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劍圣喵大師
01
在公眾號的樹洞里,小路姑娘給我發來了這樣一段故事。
小路剛進大學時,和宿舍里的三個女孩相處的都非常融洽,即便她的家庭條件比她們都貧困,她還是盡力想和她們成為好朋友。
宿舍的其他女孩鬧矛盾時,她會第一時間出來當和事佬,但奇怪地就是,她苦口婆心把兩個人勸好以后,兩個人會在私下得出結論:她們的矛盾純粹是小路在挑撥。
當她回來發現自己的桌子被人占掉大半時,她好心幫舍友收拾,舍友卻說弄壞了你賠。
某女生有了男朋友后,哪怕熄燈很久,都要跟男朋友吹到深夜兩點,小路幾次提醒她都被對方罵了回去。奇怪地是,宿舍其他人似乎是忍者一般的存在,對打擾休息的事情絲毫不介意,還反過來說小路,不要因為自己沒男友就嫉妒別人。
某日,寢室長很神秘地跟小路說,自己要把男友偷偷帶到宿舍親熱,讓小路今晚別回來了。
小路傻傻地信了,第二天有人告訴她,輔導員來宿舍找小路詢問情況,因為小路交了國家勵志獎學金(貧困生才能申請)的申請。輔導員沒她電話,所以只通知了寢室長,輔導員來到宿舍沒見到人,全宿舍異口同聲地說:“小路和男朋友去酒吧喝酒了。”
輔導員問:“她家里這么困難,還有這個心情?”
舍長說:“這個我們就不清楚了!”
知道這件事后,小路急得立馬跑到辦公室和輔導員說明了情況,輔導員最終再次核對了信息,并仔細了解了情況后,還是把獎學金評給了她。
小路回到宿舍,裝作不知道,還是和大家和諧相處。
過了幾天,獎學金評下來了,全宿舍的人跟小路說:“我們真為你感到高興,要不今天你拿出一千請大家吃個飯,不然沒評上的人心里會難過。”
小路拒絕了,過了幾天她發現,班上的考勤里,她莫名其妙多了幾次夜不歸宿。
她努力溝通過,也找老師反應過,但她最終發現,有些女生的友誼是建立在共同排斥一個人的基礎上的。
畢業的那一天,她早早起床把其他女生的身份證拿走了,然后一股腦丟進了學校的下水道里,不過這件事也沒給她們畢業帶來太大麻煩,小路還把她們全部拉黑了。
畢業后幾年,小路和她們斷了聯系,小路在上海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有個女生曾經聯系過她,說是想考上海的研究生,小路表示,如果租不到房子可以搬到她那住,但女生始終也沒來。
因為一個人,就討厭了一個省,這是小路的原話。
小路一直追問我一個問題:“老師,我做的對嗎?”
我告訴她:她是一個善良的姑娘,始終沒有和舍友翻臉,也沒有把精力過多浪費在人際矛盾上,這是值得表揚的。
但我們選擇不翻臉,并不是因為我們喜歡甘做受氣包,而是因為如果把矛盾放在臺面得不到別人支持,或者自身力量不夠的時候,我們選擇韜光養晦,讓敵人放松警惕,從而能夠臥薪嘗膽積蓄力量,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
小路的錯,就錯在,丟身份證這種行為沒用。
我說:既然你已經看透“有些女生的友誼是建立在共同排斥一個人的基礎上”,那你為何不及早換宿舍,我知道輔導員因為怕麻煩的原因,可能不會給你換。那你為何不把晚上發生的那一系列奇怪事,錄音給他聽聽。
其實“獎學金”事件,就足以把矛盾清晰地展現出來了,一哭二鬧三上吊要求輔導員換宿舍,應該是能成功的。
你忍耐一件很糟糕的事,不是為了提升你的忍耐力,你所有的忍耐都是為了一個機會反擊敵人,只是我們忍耐久了習慣了傷害,就放棄這次機會了。
02
“看透不翻臉”其實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正因為你看透了對方,你自然知道對方下一步的行動會是什么,接下來你就可以利用這點,為自己爭取利益。
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三國時,呂布雖然是一員勇將,但卻是一個聲名狼藉的人,張飛就罵過他三姓家奴,他先背叛丁原,后又背叛董卓,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擅長背后捅刀子的人。
可當呂布被曹操打敗,跑到徐州來投奔劉備時,劉備居然大開城門迎接他,甚至在宴席上大拍呂布馬屁,還要把徐州的大印讓給呂布,呂布傻傻地準備接受時,陳宮趕緊攔住呂布。
最后劉備把呂布安排到小沛暫住。
劉備身邊的人都驚呆了,大家都覺得這是養虎為患,告訴劉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呂布這個人信不得?。?/p>
大家也許覺得劉備很傻,其實仔細分析,劉備這種做法是非常正確的,雖說風險委實很大,但這也是當自己弱小時,避免被曹操吞并的明智舉動。
呂布是個什么人,劉關張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時,劉備是清楚的。
如果劉備因為看透呂布,因此就拒絕呂布,萬一呂布走投無路直接攻城,劉備不一定招架得住。
劉備直屬的兵力不多,武將雖有關張,但文官實在拿不出手,原本陶謙的部下對其忠誠度也不高(后面曹豹不就背叛了)。但呂布這邊很多精銳騎兵,旗下張遼、高順、臧霸等也不是吃素的,士兵更是身經百戰,更何況陳宮是連曹操都欣賞的謀臣,差點把曹操老窩都端了,要是打起來劉備占不了便宜。
哪怕呂布灰溜溜地走了,劉備的處境也非常危險,曹操因為呂布偷襲撤兵了,但過不了幾個月,他肯定要卷土重來的,打著報“殺父之仇”的旗號,曹操對徐州志在必得。后來諸葛亮也告訴過劉備:“徐州四戰之地,不可久留,荊州方能成就大業?!?/p>
所以,劉備接納呂布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為了拉他來抵擋曹操,為自己贏得喘息的時間。事實證明,曹操也不敢小視劉呂兩家的聯盟,至少是不敢直接出兵攻打,而是玩起了“二虎爭食”和“驅虎吞狼”的計策。
“轅門射戟”一事,也說明這個聯盟策略是有效的。
若不是呂布被曹操派來的陳登父子挑撥,死都不聽陳宮的建議,堅持和劉備翻臉,也許他還在當著絕世英雄,睡著絕世美女呢!
后來呂布被曹操抓住,曹操問劉備要不要殺呂布時,劉備毫不猶豫地說:“背信棄義之人,殺之。”
劉備心中的臺詞是:“呂布,你是個智障你知道嗎?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是個資深叛徒,我當然也知道,你清楚我是個奧斯卡影帝。為了共同敵人,你就不能忍一忍,那么急著和我翻臉,這不是找死嗎?”
利用小人的特性對付敵人,這也是一種智慧。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武則天、成吉思汗、凱撒等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我記得有位長輩在聊天時和我說過,但凡你看透了一個人,無論他是個小人還是君子,你都不要急于對他做出反應。
一個人的失敗就是從他的行動能被他人預估開始的,相反看透了別人,能預估他人行動模式的人,則會是最后的勝利者。
03
社會閱歷淺的人,當冒犯發生時,會第一時間追隨原始情緒進行反擊,然后這樣的反擊多半沒有深入思考,并缺乏策略,最終的結果只會得不償失。
成熟的人,當事情發生時,他有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為其提供信息,然后有數位情緒議員提供不同建議,最后大腦快速反應以后,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動。
為此心理學家Sell提出了憤怒標定理論 ( The Recal-ibrational Theory of Anger),個體憤怒的產生源于對方的獲利行為絲毫不在意會對你的權利造成侵犯。
也就是說,我們憤怒不完全因為對方對我們造成損失,而是因為對方居然可以肆意侵害我們的利益而不產生任何愧疚,甚至得意忘形。相反,我們自身為了不打擾別人,卻一直小心翼翼守住自己的邊界。
而憤怒系統的激活伴隨著個體兩種策略的出現:
策略一:使對方產生損失(如攻擊對方);
策略二:撤銷或降低對方可以從自己身上獲得的潛在收益 ( 如在對方需要同他人合作才能順利完成的一項任務中拒絕與其合作) 。
成熟的人會優先選擇策略二,因為策略一雖然直接,但是會消耗自己大量資源,還會違反社會行為規范。
選擇策略二不僅能有效減少敵人收益,而且更加隱蔽,為你贏得有效打擊敵人所需要的機會。
我有位作者朋友,因為自己的書大賣,成了名氣很大的作家,他的理論揭露了當前教育的一些弊端,當然也引來了一些爭議。
后來某微博網友M用了非常侮辱的言語,說作者這樣的垃圾,是母校(名校)的師門不幸,建議母校把他開除。
這樣的言論引發了作者的強烈反感,因為他深愛母校,于是他在網上把M掛了出來,痛斥他是現代的“異端裁決官”。
沒想到M把作者的言論四處轉發,引來作者對立面的人支持,一下漲粉十萬,還成功樹立起了“良心”的形象,繼而打起了廣告。他的撕逼文,成了他幾百篇文章中,閱讀量最高的文章。
而作者朋友就悲哀了,在一片網絡暴力中,他的書下架了。當然M這樣的“良心”人士,是不屑給大眾寫書的。
如果你問我,要怎么克制自己,不會在被攻擊時翻臉?
因為我內心中一直有個聲音:“我日日夜夜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一定不會讓跳梁小丑來吸我的血。”
04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批著“道德”的外衣,或者揮舞著“科學”的大棒,或者高舉著“正義”的旗幟,實際上干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齷蹉勾當,憑著手上那一點微不足道的權力,就可以把你狠狠地踩在腳下。
而當你看著自己的心血毀于一旦時,你怒了,你恨不得把他們抽筋剝皮,但可惜地是,你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會被斷章取義,成為別人攻擊你的素材。
當你翻臉后,他們會得意洋洋地說:“喲,看他不體面的樣子,我說的對吧!”
所以,你得明白,他們的對你攻擊,想要長期穩定有效,就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對于他們的侮辱表現出劇烈反應。
他們會在內心浮現出一股陰郁的喜悅,然后對敵人說:“你看他惱羞成怒了,我們戳中他的痛點了,大家快上啊,擴大他的傷口撕裂他。”
假如你不反應,他們就沒法確認自己的攻擊是否奏效,自討沒趣后,他們會把注意力轉向別人。相信我,這種人沒點刺激是活不下去的,就像野狗渴望著鮮血。
那當他們轉向其他地方時,后背就暴露在了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