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個媽媽找我咨詢親子教育和英語啟蒙的課程,無意中了解到她一直為孩子“不愿意打招呼”苦惱,不管是自家親戚、她的朋友還是同事,孩子見了都不愿打招呼,批評了很多次也沒用,感覺這個“臭小子”總是給她丟臉,擔心親戚朋友覺得孩子沒禮貌,懷疑她這個當媽的沒教養,不懂教孩子。
我家蛋蛋也有不愿意打招呼的時候,我一般不強求,但內心有時也擔心別人覺得不禮貌,只是沒有太往心里去。吃晚飯的時候,這個問題又從我腦子里冒出來,我就隨口問蛋蛋:”兒子,為什么有時候你見到爸爸的朋友會打招呼,有時候不愿打招呼?"蛋蛋說:“主動給我打招呼的或者我熟悉的,我當然給他打招呼啊,但是很多叔叔阿姨對我來說是陌生人,你跟他們是朋友,他們跟我又不是朋友,他們沒有跟我打招呼,我為什么要跟他們打招呼呀?”孩子的直白一針見血,我愣了一下,的確如此呀。
晚上,我靜靜躺在床上聽著舒眠曲,忽然思緒紛擾,一種油然而生的莫名的使命感涌上心頭,我決定起身寫下自己的感悟。我注意到蛋蛋提到了陌生人和朋友這兩個關鍵詞。我們經常叮囑孩子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講話,而朋友這個詞的定義在成人世界就復雜多了,到底誰跟誰是朋友?是什么樣的朋友?關系的親疏和深淺,彼此心里自有一桿秤,打招呼背后的含義也是多種多樣,有客套,有虛假,有真誠,甚至有躲閃不及匆匆敷衍的。
在成人世界里,一般幾個熟人相見,如果有陌生人在場,比較有素養的會先把陌生朋友介紹給自己熟悉的朋友,或者主動問候一下熟人帶來的陌生朋友,以示禮貌和尊重,很少出現兩個熟人自顧說話,把其他不認識的人晾在一邊。因為彼此都深諳世俗客套的必要,有時即使第一眼不喜歡對方,也會敷衍地問個好,想法多樣,比如盡量不得罪人,不要顯得沒禮貌,虛偽問個好沒什么損失,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沒準對方大有來頭呢?如此等等,但有時也有個性率真的成年人,碰到看不上、瞧不起和不喜歡的,愣是不招呼。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跟成人在打招呼這個事情上,處理方式基本是無異的。同學和好朋友之間碰面了彼此都會熱情打招呼,甚至也會給自己喜歡的老師主動打招呼,但是碰到自己討厭或者害怕的老師和同學,一般是躲開或裝作沒看見。
我把孩子在打招呼這個事情上的表現,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在家長的示意下,主動甜美熱情地喊出“叔叔或阿姨好!”然后對方一般會眉開眼笑地說:“真乖,你家孩子真有禮貌呀!”,而家長則面露喜色,心情舒暢,倍兒有面子。我判斷大部分孩子并不能把主動打招呼理解到社交禮儀的層面,只是記得家長說這樣才是有禮貌,招呼之后可即刻獲得贊揚和肯定,孩子喜歡這種感覺罷了,在孩子心里,這個人還是陌生人。我小時候就屬于這種,家里長輩最喜歡帶我走親訪友了,我現在還清晰記得當時的想法,動動嘴打個招呼,就能收獲很多的表揚和長輩的贊賞,有時還有甜點餅干的驚喜,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種,就是在家長的勉強或呵斥下,怯生生地問聲好,一臉的不情愿,有的甚至直接躲到家長身后,或者抱著家長的腿,惶恐地瞅著陌生人,無辜地忍受著家長的批評嘮叨。小時候我的很多表兄弟都屬于這種,經常被批評沒禮貌,我當時想不通怎么打個招呼那么難。而現在家長呵斥和批評孩子的聲音隨處可見,不絕于耳,不僅僅為打招呼的事情,只要孩子沒有做到自己期望的那樣,都得挨批,家長們一副領導派頭,高明地不斷糾正孩子的所謂“錯誤”和“缺點”,其實無意識中自己已經變成另自己最討厭的單位領導了,孩子需要學會拍馬屁和附和,才能讓你暗爽,只可惜孩子天性純真,這才讓你每天都火冒三丈。
我認為不愛給陌生人打招呼的孩子有諸多優點,至少不容易被壞人騙走。因為他對陌生人或者不算完全熟悉的人,始終有一顆警惕的心,不斷觀察著對方,甚至不搭理或者言語上對陌生人沒禮貌,我們成人應該也是如此警惕看待陌生人的。家長都會交代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卻要求孩子給不認識不熟悉的自己的朋友(對孩子來說等同于陌生人)打招呼,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孩子總難免有孤身一人的時候,很多人販子往往選擇容易搭話,開朗多話的孩子,幾句話就套出孩子當下的處境,比如“家長為什么不在身旁等待隱私信息”,容易得手;一般不會對警惕性高和沒禮貌的孩子下手,這種孩子反抗起來會招致路人注意,容易暴露不良企圖。新聞曾報道過多起案例,人販子假冒家長,謊稱接孩子,在校門口轉悠,跟其他一些家長混熟,圖謀不軌。而不太警惕的家長,多碰面幾次后,也不細心觀察對方,卻出于可笑的所謂的“禮貌”和世故,把對方當成“熟人”,熱情打招呼,還要求孩子主動給對方問好,這時候如果孩子被你的熱情誤導,把人販子當成爸爸媽媽的好朋友,你還敢往下想嗎?而你經常要求孩子對自己不熟悉的朋友主動打招呼,孩子對陌生人的警惕性很可能降低,因為孩子搞不明白到底什么是陌生人了。
到底怎么樣打招呼才合適呢?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爸爸媽媽看到熟人或朋友迎面而來,雙方打招呼后,不是兩個大人先聊起來或者馬上要求孩子給對方打招呼,而應該彼此先把孩子介紹給對方,比如:“寶貝,媽媽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媽媽多年的同事陳阿姨,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如果這時候孩子還未主動問好,陳阿姨應該馬上蹲下身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寶貝,您好,很高興認識你!你愿意告訴阿姨你的名字嗎?”一般這種情況下,孩子感受到了對方的尊重,也知道是媽媽的好朋友,受氣氛的感染,還是會問好或應答的,如果還是不吭聲,陳阿姨應該主動說“沒關系,寶貝,你跟阿姨還不熟悉,可以理解,以后多見幾次就熟悉了”,而這時候,媽媽更不應該批評孩子沒禮貌或者命令孩子打招呼,應該理解孩子,平靜和氣地說“寶貝,那你先自己玩會兒,媽媽跟陳阿姨說兩句話可以嗎?”雙方告別之后,可以跟孩子補充一下說明一下,“這個陳阿姨很善良友好,跟媽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下次碰到的你愿意主動給她打招呼嗎?”這才叫有魅力高素養的家長典范。
如果碰到的是不太熟悉的人,家長只是出于客套給對方打招呼的,等對方走后,家長應該跟孩子補充說明一下,比如:“寶貝,媽媽之前跟你說過,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說話,對不對?剛才這個王叔叔,不算媽媽的朋友,媽媽對他也不熟悉,所以還是陌生人。只是他經常在小區碰見,他又主動跟媽媽打招呼,媽媽出于禮貌跟他閑聊了幾句,不代表他就已經是可以完全信賴的人,我們還是應該保持警惕,你說對不對?”如果你不加以說明,孩子很可能從你“虛情假意”的熱情里面,誤判對方是媽媽的好友,是可信賴的人,未來碰到這個人的時候可能就放松了警惕,而往往很多的拐騙行為就是因此而發生的。
如果是兩個陌生孩子之間,我們更不應該相互給對方打招呼,因為孩子之間,只要不是特別看不順眼,往往不需要招呼,很自然就玩到一塊兒去了,慢慢的也就熟了,他們從不計較禮貌與不禮貌的問題,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在玩兒中相互認識建立友情的,無需大人的幫助和干涉。
關于講禮貌和尊重,成人世界里有太多的虛假和刻意,我們不應該在孩子純真的時候,要求他們做他們不理解的事情,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他們長大了才能成為自己。
即刻私信旦爸,
獲取獨創“手把手”親子教育咨詢服務
沃葆兒童雙語全科培優工作室
YOUR BABY MY BABY
您的寶貝,我的寶貝!
沃葆“旦爸”其人其事
中年大叔,不聰明卻已“絕頂”,曾經是鄰居眼中“別人家的孩子”、英語老師和歐美外企職員,癡迷兒童教育,10年親子教養、英語啟蒙和全科培優實操經驗,引導兒子從2歲開始進行中文、英語、數學和科學等STEM國際通識教育啟蒙,階段性成效顯著。自創沃葆兒童雙語全科培優工作室,開辦迷你小班授課,并提供獨創的“手把手”親子教育遠程咨詢服務,立志協助天下父母培育“一路霸到底”的“全科學霸”。
孩子階段性成效概覽
一、外語能力
9歲獲CCTV“希望之星“全國英語風采大賽福建省決賽二等獎;10歲輕松應對英語中考真題;11 歲挑戰高考真題和自學二外;二、成績作業
成績一路穩居班級前五;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無需陪伴輔導;三、閱讀習慣
喜愛天文、地理和科學等多類書籍,常與家長探討時事新聞;四、興趣愛好
幼兒園畢業典禮主持人;小學國慶70周年慶典主持人;校合唱團成員;兩次繪畫全國賽一等獎;德中藝術節吉他三等獎;五、遠期規劃
小學畢業前英語口語流利,初中挑戰劍橋兒童英語 FCE 和雅思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