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和我一起做黑板報的孩子王藝卓,今天我來寫寫她。
我想用一句詩“清水出芙蓉,天然不雕飾”來形容王藝卓,是的,清純靚麗,蕙心蘭質(zhì),就是藝卓的氣質(zhì)。
這種氣質(zhì)的養(yǎng)成來自于藝卓從小愛讀書。
她是我們班讀書比較多的女孩子之一。
歷史類,文學類,哲理類……凡是好書,藝卓都會涉獵。
這是藝卓在這個假期讀的部分書籍。
畢淑敏在《我所喜歡的女子》中寫道:我喜歡愛讀書的女子,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子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子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子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子千變?nèi)f化。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了,就有了書香氣,就有了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書的靈氣會始終深深的根植于一個人的身體里、思想中。我覺得,藝卓的“清水出芙蓉”的不俗氣質(zhì)就是用讀書來雕飾而出。
所以,如果做淑女就得先做書女。
楊絳先生曾說:“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結(jié)合楊絳先生的話,老師給藝卓一條建議:帶著思考和感悟去讀書,用心體察生活,感悟品味讀書的真諦,讓讀書更好的豐富和指導自己。
藝卓的文靜氣質(zhì)還來自于另一項修煉的功夫,就是寫毛筆字。
我曾經(jīng)在毛筆書法上拜藝卓為老師,常常因此得到藝卓的表揚和鼓勵。
我覺得寫毛筆字很能夠讓人靜心,是修身養(yǎng)性的最好的方式,可惜的是,我對毛筆字畢竟不癡迷,堅持幾日便放棄。但是這也算是我和藝卓的共同愛好。附一些我曾經(jīng)寫的字。
我覺得和藝卓在一起,很容易無意間發(fā)現(xiàn)我的“天賦”,就像今天我和藝卓一起做黑板報,我和她交流好我的設(shè)計主題,本來想讓她畫畫,但我看到一板一眼的認真在慢慢的畫畫的藝卓時,我就著急了,我嫌棄她太慢,我拿過來粉筆,刷刷幾筆畫下去,藝卓在一邊佩服的直叫好,這一下子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也很好奇:我什么時候會畫畫的?
所以我和藝卓是性格互補的師生。一快一慢,倒是也能相得益彰,很適合合作。
看我倆的合作成品。
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zhì),老師和家長應該努力適應每個孩子,發(fā)揮他們的長處,揚長補短,而不是努力去補短而忽略了長處。
如果只是盲目的努力彌補自己的短處,忽略了長處,很容易導致孩子的自卑,影響孩子自己前行的腳步,這一點是我給藝卓的第二點建議,一定記得每個人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都有自己的光亮和位置,只要努力閃耀自己的光明就可以,不需要羨慕別人的優(yōu)勢。
藝卓是個特別認真的孩子,特別有禮貌,有種古典端莊的美麗,這一點是一個女孩子最好的優(yōu)勢。
藝卓成績也不錯,一直名列前茅,很有上進心,也很努力,相信藝卓能夠用自己的努力在新的學期取得更好的成績,相信自己!
我對藝卓的第三點建議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做個思想獨立的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夠把自己修煉的更加有靈氣。
青春期的藝卓其實內(nèi)心并不平靜,看藝卓的文章里的話:
偶爾偷閑,拿起書本,有著小人得志的竊喜。閱讀可以讓我贊時放下學業(yè)的重擔,尋求寧靜,哪怕只是片刻,尋求一方清凈;在書中,我可以忘記自己,同書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一同歡樂,一同悲傷。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爭,尋求深山老廟般的高雅,脫俗,古樸與寧靜在書中,我終于找到了自己,一個真實的我:傲氣,渴望自由卻又守規(guī)矩到極點。兩個極端。我渴望清凈,明知那是虛構(gòu)卻羨慕著桃花源;明知不可能卻向往著文人的隱居。
看,有點多愁善感,還有那么點倦怠世俗,逃避桃源的味道。這也許就是文人氣質(zhì),但是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藝卓會明白:人最終要出世而不離世,入塵而不染塵,明世俗而不世俗,處江湖而遠江湖,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極,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最最善良的成熟。
你還小,路長著呢,慢慢感悟。
先趁著青春年少,不要想太多,努力走自己的路!
用藝卓自己的話來鼓勵藝卓:
在書香中繼續(xù)閱讀,做一個有靈魂有思想的人。讓書籍繼續(xù)改變著自己,完善著自己,做一個更好的我。
老師相信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