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李文星事件”,“傳銷”這個詞看起來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似乎像是來自上個世紀的詞匯。
作為一個廣西人,小的時候我總是能聽到關于傳銷的各種故事,以此作為“不要輕易和陌生人說話”的警醒。十一年前,那場全國打傳行動,更是將廣西的小城來賓推上風口浪尖。被譽為傳銷之都的來賓,建市不到5年,卻在一年內出盡風頭,在央視播放的鏡頭比它日后十一年累積的都多。
隨后,“傳銷”這個詞就漸漸淡出我們視野。盡管它們仍然以各種隱秘的方式盤踞在全國各地,當地人也大都知情,但“傳銷”再沒有那么火過了。
當“李文星事件”發生后,更多大學生站出來講述自己被騙入傳銷的經歷。我們才發現,自以為陽光的世界里,“傳銷”這個陰暗的組織仍然吞噬著無數青春的靈魂。
其實,在這之前,我就想寫一寫傳銷。經歷了這兩年的求職招聘季,零零星星還是看到了一些相關的案例,有機智逃離的,也有仍然困在泥淖之中的。傳銷布下的天羅地網遠不止是一個“boss 直聘”,它們甚至能夠在校園里大張旗鼓地召開校園招聘會,許下比李文星所面對的暴力傳銷還要可怕的美好諾言。
那樣的生活,真像愛情公寓
去年秋天,我的朋友嘉怡被好朋友瑩瑩叫去了貴陽。每天都在朋友圈狂曬自己在貴陽吃喝玩樂的生活,襯得我這個還在苦兮兮加班的實習狗無比慘淡。
嘉怡說,“這里的人都對我可好了,每個人都很關心我。他們也在自己創業,很有斗志,真想留下來跟他們一起干”。
當我問到你知道他們具體做什么嗎,嘉怡卻答不上來。
“反正就跟愛情公寓里一樣嘛,我留在那干我的,他們忙他們的,晚上一起吃飯一起玩兒,挺好。”
當時忙到焦頭爛額的我,并沒有聽出什么古怪,覺得她不過也是一時興起,沒再過問。
后來,嘉怡說瑩瑩早前欠她的錢始終沒還,她就是催催,瑩瑩就搬來一堆舍友勸她,她很不爽,覺得那的人也沒那么真誠,就離開了。
就是她的那場賭氣離開,把她自己從可怕的旋渦里解救了出來。瑩瑩所在的地方正是一個南派傳銷的聚集點,而當時的嘉怡和我們并不知道。
每天接連不斷的新朋友、朋友口中滔滔不絕的貴陽發展計劃、政府發展工程、匯集于此的“全亞洲最好的樓盤”,這一切的一切,細思極恐。
洗腦工作潛移默化地進行,在那一次次的新朋友飯局上,在那一次次貴陽城市旅游上,嘉怡在一步步地放松警惕,一步步地被朋友所說的項目工程所打動。
正所謂“謊言重復千遍就成了真理”,當每一個人都在跟嘉怡說貴陽的城市發展時,嘉怡腦子里早就接受了這個幻象。
只差一步,他們就能向嘉怡說出他們偉大的生意,讓嘉怡乖乖地問家里要錢投資,開啟自己的傳銷生涯。說到這個,嘉怡現在仍然感到后怕,她想不到自己的好朋友要把自己往火坑上推,她不敢相信十幾年的好友竟然這樣利用自己,但她不知道瑩瑩早已深陷其中。
我還有一個家族需要振興
當嘉怡終于識破傳銷騙局,她費盡心思要把瑩瑩從泥潭中拉出來。但只要她一提到傳銷,瑩瑩就會生氣。政府的任何行為,都能被解讀為私下扶持,讓她對于自己的項目信心百倍。
瑩瑩說,自己已經投進去69800元,這是她拯救家族的資本,她一定要賺回來。
在嘉怡的記憶里,瑩瑩是一個堅強得異于常人的女孩子,盡管家里重男輕女,但是她從不埋怨任何人,做什么事都很努力。對于自己破敗的家族,她始終懷抱著電視劇式的振興理想。
她很漂亮卻不自知,遇到的總是渣男,自己卻全情投入。加入貴陽的組織,也是源于一個男性朋友的邀約,她并不覺得其中有什么不對。甚至跟那個男生成為男女朋友,一起為彼此的生意奮斗。
在努力奮斗卻始終發展不到下線時,瑩瑩終于退縮了。她敗興而歸,失落絕望,帶著不能賺到1040萬的遺憾,帶著累累的負債和同樣負債累累卻毫無本事的男朋友。
她最終從黃粱美夢中醒來了嗎?并未可知。
傳銷那么近,理想那么遠
新型傳銷與過去的暴力傳銷不同,它來去自由,沒有人身脅迫。成員之間也很有愛,每個人看上去都很有理想,與喪氣滿滿的上班族截然不同。在貴陽的那個組織里,年輕人不少,大學生、律師、商人都有。
外面的人不能理解為什么這些高學歷人群也會受到欺騙,而實際上每個人不過是高估了自己的判斷能力。
“殺熟”是傳銷最常用的手法,從最親近的人下手,從最容易攻破的防線行動,一步一步完成洗腦工作。嘉怡被好姐妹瑩瑩的邀約打動,瑩瑩被對自己噓寒問暖的男性朋友打動,當時的她們對于朋友只有信任全無半點懷疑。父母拉來自己的兒女,男生拉來自己的女朋友,他們相信即使是暫時的欺騙也是為了日后大家發財美夢的實現。
69800元變1040萬,看著就很荒謬的結論,當領導者信誓旦旦地說出這個斷言,并輔以一遍又一遍的公式推演時,它儼然具有爆炸式的威力。
《烏合之眾》里提到: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了,證據和證明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具有威力。群體是極端的,最容易被不負責任的極端言論所煽動,在這不容質疑、言之鑿鑿中,1040萬越發顯得真實。
當斷言還受到懷疑時,重復是洗腦的關鍵。當“貴陽的高樓”成為發展的證據,小商販賣的小冊子成為“政府扶持”的理由,當位高權重的成功者和各種各樣的生意伙伴走到你的面前暢談項目的愿景時,身邊人的不斷重復,讓你腦子里的理性成分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信不疑的狂熱。
從生理學的原理上講,在人的大腦中存在著一個無意識的深層區域,我們的行為動機正是在那里形成。而那些不斷重復的說法最終會進入這個無意識的區域,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會忘記誰是那個不斷被重復的主張的作者,認為它來自自己的判斷,最終對它深信不疑。
1040就此成為成員們的信仰。
有的人在一次次拉人失敗中開始心灰意冷,有人明知現狀卻自欺欺人地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有的人始終執迷不悟。有人離開,就會有新人進來。
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報警,離開的人不想再提這段往事,沉浸其中的人做著美夢,當地的民眾因為錢包獲利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警察偶爾也會打擊,但大頭目從來都藏得很深。滿屋子都是不知其害的受害者,鐐銬也不知該戴在誰的手上。
傳銷窩點被端,換個地方,換張皮又可以卷土重來。而實際上,除了這些傳銷形式如此明確的組織,還有更多的傳銷組織隱秘在我們的身邊。
那些以發展下線為目的的微商,那些加入就要交入會費的網絡兼職,還有那些看似正規卻一入職就需要培訓費的公司……
看似的遙遠的組織實則防不勝防。
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發財這樣的美夢來得遠不及中年人迫切,但理想、成功這樣的詞匯卻能夠感染他們。
渴望振興家族的瑩瑩,對于這一千萬怎么能不動心?對于向往愛情公寓、武林外傳的嘉怡來說,一群好友一起創業的理想生活如何不美好?對于像李文星那些著急就業卻始終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求職黨來說,一份來自科藍的offer怎么會不是證明自己的救命稻草?
傳銷組織拼命包裹成你想要的樣子,讓你相信自己從未離理想如此之近。
可是我們忘了,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怎么可能輕松地一步登天。曾經父母寵愛,同學環繞的我們,怎么知道人心會如此險惡。曾經天之驕子,胸懷大志的少年,怎么會知道掙到一千萬其實可能是自己窮極一生也無法實現的目標。
太多人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普通人,所以才想做夢。可惜黃粱一夢,終究都要哭著醒來。
本文講述故事皆為真實事件,使用名字皆為化名,圖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