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19? 安? 了
覺知,是家族命運改變的起始
自從爸爸媽媽換了智能手機,用上了微信,我算是切身體會到有些人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被父母在朋友圈窺探的原因和感受了。爸媽申請加我微信的時候,其實我的感覺并不好,不加又怕傷了他們的心,所以加上了以后直接屏蔽了自己朋友圈,想想還是不愿意讓他們窺探我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以免給彼此平添不必要的煩惱。
今天爸爸又發來一長段復制黏貼的內容,匆匆一瞥,隨手就刪了。想來覺得荒誕,微信的內容是應該如何對待家人,家人之間要和睦友愛。然而我們家待人最不友愛的就是爸爸本人。雖然一家僅四口人,但爸爸給我們三個人的感覺就好像他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不但要指使我們三個人做事,而且會在做事的過程中緊迫盯人,貼著罵。以至于畢業后我趕緊遠走高飛,離他離得越遠越好。
過年在家的時候他仍是脾性未改。媽媽一個人做大掃除,鏟除屋外的雜草,爸爸在一旁不但不幫手,還一路跟著媽媽破口大罵,罵她這樣做不對。
就是這樣一個不斷給家庭制造沖突、給家人制造痛苦的人,竟然給我發微信教導我家人之間要和睦友愛。算了吧,反正我也離得遠,既改變不了什么,至少眼不見為凈。
在這件小事上,我再一次體會到:人若不自知,他的生活該是多么荒誕的景象。爸爸到現在都沒能明白,他的孩子們(女兒、女婿、外孫女)對他敬而遠之的原因。我想他大概認為他每一次發脾氣、口出惡言、兇狠的批評都是有原因有依據的,都是合理的,而其他家庭成員的情緒則是有問題的,除了他沒有人有正當理由對他表示不高興。
我在其中也看到了過去的自己。正是因為從這樣的家庭中來,耳濡目染之下認同了父母的邏輯和信念,帶著這些經不起推敲的信念不自知的活著,于是把很多關系搞得一團混亂,自己感到既痛苦又困惑,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為什么明明看起來別人確實有問題,他們就是視而不見不改正,讓我痛苦?
所幸我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在,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和覺察自己的情緒、內在的信念、表達方式、模式等,在其中發現了很多荒誕之處。比如過去在親密關系中,我有各種不滿不高興,一旦對方的言行不符合我的預期,我內心就會怒火熊熊,然后再用慣常的行為模式發泄或表達出來,灼傷了對方而不自知,還自認為自己這把火燒得有理有據。反過來當對方有一點情緒或者激烈的言辭、行為或者冷漠回避,我就深感受傷,覺得對方不夠寬容,小心眼,或者個性激烈有問題,內心感到不認可不滿意。
當這些過去曾經發生的情形呈現于紙上的時候,一個稍有判斷力的人都能看到其中的漏洞。憑什么我們可以隨意凌虐他人而他人就該始終平和怡人?大家都從家庭中來,都長年經受著家庭里各種舊有的元素浸染,浸染成跟父輩們雷同之人。
覺知,是家族命運改變的起始。否則我們從父輩們那里所遭受的痛苦,我們成年后又將施與他人,并在關系中被我們施與的傷害的反作用力所傷,與痛苦糾纏一生。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19? 如意
今天下了一天的雨,所以一直窩在家中。不是看手機,就是看電視,還是覺得挺無聊的。并且眼睛也覺得不太舒適。心里還是有點兒著急,越來越覺得時間很珍貴,要充分的把假期利用起來。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呢,突然有一種想法越來越覺得有道理,一個人的長相是天生的,但是一個人的氣質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你的內在的一種呈現。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以及你的經歷,尤其你的眼神更能夠透露出你的生活狀態。
反饋:
所以看電視也并非沒有收獲啊,有時候收獲并非一定要很用力才能獲得,有時候反而是當我們放松沒有目的性的時候意想不到之間領悟到了什么。時間的珍貴是在提示我們要愛惜自己、愛惜當下、愛惜每一份體驗,如果因了解到時間的珍貴反而逼迫自己隨時上緊發條,那反而是給自己加多了一重束縛的枷鎖了。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19? 墨云
今天很忙碌,上午把這邊的家收拾好,要長時間不住了,仔細檢查所有要關的地方,給花澆足水,把大包小包的東西搬到車上,把我的韭菜和無花果交待給鄰居替我吃。為不堵車中午就出發回市里了,一路有些困倦但還算順利。下午半天又在打掃市里的家,搶救快干死的花,時不時的下去給人家挪車等晚上開到收費停車場,一天都在不停的忙活。面對不知什么時候就鬧脾氣的孩子只能選擇不理她等她自己恢復,有時也覺得委屈,自己辛辛苦苦一個人陪她,也得不到她的理解和心疼,我并不是要她什么回報,只希望我默默的付出能夠給她正面的影響讓她早點兒懂事。
其實兩年前我還不會開車,他說我太笨不適合我當真了學了本也沒開過。那時開車對我來說比考個高級職稱都難,自從鬧離婚我不得不面對,現在也能開個七座的Suv在擁擠的城市里穿梭了。他說我工作上太笨不像他那樣會算計人,可是再也不讓他出主意自己用笨辦法處理反而比過去越來越好了。包括其他生活技能,都做的越來越好,其實逼自己一把,沒什么不行的。
我就是一直沒弄明白他過去為什么總在貶低我,久而久之我也認為自己是他說的樣子了。還是怪我自己太不自信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了吧,不怨任何人。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個世界才精彩,人無完人,包括對孩子的要求。得學會自己欣賞自己,自己就是優秀的,就是值得被愛的,別人的評價再也左右不了我了。
反饋:
也許你跟女兒之間還缺一些深入的交流,如果去把你的想法和感受表達給女兒聽,讓她知道,或者她能夠在你們的關系中更多的理解和體諒你的不容易。如果沒有覺察,我們每個人連自己的內心都沒辦法足夠了解,我們又怎么可能輕易懂得他人的內心呢?所以重要的關系里,交流和不帶評判的傾聽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明白他貶低你的原因大概是每當他貶低你的時候,你的主要精力都用于體驗受傷的感覺、以及內心對他評價和攻擊的抵觸和反感上了,以致于你從來都沒有理性的跟他交流,他貶低你的具體原因,以及他之所以有那些評判標準背后的理論支持體系,也就是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體系。所以你們之間的交流僅止步于表面的認可不認可、愉快不愉快,而沒有深入到對方內在的思想體系和情感偏好及其產生的緣由。也就是說,你們共處了這么多年,互相評價(用語言或者在內心默默地)了對方這么多年,但是你們在某種程度上并不真正的了解對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及為什么會是一個這樣的人。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19? FE
1. 昨天回來的特別晚,趁著酒醉,和老公說了幾句心里話,不知道他是否聽進去,總之沒有回答,其實他回答與不回答,都無所謂,因為有些東西必須是用行動來表現的,并不是,說幾句話就能辦到的。
2. 今天一天都在家里,帶娃兒,收拾房子,洗衣服 ,老公早上帶回20個包子,我和倆娃兒混一天沒有做飯,趁著他們睡覺,我做keep運動,出了一身小汗,心情蠻爽的。
3. 想到之前一個人在家里,總有種被遺棄的感覺,抓狂起來,現在已經學會平靜的面對,也會有一閃而過的傷心和心痛,也會有些雜七雜八的念頭和聯想,避免自己陷入那種無謂的糾結中,做到真正的接納接納,接納不完美的人生,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婚姻,想到老師說要自己學會陪伴自己 還在領悟中,希望自己越來越好。
4. 昨天朋友問我最近在看什么書 ,翻出了之前的藏書,有一本讀懂男人心,當時買回來并沒有看,因為靜不下心來,無法沉著于某一件事情,現在用一些散碎的時間,來讀書。
反饋:
很多東西確實需要靠行動才能實現,光說不練的愛是蒼白的。過去你的被遺棄感,實際上是你的心對你自身處境給你做出的一種提示,只是當時你選擇了抓狂,而不是真正去重視這個遺棄感的來源。遺棄,意味著在關系里感受不到想要的重要性,以及可能被拋棄的風險。好比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社會的發展不會等待我們,如果我們感到將要被社會拋棄了,理智的應對不是發泄情緒,而是蓄積力量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同理,在婚姻里也是如此,當我們有被遺棄的危機感,理智的應對是蓄積力量讓自己跟上對方的步伐。今日的憂傷和失落是必然的,是過去的經營不善結出的果。苦果是一個有力的提醒,提示你不可再懈怠,不可再自我放棄。
無法沉靜是因為過于心急的想要一個符合自己愿望的結果,寄希望于好運。好運是行為累積的自然結果,沒有人可以省略過程直抵終點。清楚你想要去哪里,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自然會有抵達終點的一天。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19? TT
回到杭州,出杭州回杭州,這已經第三次回杭州了,在機場巴士上還是蠻開心的。除了第一次他去接的我,剩下每次自己走都會有奢望。每個人都很不容易,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辛苦。
今晚他把幫我取的快遞送到樓下,我買了最好吃的甜點給他。我問,最近累不累?他看到我遞給他的甜點先說了,不用給我帶東西。我說這是我吃過的蠻好吃的,就買來給他。他說現在還行。我說,注意休息。可能一直加班的作息,也習慣咯。 走時,他跟我招手說,拜拜。樓下有兩個男生在門口,不知道在干啥,他走的時候一直往后看。他的狀態還可以,看到他就覺得還蠻寬慰的。每次見他都會感覺踏實,安心。
學著把意識結合到生活中。看行動吧。
反饋:
試著去觀察自己在關系中的行為,然后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它講出來,講給自己聽,把自己抽離出來,把事件中的自己置換成“另一個女孩”,這樣就能客觀的看待自己,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看清楚哪些環節不太妥當,可以改善。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19? 葵
昨天半夜刷微信動態,手賤點進前任的朋友圈,看到他新發的和女朋友各自戴著戒指手拉手的照片,恍了一下神,稍微猶豫之后把他刪了。
心里空了一拍,我是個很念舊的人,舊物和舊人都會牽動我的舊情,我早就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在意他,但是那個瞬間仍會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那張畫,我努力而認真地畫過。
好像也呼了一口氣。這樣以后,我可以徹底不用再“見”關于他的消息了,也不用再“賤”一邊設置不看他的朋友圈,一邊時不時點進他的頭像去看看他的動態,往自己原本平靜的內心丟下一顆顆小石頭。“放過自己”,不外如是。
今天晚上瘋狂整理了要帶去新辦公室的東西、七零八落的飾品、抽屜里的小玩意兒,“斷舍離”的感覺,很爽!
反饋:
念舊,看起來是懷念舊物舊人,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懷念“那時的自己”。而舊物舊人只是我們鏈接過去自己的媒介,以及過去的自己曾經切實存在的依據和佐證。理解這一點,我們對過往會更容易釋然,曾經存在過的是永恒的,它只是不再發生了,但它并沒有消失。而過往的我們自己,也一直在那里,當我們想要懷念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得到,而且所有過往的自己也已經融入了我們當下的存在中。
(其他成員日覺察因涉及個人隱私不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