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梳理下自己最近的困惑。明天寫下自己對于這些困惑的解答。先說下今天的情況,晚上在家趕工,明天一大早得出門差。原本今天任務,是留到今天晚上完成,但是明天加班,所以這個任務最后只能緊趕緊隨便搞定。這個讓我不太舒服,強迫癥傾向,會要求我盡可能的做到最好,但是身體不太適應熬夜,明天早上6點就得出發,最終敷衍著完成了任務,讓我內心有點暴躁。躺在床上,想著生活總是會出現意外,那我要做的,在出現意外情況時,盡最大的可能去平衡好,快速調整好心態。
剛剛看了篇文章,主題是關于社交。作者認為要把時間花在你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內求于己,當你提升了自己,你的圈子的層次會自然而然的提升,也更加不需要去浪費無效社交的時間,來獲取所謂的人脈。
當然作者的觀點,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比如說他認為社交的模樣,就是大家一群人滿屋子亂竄,留電話號碼加微信,但是三天之后可能完全不知道對方是誰了。只能說,我目前還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活動,也比較少會處于這樣的狀態。所以并不太知道,所謂無效的社交指的是什么?
于我而言,每次出去參加活動都是讀書心理學方面的,會有相對應的討論主題,我會有自己的困惑,而每一次就算是和天南地北的小伙伴胡侃,我都會有莫大的收獲。就像2016年12月31號的色彩心理學活動,讓我突然之間明白了,我對于自己人生的定義與期待。就像前幾天參加的一個線下沙龍,老師們對閱讀的理解,讓我意識到自己格局的狹小,思考的程度竟如此之淺。
這篇文章作者提了他對無效社交的認識和觀察,最后總結出的結論就是舍棄掉這樣無效社交,花更多的時間陪家人,陪自己成長,把時間花在自己認為更美好的事情上。
只想說,這樣雞湯一樣的廢話,或者說,很多時候生活的真理就是這么簡單,那為什么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呢?
就像我知道早睡早起會讓自己很舒服,每天吃早飯,閱讀寫作畫畫寫字看電影,都會讓我覺得很舒服,那為什么我卻不能堅持一直做下去呢?
我很困惑