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做朋友
自卑
自卑不是缺點。優秀的人更容易自卑。
停止嘲弄他人,嘲弄者必被嘲弄.
忘記自己的優點,或者把優缺點替換成為”特點“
適當地放縱一下自己。有缺點沒有很大不了的事情。分析一下自己的缺點有沒有可能給其它人造成傷害的,如果有請想辦法克服
靈感
博學背后的真相是有意識的積累。
對特定信息的注意力會使我們擁有神奇的能力。譬如自己的名字。所以信息有時候會突然出現在大腦中
鼓勵.
鼓勵身邊的人,是一種并不為大多數人認為的重要的美德。大多數人是以潑冷水為樂的。
效率
任何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不要把目標設的過高
做時間預算的時候,一定要留有空間。如果我們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無趣的事情那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完全擺脫了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為大腦的真正主人了。、
挑出一件重要的事情-列出時間表-每天至少專注確定的時間 (假如事情不怎么有趣,就要用150分鐘的時間規劃做120分鐘完成的事情)
節奏
我們該把自己的生活節奏調慢一點
健身為例:每天一點點慢慢來,不至于一開始自己訂的太高支撐不下去。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一點一點穩步執行
物極必反
絕對不要盲目地試圖減少睡眠時間
盡量不要減少與家人交流的時間
最好不要放棄自己的社交時間,不停幫助身邊的人。但要考慮他是否值得自己幫助
自我證明
證明自己給別人看恰恰是最浪費生命的一種行為。被別人左右是一個相當可悲的狀態之一
和偶然接觸到的《拆墻》一樣,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同樣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震撼,于是便一頭扎進自我管理這條不歸路,更是堅定了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的決心。書里邊的很多觀點,如今看來還是很有感觸,也會因為閱歷的增加領悟的更加透徹。(當然作為一名還身處象牙塔里邊的學生并無多少閱歷可言,更多的還是熱情與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把)
學習
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挺失敗的,學習應該是一件發自內心和快樂的事(過程的艱苦那都不是事兒),可是我接觸到的很多同齡人把學習當做一件倍感壓力以及需要老師或家長推著走的事,對知識也是淺嘗輒止,沒有一顆探索未知的心。相反的是我在社會上接觸的一些職場人和網絡上產生連接的小伙伴把學習看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職場上的規則很殘酷,不學習就會被淘汰;小伙伴們則是內驅力與自我成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優秀的人總是能夠脫穎而出,同儕壓力會逼著你不斷地向前,所以說找到一個良好的環境真的非常重要,比如我們的牛犢會。要不然為什么985 211就是比普通大學好呢,因為學習氛圍,因為身邊的人的質量……如果你身處一個你并不滿意的環境,那你就要努力去拓展自己的邊界,只要你下定決心。啊哈,所以必須得感謝互聯網。同樣地,在線教育也給了我們自我教育的機會。也許會遭遇挫折,但已是一個好的開端。
思考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哦,所以呢?那你就不思考了嗎?不思考不光上帝會笑你,你身邊的人也會笑你。上一篇的讀書筆記自己寫的是《輕松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有多重要,沒有思考你就是只會任人擺布的木偶,所以哪怕思考又費力又麻煩我們還得去思考。老板教給我一個任務,先琢磨下這個任務的目標是什么,老板希望我呈現的東西是什么?做一個PPT,這個PPT我的受眾是誰,他們希望看到的核心內容是什么,我用炫酷的動畫是多余還是必須的?80%的思考做20%的執行,當然前提是這20%你還得去做,如果會造成拖延,我覺得你還是先做再思考把。
為什么說思考又費力又麻煩,因為我們的大腦習慣簡單的判斷和歸類。官方發布,權威專家說,恩肯定沒問題。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官,肯定家里后臺很硬;他成功了,如果按照他的腳步走我也一定能成功;喂,你倒是給我說出點依據來啊。只要稍微往深處想一想就漏洞百出。看到一件事馬上下判斷不是個好習慣,省得明天就被打臉。尤其是對一些網絡上的重要的傳播性事件,不要急于發聲,不妨先Google一下。
大腦是個很神奇的存在,可以平時多看看一些思維類的書籍,比如研究下認知科學。原來生活中有那么多思維陷阱呀。
交流
學會表達還需學會傾聽。這里摘錄一段
從某種意義上說,交流的有效與否往往更取決于聽者而不是說者。人類講話的速度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會出現走神。
對信息具有模式拼接能力。不斷收集整理修正自己的判定類知識,就好像為自己編織一張“濾網”以阻止無效概念類知識的進入。做到有效傾聽,需要克制“過早質疑”。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余的腦力進行“回顧”“預期”前者可以記筆記,想清楚說者的“事實”與“觀點”。后者猜想講者下一步可能會講什么。主動幫助說者進入"傾述"狀態:適當回應-你看我這樣理解對不對?你的意識是這樣嘛?
如果做到上述步驟中的傾聽,那我覺得兩個人的交流基本沒什么問題了。聽,不要總是插話,人家重點還沒講完呢。適時的回應一下“我重復下你的觀點,你的意思是這樣的嗎”表現出我有在很用心地和你交流,親,我真的沒走神哦。
一次好的交流應該是對事實的溝通交流,萬萬不可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地步。尤其是對一些爭議性非常大的內容,比如中醫、星座、政治、宗教等。一不小心就會有撕X,本意卻是萬萬不想這樣的。事實是可以討論的,觀點卻不是。青菜蘿卜各有所愛的道理很明白。那些說我怎么不愛吃香菜然后各種叫我吃香菜的人請告訴我我不吃香菜會影響到你嗎。啊哈,扯回來。但也要多傾聽一些意見,不要過于封閉自己,在自己執拗的世界里不出來,因為也許你堅守了一輩子的觀點也不一定正確。香菜,我肯定不吃;但是那些賣相不好別人推薦其實很好吃的我還是會試試。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嗎?我現在明白了與人交流和分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更多
到底是因為有興趣才會把事情做好,還是因為把事情做好了你才會對它有興趣。傻傻分不清。我們每個人都是面對痛苦的事,很多時候其實只要調整心態。比如我的工作枯燥瑣碎,其實是因為我還沒有正確認識到這份工作的價值在哪里。關于運氣:“所謂幸運,就是當你準備好的時候機會來了。當一個人沒準備好的時候,不存在任何機會”……
上述的一些點是自己聯系自身的一些感受,可能會顯得大而泛,一些實操性的建議需要自行閱讀書籍本身。比如學習的基本途徑有哪些,自學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溝通的具體方式,有哪些思維陷阱等等。
20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