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萌萌,我怎么突然有點害怕了。”
“正常啦,在路上了就不會怕了,出發前都會忐忑。”
前些日子在買飛臺灣的機票時,在最后支付頁面我有些緊張,就發發信息和萌萌聊天。他已經去過一次臺灣,我設想路線時,從他那里得到過許多幫助,這一次我似乎還想從他那里得到一些勇氣。自己又開始和自己打架:
一個聲音說:去吧,不然你做的那些準備豈不是浪費了?
另一個聲音說:可這次有點不一樣,一個人去臺灣,蠻遠的啊!不買機票也就浪費幾百塊而已,買了不去都不行啊。
那個聲音又說:你甘心嗎?入臺證那么快就拿到,你還想早點訂機票來的啊!
我努力壓抑住內心的矛盾,試圖冷靜下來。心臟跳動平和下來后,我感覺得到:我還是想去試一試啊。那就訂機票吧!收到航空公司郵件后我在朋友圈留念:這次同樣不要回頭。就這樣,半只腳踏出熟悉的地方,預備走上一個未知的島。
02
“您說......我是去平潭、還是臺灣?平潭也是個島。”
“那還是臺灣吧,畢竟是寶島啊。”
一定巧合的是母親替我決定,可我問的時候明明也很忐忑。因為總說:女孩子不要一個人出去,那不安全。而平潭和臺灣,一個在福建沒那么繁華的地方、一個又和出次國差不多,我同樣在反復衡量,甚至還不太確定會不會出發。母親這句話,讓我看到了突破口,而我也該給自己一點肯定和勇氣啊。
勇氣這個東西,和安全感很像,只能自己給自己,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對旅行來說,出發是最難的時候,而我不想自己都給不了自己勇氣。
03
“我才是要佩服你真的,居然一個人去!”
“我會多多注意安全的,一定注意安全~其實我覺得臺灣還好啦。”
“那你也是太6,如果是我就不敢。”
我不想自己都給不了自己勇氣,想掙脫那個“你是女孩所以不要獨自外出”的籠子,女孩也可以不是主人樣的金絲雀。那并不是要和男生做的一樣,而是不要因為自己是女孩子變得失去一些能力、變得不一樣。
我當然知道,自己奔向遠方時也會害怕:怕迷路、怕人性復雜、怕情況突發。如果那次哈爾濱之行沒有強烈的執念支撐,我想自己也不會那么坦然地拉一只皮箱就去了。只要有一次開始,種子就會慢慢發芽。獨自旅行就是這樣,越來越想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可能、那些不可能是不是就不可能了;越來越會安撫自己,做好更全面的準備。
我和自己說,或許你仍然不會做到最好,但你至少比上次做的好。那些實際的操作讓我慢慢地感覺到踏實:找住的地方、在腦海模擬很多次要走的路程、給自己準備一些備選項。正是因為不能回頭,那還不坦然去接受即將到來的一切嗎~
如果你也是個女生,我希望你永遠不會經歷一個人旅行;如果你想試一試,堅信只有自己可以給真正的勇氣,確定好方向就去,不要給別人替你決定的機會。
我要記住此刻還會因為出發而激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