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3.15”晚會,披露了全國各地的保健品公司對老年人采取誘騙方式大量推銷毫無療效的保健品,多數老人被騙走數十萬元。深感痛惜,特寫此文,希望引起大家深思。
“騙子”把推銷保健品的行為稱為“會銷”,并且形成了“收單-做客情--洗單--賣產品”的一條龍全流程,讓老人毫無防備。下面來看看“騙子”的會銷套路是如何掏空老年人那一點點的退休金?
首先是收單,保健品公司人員以健康講座的名義并贈送小禮品或抽獎為誘餌向老年人派單,邀約老人來參加會銷,取得老年人的住址和聯系方式。一位年輕的保健品女總監甚至用上了大數據,說經過她們的統計,認為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收單方式就是用雞蛋誘騙老人,屢試不爽。
第二步就是做客情,她們以上門送禮品或現場免費檢查的方式,為老人家做客情服務,實際上就是把老人的身體特征和各種毛病一一登記在冊,正是掌握了每一位目標老人的“客情”之后,才為下一步的計劃做準備。蒙在鼓里的老人還以為那些狗屁專家真的是“神醫”,實際上都是一些保健品販子扮演的假專家。
第三步叫洗單,就是通過一些小恩小惠來判定哪些老人是他們最終可以下手的對象。舉個例子,為了判定老人的實力,他們要求老人只需要交10元錢,就可以辦一張可以抽獎、領禮品的會員卡,這只是第一步,為了進一步判定老人的潛在購買力,甚至絞盡腦汁想出了用鈔票的尾號來抽獎的招數,鈔票帶得越多意味著能獲得更多的中獎機會。(此刻按捺不住,嘆道:善良的老人?。∧鷤兡睦锒返眠^那些精心訓練狐貍般的“騙子”?。?。即便,如此每場會銷,總有一些老人只帶一二十元,或者不帶錢,幾輪下來,他們就會把這些不是他們“菜”的老人堅決洗掉。
第四步是賣產品,會銷的最后一步,到了這一步,經過幾輪篩選鎖定的老人就成了這幫“騙子”們砧板上的肉,一次少則幾千元,多則一次上萬元。有的老人甚至不惜借錢或讓子女送錢過來。子女擔心老人上當買保健品,屢次勸說,早已被“騙子”們洗了腦的老人甚至破口大罵子女不孝。
一方面我們要佩服這些“金牌”業務員,他們抓住了老年人的想活命的心理,另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的孤獨現狀,老人同樣需要關懷。結果被訓練有素的善打感情牌的業務員轉了空子,這些老人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這也給我們做兒女的提了一個醒兒,正是因為年輕人都忙于外面的花花世界,卻獨獨忽略的家中的二老。
楊眾籌在北大授課的時候曾說過一句話,現在我們要和騙子賽跑,就看誰贏得了時間跑得更快。任何行業都一樣,只要有利可圖被騙子盯上是早晚的事,顯然保健品行業已經淪為“劣幣驅逐良幣”。與其勸說埋怨老人,不如多做些實事。一是多和老人相處,你和老人相處的時間多了,騙子和老人增進感情的時間自然就少了;二是老人要不斷更新自我認知,改掉貪小便宜的習慣;三是用眾籌的力量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健康業態,提升老人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