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從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堅定自己的夢想。為夢想付出努力,一路堅持,最終讓夢想成真。
比如我非常喜歡的作家林清玄,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他一路擁著他的夢想前行,為夢想努力。三年級開始每天寫500字,中學每天寫1000字,大學每天寫2000字,畢業后每天寫3000字,至今依然堅持。他總共寫了一百七十多本書,名字響震文學界。曾被臺灣雜志評選為“四十歲以下的成功人士”排名第一,連馬英九都只能位列在他之后。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他的成功,其一是因為他為夢想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其二是因為他早早的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在這一條尋夢之路上,他從不迷茫,給他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試想一下,如果他的夢想之路是這樣:小學想當畫家,初中想當音樂家,高中想當書法家,大學才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那他還能17歲就發表作品,20歲出書,30歲之前得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嗎?
從上學開始,語文課本里總有許多名人成長故事,幾乎都是從小樹立遠大崇高的夢想,一路為實現夢想而不懈努力,最終實現夢想。無數勵志故事:一只小船歷經狂風暴雨,穿過層層黑暗的迷障,在將要破碎毀滅之際,雨過天晴,太陽升起,順利到達彼岸。
這些故事是要告訴我們,實現夢想的這條路很長,時不時荊棘遍野,時不時誘惑重重。但只要我們堅定目標,一路堅持,勇敢前行,夢想總會實現的!然而,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是:他們是幸運的,非常非常幸運!能那么早的找到自己的夢想,與它相愛相守,這需不需要幾世的修行呢?
當我感嘆他們早日遇見夢想的幸運時,又有無數人跳出來以行動證明什么時候遇見夢想都不晚。
中國模特大爺王德順,79歲才開始有意識的練腹肌,堅持每天在健身房健身2小時,79歲在中國國際時裝周秋冬發布會上,赤膊上陣,須發花白,神采奕奕,身材健碩。因此一夜爆紅,一夜之間晉升為“中國最老男神”,迎來事業高峰。
美國的摩西奶奶,77歲開始作畫,80歲在紐約辦個展,此后,她在二十多年間創作了1600多幅作品,成為一名真正的畫家。她的名字讓世人敬仰,她的故事鼓舞了無數晚年追夢的人。
也許看到這里,你會說:“這不過就是小部分人的人生罷了!哪可能人人都這么幸運?”的確,能夠真正實現夢想的人,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那么你是否想過為什么這一小部分人能獲得成功呢!
第一,他們都付出了努力,這條路上有他們的鍥而不舍的堅持,有他們揮汗如雨的背影。他們長時間去努力成就一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難。
第二,他們對所夢想的這件事,有著非同一般的天賦。正如“摩西奶奶效應”中說的: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方面具有自己的才能生長點。如果不去喚醒自己的潛能,它就會轉化或自行泯滅。他們成功的認識自己,選擇自己,找到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
第三,他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夢想。所謂真正的夢想,是他們想要到達的彼岸,是終極目標!同時是他們真正喜歡,真正感興趣的事。人的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是幸運的。那些你堅持了沒多久就放棄的夢想,實踐證明都不是你的真正夢想,你還得慢慢找尋。
參考這些夢想成真的人的人生,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明白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什么是自己熱愛的,什么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什么是自己最終想要的。清楚這一生要怎么去走,才不會在垂垂老矣的時候終身遺憾。
“可是時間不等我啊!”這里,你可能又要陷入迷茫和焦躁不安中了。內心的浮躁總讓你感到時間來不及了,現在開始太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當年張愛玲一句:“成名要趁早?!币鰺o數的“趁早”來。其中就有“實現夢想要趁早”,無數人為不能早日實現夢想焦慮、不安,他們“進”卻寸步難行,“退”心有不甘,唯恐這一生都無法實現夢想了!如同在光滑的冰面上奔跑,越急越容易摔倒,越急越不能到得彼岸,反而是那些眼睛盯著正前方的目標,穩步前行的人很快到達終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際遇,有的人能早日夢想成真,有的人需要長時間去徘徊等待。
面對現實,常常生出無力又無奈的感覺,越來越覺得夢想的遙遠。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只有勇往直前,不被內心的迷茫左右,不被內心的恐懼打倒,一路找尋,直到發現它,找到它。然后,為了實現它一路堅持,努力,奮斗。
只要靜心尋找,終有一日能遇見你真正的夢想,別急!就算你真的七老八十了,也還來得急,就算你真的無法完成它,那么至少,你已經清醒的認識過它,認真的愛過它,又有什么遺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