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碎片化時間用起來》,這是我閱讀的第8本關于時間管理的書。
該書出版于2017年,作者是野口悠紀雄。全書約為10萬4千字。
初時被這本書吸引,是它的名字。
碎片化時間無處不在,通勤路上,午飯間隙......這些零散的時間在我們有意或無意間悄悄流逝,不知所措。
閱讀完此書后,有兩點感悟:
一是觀點陳舊,二是文題不符。
野口悠紀雄在本書中主要討論了節約聯系和尋找文件過程中的時間管理。其中涉及到電話、傳真、郵件、信件等等,感覺更像是上世紀90年代的作品。
如果想要學習時間管理,不建議閱讀此書。
但仍有一些具有參考意義的小技巧:
制作一覽性計劃表
一般來說,我們習慣以周為單位制定計劃。
但如果是學習某項技能這類需要耗時長久的計劃呢?我們又該如果去做?
普通的手帳本無論是月計劃頁、周計劃頁,還是一天一頁都不適合做詳細可觀的計劃。因此,野口悠紀雄提出制作具有一覽性的計劃表,用肉眼把握從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
把A4紙平分4份,將每周的計劃表橫向排列,時間間隔一目了然,能夠清晰看到剩下的時間以及未來的任務安排。
確保不中斷的時間段
很多工作一旦中斷,再重新開始就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遇到被中斷的事務,可以先記錄下來突發事件,等完成手頭的工作再選擇是否處理。
這一點類似于《小強升職記》中提到的收集籃。把所有的信息收集起來,再集中時間處理,選擇下一步行動。
先做不確定的事
野口悠紀雄提出,如果工作的重要程度相同,那就要先處理所需時間不確定的工作。比如去某地工作、與他人合作完成項目。
他建議所需時間不確定的工作必須被安排再睡眠之前。因為第二天睡醒再完成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赡芷鸩粊?,也可能遇到突發事件。
用啟示預測未來
有些事情我們是每年重復做,不可思議的是,年一過就忘了。
野口悠紀雄的觀點是,寫業務日志。
記錄下每天所做工作的概要,通過翻閱去年的業務日志就能詳細了解當時所做的事情。對今日的工作有參考意義。
2019年,我堅持寫KPTP工作日志。原理跟業務日志相同。
每天利用3-5分鐘在下班前記錄,包括今天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什么問題、計劃嘗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明天的計劃是什么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