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齊物論》
【嚙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曰:"吾惡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惡乎知之!"
"然則物無知邪?"
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木處則惴栗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
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鰍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
? 沉魚落雁,原來是 魚兒覺得我們的美人太丑嚇得沉入了水底,雁兒覺得我們的美人太丑驚入了密林 啊。。。
莊子哥哥真真是個舉例子打比喻的高手,講故事的高高手啊!!!這才情這幽默這智慧,擱到現在,至少也能混個名編劇名導演啥的啊!!
不要形容她 沉魚落雁,因為 那可能是 說她 太丑(大笑不止啊)。。。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沒有絕對通行的標準,所以不要用我們自己的判斷標準去評價別人。
每次回老家,孩爹都使勁的給我吃他自己覺得多么多么美味的家鄉食品,可有些,我實在愛不起來啊。。
我一直自我認為我是 “矮矬窮”的,我家孩爹卻覺得我蠻有“腔調”的,稀罕得很(≧?≦)(≧?≦)
這些完全不同的兩種標準,典型的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啊 o(*≧≦)ツ┏━┓[拍桌狂笑!]
本課練習:
找出三個“他怎么能這樣”的信念消融掉。
之前我對孩爹 不管不顧我的感受,過分關注所謂的“朋友”,過量 喝酒,確實是有過一段時間的“他怎么能這樣”的抱怨。
學完莊子課的前三十二課,突然理清了一些關系,看清了一些真相,不再對他的這些事關注、對立了,消融掉了這個“他怎么能這樣”的想法,事情反而逆轉了。他自己管控了自己,設定了一個界定范疇。
當所有的標準,是我們自己在那設限的時候,其實還真是沒什么鳥用,被設限人 跟自己同頻時,標準才是 標準。
所以,對于 兒子的各種不合我要求,“你怎么能這樣坐?”“你怎么能這樣粗心?”等等。。所謂的標準的界限也都坍塌了。變成說“媽媽覺得這樣更好,你覺得呢?”
沒有了死板的單一 標準,而是在意見的交融里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統一的判斷標準 在各自心里了,沖突解決了,事情也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