被外在環境中的苛刻評價所左右,
那就意味著,
你終于有了自我。
所以實話實說,
一個人的生存環境對他的成長真的太重要了。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里面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一旦核心自我誕生了,
環境的變化,
還會激發你的反應,
但不再能動搖你的根基。
由此,你有了從環境中跳出來的
觀察的能力與一份從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教授
科胡特曾經寫了一本很出名的心理學著作:
《自體的重建》。
在他的著作里面有一段話
很好地描繪了核心自我:
在情緒的驚濤駭浪中,
有一個核心自我穩穩地站在那里。
它會搖晃,搖晃是一種呼應,
但只搖晃,根基不被動搖。
多么美的一種能量啊。
既然核心自我這么重要,
那么咱們總結一下培養核心自我的流程:
首先必須說的是:
溫暖、互動的家庭成員的關系最重要。
其次重要的是以下三條定律:
第一條:
每個個體必須有自己負責的意識,
而不是依賴,
依賴必導致過度要求、抱怨和攻擊。
第二條:
核心自我的建立,
最初必須建立在:我是好的。
這種感覺之上。
這種“我是好的”的自戀感是一種凝聚力,
可以將關于自我的各種信息凝聚在一起。
可以說,這種自戀是一種向心力。
第三條:
基本的控制感也很重要。
我們只會將自己能掌控的信息,
和自我粘在一起。
如不能掌控的,我們傾向于切割和分離。
對于我們每個個體來說。
一旦“我是好的”這種感覺攢得夠多,
核心自我得以建立后,
我們就有了這種感覺:
形勢無論怎么發展,
我都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勢。
此后,自我就可以比較輕松地擴展。
那些絕對不能接受批評的人,
是因為“我是好的”這種基本自戀沒有形成,
所以一點點“你是壞的”
的信息就可能讓他的自我破碎。
其實啊,核心自我的養育方式,
說白了就是:父母允許孩子做自己,
允許孩子的能量,
以孩子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樣,孩子的內在就有非常牢靠的一個內核。
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聽話,
那么孩子就不可能有這樣一個內核在,
核心自我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
并且,既然父母老師的話決定著孩子是誰,
那么自然,
孩子在長大后也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話,
所以別人的話就如同驚濤駭浪一樣,
可以引起孩子極大的反應。
這也可以解釋,當今文化下,
為什么我們那么容易在乎別人的話,
因為聽話教育會讓我們——
普遍形不成核心自我。
病態共生的親子關系,
的確常有這種意味:
如果孩子太聽話,
孩子就被殺死了;
因為他沒了自我。
但若孩子不聽話,
父母就想死。
第一是因為,
有了話語權不好使,無法接受。
第二是因為,
他們無法忍受孩子的獨立。
因為他們本人就是巨嬰,
他們必須培養出巨嬰。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
“不含敵意的堅決”一詞,
他講的是父母如何拒絕孩子的依賴的要求,
也包括孩子想與父母共生的動力。
其意思是:
父母堅決地拒絕孩子,但無敵意。
沒有任何批判,我不會說你是錯的;
更不會說我因此就不要你了;
想脫離聽話哲學的中國孩子,
也可用此策略對抗父母:
我不聽話,并不意味著我恨你;
也不意味著我不愛你;
只是,我是我,你是你。
一方面堅決地對父母的意志說不,
同時又對父母傳遞愛意。
但這個策略,
估計只有很成熟的大孩子才能做到,
若想真正消除病態共生帶來的家庭教育悲劇,
父母必須覺醒。
必須意識到不同的教育方式
給孩子將來帶來的巨大的結果上的不同。
好了各位親愛的朋友,時間過得真快。
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此致敬禮
你最真誠的朋友 ?陳楚?
2017年2月24日 ? 清晨
本周禮品的靚照,
是不是很酷!
《巨嬰國》送給每位幸運的朋友!
如果你喜歡這份禮品,
盡可能多的發表你的留言吧。
沒關注的朋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chenjiming9)!
很可能最幸運的人就是你哦!
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QyMTY1NQ==&mid=2247484655&idx=1&sn=5b4741f683683d13a620f1afc18efacc&scene=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