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流傳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今天跟大家分享其中一則故事:閔損蘆衣。
故事的主角叫閔子騫,春秋魯國人,生性極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他年小時,生母早逝,父親又娶一個后母,后母生了兩個小孩。 后母常虐待他。
冬冷的時候,后母給她親生的二個孩子穿的冬衣,里層塞的是溫暖的棉花;給閔子騫穿的衣服,里面放的卻是不會暖的蘆花。這件事閔子騫并沒有讓他父親知道,只是默默承受下來。
有一天,閔子騫跟父親要外出。父親要他幫忙拉車,因為在天寒地凍的天氣下,閔子騫因冷得身體僵硬,手腳不聽使喚,一個不小心,拉車的皮帶滑落,勾破外衣,露出里面的蘆花。
他的父親本來因為閔子騫行動遲緩而不太高興,看到此情況之后經過了解真相,非常生氣,準備要把后母休了。
閔子騫連忙跪下,說:「母親在家的話,只是一個孩子受風寒;如果把母親趕出去,那家中便要有三個孩子同時孤單無依了。」(原文是: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他的父親一聽,心里感動不已,便沒有將后母趕出。后母也因而感動侮悟,從此,對三個孩子都同等看待著。 閔子騫長大后,做孔子的學生,以德行良好而出名。
【解析】
好的故事,是具教育性、啟發性,題材并無古今之分,新舊之別。像本文雖經千百年的傳誦,迄今仍是膾炙人口,令人稱誦不已,值得再三的品味!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閑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說:「閔子騫真孝順啊!別人對于他父母兄弟稱贊他孝順的話,都無可非議。」
在孔門學生中,閔子騫排名德行科(跟顏回同科),誠屬不易,并以孝行聞名,博得孔子之贊美,更屬難得!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兩句話,在在充分表現出子騫的孝心,對后母的毫不記恨;當他懇求父親留住后母時,并沒有想到后母會悔悟,他是完全準備繼續甘受風寒啊!而且,對他的兩位弟弟的友愛,也于「母去三子單」中表露無遺。
閔子騫的至情至性,至親至愛,深深值得現今的我們所效法;再經千百年,亦復如此!
【啟示】助人為快樂之本
人生最快樂的就是為善助人,慈悲喜捨、利益眾生。如果可以整合一群正向積極、理念一致的朋友,彼此助人達成目標,共創美好未來,那就更棒了!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說:「君子有三種快樂,而稱王天下并不包括在內。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發生變故,這是第一種快樂。上不愧對天,下不愧對人,這是第二種快樂。得到天下才能杰出的人,給予教導培育,這是第三種快樂。」這是君子在人生方面,快樂的地方。
人生最大的安慰就盡忠、盡孝、盡職、完成自己的使命,生榮死哀,活得有意義,留下德行讓后人追思,不枉費這一生。
希望這則小故事,能帶給您一些正向的啟發與改變。
您可延伸閱讀
【關于我】
老曹,一個追求身、心、靈環保的終身志工。
你我認為生活的小事,就是地球生存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