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介紹
模擬兩個節點,構建簡單比特幣網絡。模擬兩個節點的查帳、轉帳、挖礦操作。
0. 測試環境
- 使用docker進行測試,里面包含了常用的命令,并且進行了封裝
-
- 自己構建環境,安裝bitcoind\bitcoin-cli等命令
以下使用docker環境進行測試
1. 啟動測試的容器
docker run -t -i -p 19001:19001 -p 19011:19011 freewil/bitcoin-testnet-box
2. 創建兩個節點
make start
命令會轉換成bitcoin-cli的命令,這里只是簡寫了一下
3. 查看兩個節點錢包狀態
bitcoin-cli -datadir=1 getwalletinfo #查看節點1的狀態
bitcoin-cli -datadir=2 getwalletinfo #查看節點2的狀態
這里不用make,是因為makefile的封裝遇到了版本問題
4. 模擬挖礦 - 使網絡生次
新網絡要先創建100個區塊,才能使網絡生效
make generate BLOCKS=100
使用節點1進行的挖礦
5. 正式挖礦
make generate
節點1挖礦一次,獲取50個比特幣
bitcoin-cli -datadir=1 getwalletinfo
查詢節點1的余額為50BTC
6. 給節點2轉帳
-
創建節點2帳戶地址
make address2
-
節點1給節點2轉帳
make sendfrom1 ADDRESS={上一步獲取到的節點2地址} AMOUNT=10
查看節點余額,會發現帳戶2未收到幣,是因為交易還未寫入區塊
-
將交易寫入區塊(任意節點挖礦即可)
make generate
-
查看節點余額,幣已經到帳
bitcoin-cli -datadir=1 getwalletinfo bitcoin-cli -datadir=2 getwalletinfo
節點2余額為10BTC。
節點1轉帳后剩余40BTC,節點1又挖礦一次獲取50BTC,節點1余額為:90BTC。會扣除一小部分的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