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熱衷于刷電視劇,互聯網時代嘛,網絡上各種劇集資源應有盡有,獲取方便,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什么日劇、英劇、美劇、韓劇、國產劇,看多了,也能品出一點味兒來。尤其是家庭倫理劇,從中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各國文化的不同。
舉個例子,就拿一個家庭中,老頭和老太太的地位和相處方式來說吧。
美劇里,一個家庭中的老頭和老太太地位是平等的,老兩口往往相處融洽,感情很好,常常互開玩笑非常幽默,這讓兒孫們感到非常舒服,他們就像是兩位忘年的朋友。
而在日劇韓劇里呢,一家之主必然是老頭子,他是最威嚴,最說一不二的,而老太太往往居于弱勢,在老頭子面前連說話都謹小慎微,要看臉色行事。
再看中國的家庭劇,哈,這一點恰恰相反,中國老頭子的地位最堪憂,普遍情況是老太太天天呵斥老頭罵老頭,老頭要么忍氣吞聲要么逆來順受。
很有意思。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我想,首先是東西方文化有著巨大差異,這個好理解。
西方的婚姻觀主要是建立在浪漫愛情基礎之上的,以雙方各自的自我實現為目的,因此家庭內的角色分工更民主、更自由,更輕松。
而東方的傳統婚姻觀是丈夫在婚姻中處于主導地位,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頂梁柱,妻子則處于從屬地位,主要任務是操持家務,相夫教子。
然而,這僅僅能夠解釋東方和西方的不同,卻解釋不了同樣地處東亞,同屬東方文化,中國的情況為何與日韓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呢?難道中國老頭子就活該這么慘?
在電視劇里我們看到,似乎是老頭無論做什么事,都很少有能令老太太滿意的,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老頭打掃衛生做家務,哪個地方沒打掃到位,就會招致老太太一頓抱怨,再比如老頭做菜調料放多放少了,哪件衣服洗得不夠干凈啦,也會招來老太太無休止的數落。
老頭若是加以辯解,老太太就說去去去,行啦行啦行啦,閉嘴吧你。但是她自己并不閉嘴。
老頭若再反駁,那老太太指定會一件件列舉老頭歷年來做過的所謂蠢事,甚至幾十年前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也要一件件翻出來,以此證明老頭身上那頑固的劣根性。
最后,只能以老頭的自嘲示弱或沉默逃避來結束爭吵。
這些景象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因為這就是當今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的日常白描:一個隱形缺位的父親,一個焦慮強勢的母親,導致了一個失控壓抑的孩子。
雖然就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國內和國外的心理學家都指出過、剖析過,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他的《巨嬰國》里,也有大量相關闡述,我甚至記得早兩年還有一篇名為《強勢母親對家庭的毀滅性》的文章在網上轉發甚廣。
但實際情況是,今天,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家庭中,父親缺位、母親強勢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
而這兩者之間,父親的缺位又是造成母親強勢的最大原因。
所謂“父親缺位”,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得到父愛或父親很少參與子女教育,甚至孩子沒有得到過父愛或父親沒有參與過子女教育。
結合當今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看,“父愛缺位”表現在父親對子女的時間投入上很少,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他們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投入賺錢養家中,盡管這是一種變相的對子女教育的補償,但仍然代替不了與孩子們的親密接觸與陪伴。
這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呢?
作為家庭中的母親,她會感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隱痛就是自己的丈夫,她常常感到心中不平。我付出的多,他付出的少,他就是個甩手掌柜,這個男人他對不住我,他虧欠我。
而且隨著年歲漸長,女人對于她丈夫的不滿就會越來越深,對他的抱怨和訓斥也會越發的理直氣壯理所當然。
似乎她只有時時刻刻指出這個男人的缺點和不足,才能心里平衡和舒服。
而作為家庭中的父親呢,在撫養教育子女上做的確實不多,至少比孩子媽要少很多,所以他就有虧欠心理,在夫妻關系中會下意識的軟弱,主動交出話語權,甚至無論大事小事,一律聽孩子媽的,因為自己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少嘛,也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只是家庭關系中一個影子式的爸爸,所以他也只好對妻子更加服從聽話,作以補償。
而這樣做,又進一步加劇了母親的強勢。她甚至會變得強悍甚至說一不二。只要你做的和她想的不一樣,你就是錯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刷個碗,拿什么刷,怎么刷,都要按她的方法來;你拖個地,怎么拖,怎么擰,怎么涮,也必須要依她的所謂正確操作來。
反過來,這對于丈夫來說,又會變成他生命中難以克服的隱痛,那就是:我已經為這個家庭貢獻了一切,什么錢都給你們了,你能不能別再嘮叨了,你能不能讓我清靜一會兒。
想想,這是不是很可怕?
然而,更可怕的是孩子會受到影響。因為孩子總是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兒子呢,會慢慢變得和父親一樣唯唯諾諾毫無主見。
這也是為什么,在很多家庭中,關系緊張的母女往往是性格相同的母女,強勢的母親一定有個強勢的女兒。脾氣暴躁的母親,一定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
如果在女兒成長過程中,女兒總是看到母親對父親存在太多憤怒的情緒,那女兒長大后,也會不自覺地把這種情緒轉移到自己的親密關系中,總是莫名其妙的對男友或者老公生氣。
當然,有時候你也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女兒對母親的強勢和專制也會反感。但是,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制時,女兒也在不知不覺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并會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將來跟她女兒的關系中。
于是,家庭關系就這樣傳承了下去。
人們也就是在這樣的不經意之間,充當著兒女的榜樣,塑造著兒女的性格,并影響著兒女的心理成長。
我想說的是,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希望身邊有一個人天天對自己呵斥、打擊、挑毛病,哪怕她曾挑起了這個家庭和生兒育女的大部分重擔。
難道當初你嫁我、我娶你,就是為了用自己的一輩子,當彼此的差評師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那些老年人,無論是電視劇里的,還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要理解。
因為他們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不可能指望他們能作什么改變。
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既然有能力看清這一切,就更有責任改變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