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
作為一名跌打爬滾在教育一線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不想去談高深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只想分享我的三則教育手記。
第一則:特殊的寒假作業
“老師,這是我的寒假作業”,在我整理東西準備離開教室時,一個精美的本子遞了上來,我在詫異中接了過來。
因為我從來沒有留過寒假作業;因為我知道高補學生的處境和心境。
回到辦公室,我打開一看,原來是寫給我的一封分四部分的長信,足足的八頁。
有高考落榜的痛苦和彷徨,有求學的坎坷和艱辛,有被拒絕和拋棄的絕望和無奈,有對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感動,有對世態情暖的體驗和感悟,有痛定思痛后的奮起和勃發,更有對學業的執著和用心,更有......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涌泉之恩,當一生相報;一生之恩,當性命相報!是您給了我滴水之恩,是您給了我涌泉之恩,是您給了我改變一生的鑰匙”“是您給了我最重要的機緣,給了我最多的感動!”
我在讀的中間,常常被感動著,被與命運、人生相抗爭的精神感動著,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
我寫下了評語:
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保留人性中的至真至善的本性。寬容不能于寬恕,我不可能保護你一生,所以我必須讓你自信、自立、自強!用心去讀書,用心去走人生,我們的人生才精彩紛呈!也許你是家族中的異類!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不留遺憾和悔恨于人生。因為我們的空間應更多的充滿陽光、友情、關愛、至真、至善、至美......
祝你成功,夢想成真!學會感恩,笑對人生,書寫自己精彩的人生空間!
第二則:理性中的溫情
我抬頭間,學生政走了過來,“老師,栗打我頭,我頭暈想讓他給我檢查一下”,詫異中我了解了大致狀況。
他一句“他去醫院給我做一個腦CT或者給我道歉都行”,把去醫院和道歉列在一起選其一,嘿嘿,我知道并沒有造成什么后果。我把栗也找了過來,要求他們寫出事情的過程交給我。
當兩張“檢查”赫然醒目地遞到我手里時,我的心緊了一下,眼睛看著,而大腦卻迅速構建著應對機制。
我佯裝很嚴肅地對他們說:“我們分兩步處理這件事。一是馬上通知雙方家長,先到醫院做頭部檢查,健康第一。第一步完結了,我們再處理違紀的事情。”
一聽說通知家長,兩個人都搶著說,老師真的不用。一個說,我頭不疼了,我錯在先,別讓栗叫家長了;一個說,都是我的錯,別讓政叫家長了,我給政道歉。
還沒等我表態,兩個人就互相道歉......我暗自竊喜,看來事情不用我調解了。
我問政:“頭真的沒事了?”政說真的沒事了,還一再懇求我說事情都是他引起的,別讓栗叫家長了。
這時,我給他們提出了一個難題“你們兩個人的問題沒有了那么在班里造成的影響怎樣修復?你們想好后告訴我。”
我接著干自己的事,把他們晾在了一邊。他們兩個嘀咕著討論著,而我在一旁竊笑著,終于在幾分鐘后,兩個人過來,“我們商量好了,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在班里當眾做檢討......”
我佯作嚴肅狀,“檢討就不必了,但在全班做一個五分鐘演講,主題是同學關系的處理,最后在講臺握手言和。”兩個人長舒了一口氣......
教育需要理性,但更需要人性和個性。也許,二者的結合,教育中的人性和溫情不能失去原則,而教育中的理性又不能變得僵硬和死板,因為教育只是手段,最終是為了學生的身心發展。
也許,讓他們體驗正確處理問題的快樂更有現實意義。
(三)當理想映照進現實
我一如往常在七點十五到校,手機響起,被宿管告知2101、2102宿舍集體被鎖到宿舍樓。
從辦公室到教室,常規檢查——出勤、衛生、早讀,折頭到宿舍,了解情況,查看宿舍衛生以及生病留宿的學生......
如此一番下來,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所有我看到的不是最嚴重的,最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是一個宿舍兩天值日狀況背后的問題。
我在平和堅定中走進教室把他叫了出來,簡短的對話中我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先回宿舍值日。而當我走出不足200米,他追了過來,說了一句“我想......”
我開始真的沒有聽清,最終得到確認,“我想自殺”。我一邊聽著他的訴求,一邊在腦中構建著應對機制。
正如我所預料的,他在值日中的不作為準確說是故意做差,都只是為了引起我注意,主動找他,他說他知道我這兩天判卷子很忙。
我沉默了, 為自己的疏忽,為他的迷茫,為青春的困惑......
他的弱聽造就了極強的自尊和過度的敏感。他有著較高的自我定位,上次和他溝通中他暢談自己未來理想時眼中的喜悅和熱情讓我難忘,極具感染力。
他渴望優秀,也朝著優秀邁進,但現實中“總有人比我優秀”,他渴望真正的朋友但又“總感覺別人素質較低”,他“從沒有朋友”到“內心認定是自己的好朋友”最終到“朋友離開”,在他的心情字典里充滿了孤獨、抑郁和灰色......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理想映照進現實,孩子,你準備好了嗎?
在我們將近兩個小時的溝通后我們達成了以下要點:
第一,堅守自己的理想 。
我們必須把自己的理想細化為自己內心堅守的原則標準。但不必過于細化,否則在現實中我們會時常感受到四面楚歌、八面埋伏。
因為理想是我們個人的問題,而現實卻是一個社會問題。現實中,只要不違反我們心中的大的原則標準,就可以淡然接受,從而去體驗現實的愉悅。
第二,想不如做。
理想要轉化為現實,必須要積極行動,創造條件,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對接點,積極主動執著前行。做的過程也是理想得以不斷修正的過程,因為人生不是為了堅守理想,恰恰相反,堅守理想是為了完美人生。
第三,保持一個平和淡然的心態。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一個客觀命題,不容回避。而對于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們必須承認和接受。
調整心態,少一分浮躁和感性,多一分勤勉和思考,在平和中淡然面對,積極應對,我們就能在有理想的現實中收獲更多的明朗和歡樂。
第四,重反思,重方法。
當理想映照進現實,我們要學會反思,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也是人生的必須課,找差距找問題,更要方法,而不要一味地陷入到問題的漩渦中失落、迷茫和痛苦。
當然這個過程我們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與人合作完成。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痛并快樂的過程,是我們成長高峰值的過程, 也是人生修行中的習得過程。
當理想映照進現實,我們要滿懷喜悅,因為我們正在通向人生修行的更高境界和層次。當理想映照進現實,我們只需要多一分平和、淡然,多一分理性、行動,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必然是明朗和明媚的天空。
后記: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一種擔當和責任,需要責任相伴,正如冰心所言“愛在左,責任在右”。
唯如此,愛才能永恒;愛是一種寬容和大度,需要尊重,而尊重是教育的核心,以尊重為前提的愛才能彰顯教育的本真——修正自我,完善人格。
我愿做愛的守望者,用愛呵護,用心澆灌,靜候滿園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